什么是感统失调
感统失调的全称为感觉统合失调,即宝宝大脑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很轻微的障碍,是大脑功能失调的一种,也有被认为是学习能力障碍。
感统失调的宝宝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宝宝的大脑和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出现了障碍,使得许多优秀的方面表现不出来。通常儿童在12岁之前通过感统训练很容易纠正感统失调的现象,一旦超过12岁就会定型,无法改变,因此3-6岁的宝宝能够在感统训练下纠正过来。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宝宝小时候很聪明,但长大后却很一般了。
感觉统合失调包括触觉敏感、前庭失调、本体感失调、固有平衡感失调、左右脑平衡失调、视听觉失调,因为感统失调可以通过药物治疗配合感统训练可以纠正,因此,感统失调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病症。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
1、视觉统合失调
视觉统合失调的学龄儿童,对于单纯的文字有阅读困难在阅读时常会出现读书跳行、翻书页码不对、演算数学题目常会抄错等等视觉上的错误,并且容易产生疲劳,出现写字错误,算错数、记错题和看书“串行”等现象。另外,在生活中还常常丢三落四,似乎经常在找东西,生活上无规律。
2、听觉统合失调
听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听不懂老师、家长的话,也不清楚老师布置的任务,平时家长喊他,他也不在意,以为那与己无关。同时,这类儿童记忆力差,和他说过多遍的事,他也会轻易忘掉。时间长了,学习必然会受到影响,孩子也会在心理上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厌学逃学。
3、平衡失调
平衡统合失调的孩子在重力感、方向感和距离感上都有问题。他们的注意力不集中,写字常常过重或过轻、字的大小不一、出圈出格、偏旁颠倒;做事时协调能力较差,会害怕上下楼梯、好动而笨拙,甚至会在不知不觉中将鞋穿反。距离观测不准,会让孩子无法正确掌握方向,做事协调能力差,则会使他们缺乏自信心,让孩子对事物的兴趣逐渐减少。
4、触觉过敏
触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往往对别人的触摸十分敏感,他们害怕触摸,有时正常接触也会被孩子认为是“打”了他,在学习生活中表现为好动、不安、易受惊、办事瞻前顾后、脾气大、爱咬手指,怕剃头、怕打针,且注意力难以集中,上课时老是做小动作,显得心不在焉。家长总以为孩子得了“多动症”。由于触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心理上总处在一定的紊乱状态,其学习生活质量必然会不断下降。
5、本体统合失调
由于各方面协调差,孩子可能运动时笨拙,如不会跳绳,跑步时动作不协调不准确,常常撞到东西或跌倒,很累;呼吸和语言的协调也差,唱歌时常常发音不准,在与人交谈、上课发言时甚至会口吃等。这些原因导致孩子孤僻、害羞、固执、挑食、咬手指、笨拙、缺乏自信、爱挑衅打架、发脾气。上学后则常有学习成绩差、不完成作业或拒绝看书等学习方面的困难。
家长们也许要问了,天真活泼的孩子为什么会得感觉统合失调症呢?
导致感统失调的原因
1、先天不足
有的职业母亲工作忙碌、紧张、焦虑、运动不够、家务劳动姿势不佳等,都会影响到胎位,进而影响胎儿平衡的学习;有的母亲吸烟或被动吸烟、喝酒、喝浓茶、咖啡等会引起胎盘微血管萎缩,影响胎儿营养的摄入,造成胎儿大脑发育不足,引起出生后感觉发育不正常。前面提到的童童,母亲是个经理,工作紧张、压力大。怀着童童七个月时还在工作,这种焦虑不安的情绪就感染了还是胎儿的童童。
2、生活环境过于封闭
0到3岁是建立感觉统合能力的最佳时期,而现在的孩子都“独苗”,居室又都是独门独户,三岁以内缺乏同龄伙伴,无兄弟姐妹可模仿,孩子易养成依赖性强、独立生活能力差、孤傲任性的性格。如果到了三岁还舍不得让孩子进幼儿园,这对孩子以后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极为不利。这些孩子可能会有语言发育和社交方面问题的障碍。如前文中的庆庆,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也工作十分忙碌,孩子家住高楼,一个人跟年逾花甲的奶奶过,因此他的生活十分机械与单调,平时除了上幼儿园,就是回家看看电视,想要外出找小伙伴玩,奶奶怕出事又不许。这种封闭的生活自然使得接受外界感觉信息刺激的机会很少,感觉统合不协调也就在所难免。
3、缺乏应有的游戏活动
当新生儿在接触母亲温暖的怀抱,听到母亲亲切的呼唤,吸吮母亲甜蜜的乳汁,躺在晃来晃去的摇篮中时,他们便感知大千世界的光亮、颜色、声音、气味、温度等刺激;婴儿在“三抬四翻六坐,七滚八爬周走”时,幼儿在戏耍打闹“过家家”时,感觉统合功能就在逐渐形成、不断完善。然而现在的家长对孩子从小宠爱有加,生怕孩子摔跤,该学爬时不让爬,该学不时走还不让走,老早就给孩子买好了童车。另外,现在儿童玩具铺天盖地,孩子们很少在有室外奔跑,跳跃,爬树、翻墙、涉水、玩泥沙等体验,一些传统的游戏如打弹子、滚铁环、玩纸板、捉迷藏等,孩子也就没有机会玩了。孩子身体各方面的平衡控制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结果到上学时,就容易发生抄写漏字,速度慢等情况,这是由于手、眼协调能力差,大脑无法有效驾驭身体各部分,常常发生错误的判断与行为的缘故。
