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真题明方向,凝智聚力谋新篇——语文教研组高三复课经验交流会

杨静
创建于06-28
阅读 72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24年高考已落下帷幕,2025年新高考征程即将起航。为紧跟高考改革步伐,明晰备考方向,充分发挥高考试题对教育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进一步优化我校新高三高考复习备考方案,传承教学经验,凝聚集体智慧,提升教学效能,6月28日下午,我校语文组全体教师,在圆梦楼三楼召开了2024年高考试题研讨暨高三复课经验交流会 。

本次活动由科研处主任、语文教研组长王卫涛老师主持,主要分为两个环节。


第一环节:研讨真题、把脉高考

    张国望老师和同蕊老师就2024年全国甲卷的现代文阅读部分进行了分析: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今年高考的论述类文本摘编自宋伟《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与新的海洋文明》,主要阐述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该选材紧扣当代重大实际问题,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性。从考题的情况来看,依然是三道选择题,分别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对原文论证的分析和根据原文内容的推理判断。比较复习备考的情况,高考考查的内容可以说没有多大意外,复习的方向和内容与高考题高度契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摘编自周乾《故宫建筑细探》,属于建筑学的科普文章,且属于连续性文本阅读。从出的题目来看,实用类文本是最出乎意料的。两道选择题一道主观题变为一道选择题一道填空题一道主观题,变化主要在第二题、第三题。第二道题为填空题,出题形式完全颠覆以往。该题考查对文章关键信息的提炼和知识转化的能力,比较灵活但难度不大。第三题虽然还是采用简答题的形式,但考查内容也是出乎意料。从复习时所做的大量练考题来看,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归纳概括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抓住文本的重点信息并对此进行概括梳理。今年则不同,提出和原文内容相关的记载,让学生思考两者不同的原因。这道题旨在引导学生思考,培养思维品质的特点非常明显。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选自当代作家周蓬桦《乌乡薄暮之书》中的一章《霜降夜》(有删改)。文章主要记录了作者在鸟乡的感受和体验,表现乌乡特有的自然风光、生活习俗和人情特点。考查3 道题目,第1道选择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这道题覆盖面大,题型稳定,应该会长期保持;第2题考查理解句子的含义,属于常见题目,也在复习的范围之内:第3 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题目指向性比较明确,但要求学生能够真正理解作者的思考和感受,对散文鉴赏能力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从出题的情况来看,“因点设题”向“因文出题”转变的特点越来越明显,出题的内容也越来越灵活,出题人常常根据文本的显著特点来命题,能按照一定套路作答的题目将越来越少见,甚至被完全抛弃。

    牛宏洁老师和杨静老师就古代诗文阅读部分进行了分析:

(一)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节选自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七,学生对三国人物比较熟悉,倍感亲切,比平时模考题温和。第10题保持去年风格,学生们经过一年训练,上手容易。第11题是教考衔接先锋题,增加了对虚词和固定句式的考查,分别与初中教材中的《陈涉世家》《桃花源记》《记承天寺夜游》和高中教材《赤壁赋》相联系。第12题A项“后来他又被曹操捕获”理解错误,根据原文“霸藏匿,操募得之,即以霸为琅邪相”可知,臧霸并不是被曹操捕获,而是曹操通过招募的方式找到臧霸,并任命他为琅邪相。第13题翻译题,学生能够找出得分点,得分高低取决于语言表达力,得分比较稳定。

(二)古代诗歌阅读

     第14题使用有文字残缺的材料,是一种全新的考查方式。这种材料在古诗文阅读中时常会遇到,本题设计符合课标在“真实的情境”中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的要求,考生在答题过程中,需要综合调动诗歌赏析、传统文化积累等各方面的知识储备。此选项兼顾审美感受与逻辑判断,立意不在让考生补写出那个缺字,而在于引导考生了解推断的依据,借以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提升思维品质,体现了创新性。第15题考查学生鉴赏炼字艺术效果的能力,是一道经典传统题型。用字精当以追求表现力的最大化,是历代文人在文学创作中极为重视的问题,诗歌中尤其如此。本题要求赏析“软”“低”二字的艺术效果,需要学生借助联想和想象品味语言,并把自己的体验和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对诗歌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决定了得分高低。

(三)名篇名句默写

     名篇名句默写试题设置的旅游、观景的情境,4分都是初中所学,都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此类题型的得分率并不理想,问题在于考生的复合思维薄弱,无法在短时间内由单一文本关联到群文,从比较对照、映衬、互证等角度进行思考,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否则很难拿满分。

     范春妮老师和田乐老师就语言文字运用部分进行了分析:

1、语言文字运用部分设题比较友好。和2023年相比少了成语和嵌入式语言连贯。

2、回归语文学科本质,注重教考衔接。侧重语文的工具性,咬定文字不放松。比如 17题的语境义、19题的常用修辞、20题的表述不当。

3、试题开放灵活,参考答案灵活,让学生融摸到文字的魅力。

4、“无情境不成题”情境设置贴合生活实际。不虚化、不拔高、接地气。比如21题与医生的高效沟通、陈述病史、病症、个人诉求等,考查学生在特定情境下提取必要信息,并根据要求与对象表达交流的能力,归根结底考查的是“在生活中决问题的能力。不是每个人都会成为医生,但每一个人可能会是病人。

      尹莉锋老师和任晧妮老师就写作部分进行了分析:

