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一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老师作为支持者,应该提供丰富的科学实验和观察机会,激发孩子们对未来世界的探索。
课程起源
六月的 一天,孩子们餐后散步回来时,发现在书包柜上有位可爱的“小客人”(螳螂)。
星宇:快来看,这里有只绿色的大虫子。
文渊:老师,这里有只长长的虫子,好大啊!
冠程:我觉得它是蚂蚱。
晨汐:我知道,它好像叫螳螂,前脚抓人很痛。
威懿:是的,它是螳螂,在老家菜地里见过。
振宁:老师,螳螂是昆虫吗?为什么它跑到我们学校来呢?
是不是走丢了呢?
天啊,它的家在哪里?
它是不是受伤了?……
孩子们围过来七嘴八舌问个不停,充满了好奇和关心。经过大家的商讨,一致要求把“大虫子”捉回教室慢慢观察。
于是,和孩子们开启了探讨螳螂的旅程……
老师思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并且能把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
认识“大虫子”
回到教室,大家开始抢着观察这只“大虫子”。“大虫子”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螳螂,它是无脊椎动物,属于食性昆虫。
正宸:老师,它的翅膀是绿色的,有两层。
海佑:哇,它的头是三角形。
嘉萱:我发现它有四条腿,哦不,六条……
孩子们热烈的讨论着新发现。
1.集体活动:了解螳螂
孩子们对螳螂很感兴趣,带着孩子们的疑问,我们通过集体活动、查阅资料、绘本阅读等方式探讨,加深了孩子们对螳螂的了解。
2.亲子调查
在亲子查阅过程中,孩子们知道了更多关于螳螂的信息。
3.分享新发现
紫涵:我在家门前的一棵芒果树上发现一只褐色的螳螂,颜色和树干差不多,不细心观察都发现不了哦。
嘉溢:我在公园里和姐姐玩游戏的时候,有一只螳螂突然飞到我的身上,它的前脚有很锋利的小齿,扎到很痛。
4.美术活动:我眼中的螳螂
回归大自然
老师,我们在查阅资料时,知道螳螂是属于大自然的,是益虫,我们不能伤害它,让它回家吧,回归到大自然妈妈怀抱中。
感悟:
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能唤起孩子无限的好奇和探究愿望。孩子们在探索螳螂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自然界的小奥秘,同时也给孩子们带来了收获。作为老师,我们应追随幼儿的兴趣,倾听幼儿的心声,与幼儿一起去发现、去观察、去引导、去探究,去成长!
班级教师:赵雪梅、陆锦莲、赵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