4、父母教育方式的偏差
对孩子保护过度、娇宠溺爱,造成孩子身体操作能力欠缺。不会使用筷子,不会自己穿衣服、系鞋带,生活自理能力差,甚至连球也拍不了几下。而在“智能”培养上,有的家长则过分注重孩子视觉能力与听觉能力的开发,让孩子学钢琴画画外语等。这使孩子的负重过于沉重,压制了孩子参与玩耍和接触外部世界的体验,抑制了孩子爱玩耍的天性,助长了孩子日后的厌学心理。以前的孩子玩耍就是玩耍,游戏就是游戏,可是现在的孩子就连做个游戏、玩个玩具都要益智型的,要能够培养某方面的能力,反而使孩子失去了自然而可贵的童趣。
如何预防感觉统合失调一般来说,70%的孩子在三岁以前就可以完成感觉统合的过程,在身体、大脑、感觉(视、听、嗅、味、触等感觉器官)之间建立起协调的关系。建议家长在孩子还未学会走路时,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孩子能够自由自在地爬行,锻炼其手脚协调能力,这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家长因为怕孩子受伤,或因住宅面积小而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早早地买了童车,将孩子局限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剥夺了孩子自由自在的爬行以探索周围的环镜同时也可锻炼手眼协调能力感觉综合能力的良好机会,这是十分令人遗憾的。
家长还应该尽量抽出时间来和孩子玩耍交流,和孩子一起玩游戏,而不要因工作家务繁忙,将孩子喂饱了了事。要知道,亲子互动不仅有利于孩子的感觉系统的发展,而且有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形成,更有利于孩子的动作、性格的发展。
家长还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孩子走出高楼与孤独给孩子找几个同龄的小伙伴,让孩子在与别人的交流与沟通中。刺激调整与强化自己的各类感觉统合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不要用溺爱或者不信任的目光包办孩子的一切,只要可能,孩子的事就让孩子自己去做,因为这样,孩子不仅乐意,有积极性,而且也在其中提高了自己的心理素质。
比如,孩子遇到一些小小困难向家长求助时,家长可以鼓励孩子想个好办法,自己动手;孩子在吃零食时,家长就可以通过零食向孩子发问,让孩子与外界事物、季节、地理等产生联想;同样,在孩子玩耍时,家长也可以这么做。因为,想象正是孩子的感觉与外部事物进行碰撞的中介物,其中产生的火花就是新的信息,新的刺激,从而使自己的感觉统合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家长还尽可能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如打球,游泳跑步等,而不是用各种各样的学习班,剥夺孩子的游戏、填满孩子的生活、增加孩子的压力。
适当的体育活动不仅使孩子健康、充满活力,而且能调整、刺激与提高孩子的本体统合能力。更有意义的是,本体统合能力的提高,对纠正孩子其他统合能力的失调起到相当重要的基础作用。
对于那些已经出现轻微感觉综合失调的孩子,家长也不必太着急,只要您的孩子还没有超过12岁,您还是可以帮助他们完成感觉统合过程,解决失调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的。专家们认为,家长和老师应当为这些孩子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还给孩子游戏的权利。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运用美国学者创立的“运动游戏疗法”来帮助这些孩子。
“运动游戏疗法”又称感觉统合训练,是一种用游戏治“病”的方法。该疗法通过一些特制的器具,如滑板、滑梯、平衡木、滚筒、独角凳等。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设立一系列游戏方案,比如用独木桥帮助孩子找到平衡统合能力,用滑板梯帮助孩子找回触觉统合能力,通过游戏活动,来促进孩子身体和大脑之间的协调功能,帮助孩子找回失落的感觉运动统合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学习困难,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语言迟缓、人际关系淡漠等问题的根源。另外家长可以让孩子在家里做球拍练习、用两个杯子互相倒绿豆或水、用小绒球在孩子眼前晃、让孩子的双眼随之运动等,这些对于训练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都极为有益。
每一位宝宝来到这个世界,都有其独特的特点,他们最重要的使命是训练父母成为优秀“父母”。只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特点、特征,运用特学、系统的训练方式,在孩子进步的同时,做父母的岂不也在进步?
添加微信二维码,了解训练师合作信息
地址: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小蜗牛.成长中心
地址: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小蜗牛.康复训练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