       今年全国甲卷的高考作文题,仍属于材料作文的类型。给出的材料共有三句话,其中的逻辑关系也很简单明了,这个作文整体难度不大。“每个人都要学习与他人相处”,那么作为考生的青年人,当然也要学习与他人相处。可以说,这句话就给出了一个“学习与人相处”情境,这个情境很生活化,一下子就和考生的生活联系在了一起。第二句话是个特例。“有时,我们为避免冲突而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举出了与人相处中的一种现象,就是“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而这种做法的目的却是为了避免冲突。第三句是对第二句的反驳。“其实,坦诚交流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相遇”,“其实”就带有强调的意味。言下之意,就是“坦诚交流”不但可以“避免冲突”,而且可能迎来“真正的相遇”。因此,材料最终的落脚点就在“坦诚交流”上了。

     实际上,命题人希望考生要关注现实,当下,世界明显多了动荡不安的因素,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等问题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为了个人利益,一些国家不能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坦诚沟通,而是诉诸武力解决问题,加剧了冲突与危机。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命题人希望人与人的相处之道,能让考生联系社会、国家等大的层面,认识“坦诚沟通”的作用。而不能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全国甲卷突出一个点就是:考察考生深入思考的能力。这是近几年高考作文的一个延续这类考题结尾往往都是“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第二环节:总结反思、明晰方向

 针对现代文阅读部分的复习备课,张老师进行了以下的反思: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①一定要强化论述类文章文体知识的学习,并在此基础上真正读懂文章。也就是要明确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和论证思路。务必要加强这一方面的练习。

②选项内容对原文信息的整合力度不断加大,简单地比较判断已经成为历史。所以一定要加强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注意内容间的相互联系,不可死板地纠结一些词语的差异。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①一定要注意命题形式和选文内容的变化。在有限的高三复习时间里,尽量少做无用功。

②要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这种训练,不能仅限于语言层面,还要延伸到文本涉及的知识层面,努力做到学以致用。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①合理安排小说和散文两种文体的复习内容和时间。既要把各个考点复习到,又要有所侧重,突出一些重点,否则,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彻底,很容易陷入前学后忘、杂乱无章的状态。

②要强化对文学相关知识的学习,真正理解其内涵,真正能做到学以致用,做到知识和文本相结合。

③学会“随文答题”,要能够根据题目的指示认真思考,反对盲目套用,真正体现自己的思考成果。

④把每一节的阅读内容落到实处,让学生提前读、学会读、学会思。


针对古代诗文阅读部分的复习备课,牛老师进行了以下的反思:

(一)文言文部分

1、加强朗读,牢固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重视断句训练,拿稳第10题得分;

2、牢固初高中课内所学文言文实词、虚词、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固定句式等相关知识;

3、重视文本“读懂”能力的训练,在“真实博览”和“文化底蕴”方面持之以恒浸润学生,着力于引导学生关注历史时代发展、社会变化,视野拓宽,格局扩大,推陈出新,培养人文情怀、家国情怀和对历史事件人物的思辨意识。

 (二)古代诗歌阅读

    2024年诗歌鉴赏题型相对稳定,提醒我们教考衔接背景下,要熟稔课内诗歌内容及手法相关知识。在今后复习和教学中时,我们要结合新高考一卷、二卷题的特点,重视诗歌阅读,扫除学生读诗的心理障碍,应对越来越综合、灵活、开放、淡化技巧、避免模板化答题套路的考试方向,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素养。

(三)名篇名句默写

1、全面备考,突出重点。所有篇目的默写要做到“文通”“字准”,既理解文意又能写对字。

2、总结易混字、生僻字,强化记忆。

3、对诗文名句进行归类整理。如整理总结含有同一意象、表达同一种情感或运用同一种手法的名句。


    针对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复习备课,范老师进行了以下的反思: 

1.地毯式全面扎实地对基础知识、基本考点反复夯实。尤其在注重教衔接的思想指导下,更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

 2.全局掌控、提前排实布阵、统筹安排、主次分明线。虽有教学计划,写在纸上,不如记在心里。

3.以生为本,用科学有效的学习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为主。变单纯的知识输入为知识输出,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

4.耳听六路,眼观八方,时刻关注前沿信息,了解教育部门的指导思想和大政方针。

  针对写作部分的复习备课,任老师进行了以下的反思: 

1、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最后,高三语文备课组长徐老师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情况三个方面对高三教学工作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可行性的措施。

携手共进、展望未来

    科研处主任、语文教研组长王卫涛老师进行总结性的发言:首先,对原高三语文组全体教师的努力进行了肯定;其次,对新高三的复习备课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希望高一高二的所有老师也能认真对真题进行研讨,并形成文字性的材料;最后,对全体语文组的教师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语文组的所有教师能够团结一致,携手共进,在语文教育的道路上不断追求卓越,用情怀和智慧书写教育的华章。

      学海无涯研无尽,在此次研讨活动中,高三语文教师对高考试题深研精琢,分享备考经验,探讨备考策略,我们深感收获满满,也备受鼓舞。通过各位老师的精彩分享和深入交流,我们汲取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和智慧,为高三复课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和支持。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着“共享、交流、合作、进步”的精神,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和育人能力,持续推进教育教学高品质发展,为学生们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语文教学服务,助力他们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图片:杨静

文字:杨静

审核人:王卫涛

阅读 72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