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研”促思维,以“教”促成长——新惠第八小学·数学学科“周周教研”

付璐瑶
创建于06-28
阅读 344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勤学而交流,则博学且睿智。

      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强校际间教师的交流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学期,数学教研组继续开展“周周教研”活动,在学习中进一步把握新课标的新理念、新要求、新变化,加强实践感悟,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学行为,进一步提升教师学科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切实将“双减”工作落到实处,促进课堂教学优质高效。

本学期活动主要分为大单元备课和常规教学交流,促进了教育教学思想的碰撞与交流,推动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助力了我校数学教师迅速适应教学环境,提升教学质量。

聚焦核心素养  探索学科融合

      新课标要求,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更凸显课堂教学不再是一门学科的独角戏,而是各科整合的大汇演。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小学数学课堂,融合其他学科教学,努力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

      寒假之前,学校为全体教师购买了《跨学科教学:怎么跨 怎么教》这本书,这本书详细的从各个角度讲解了跨学科教学的内涵和实践方法,并且还附带上多个海安市实验小学的老师们多年来研究跨学科教学的真实教学案例。

      学期初,老师们就研读这本书的心得体会进行了读书交流会。

      李梦伟老师认识到到跨学科教学是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教学的一种新思路,是对教育目的的一种全新的思考。它是以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发展为目标,通过整合多个学科的知识开展多元智能教学的教学活动,把各个学科都联系起来。

      李老师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构建一个跨学科的知识网络,将多学科教学内容整合起来,也可以找到一系列线索,用这个线索将若干学科领域的多个技能和相关概念串联起来。

      王胜男老师的分享,从跨学科教学的内涵、树立正确的跨学科教学意识、跨学科教学的实施方式、实施策略、实施路径、研究方法,以及跨学科教学评价等方面,具体阐述了跨学科教学不是一个孤立的概念。

       跨学科教学强调的是真实情境、复杂学科、超越学科、合作参与、设计迭代、成果创新、学评一体等。因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作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这些优势是学科学习方式所不具备的,因此其成为当下教育改革的共识是一种必然。

学期备课  研思共进

      厉兵秣马学不辍,厚积薄发沐春风。为提升教师准确解读教材、熟练运用教材的能力,进一步推动新学期教学工作高效开展。

      新学期伊始,田晓旭主任安排了各年级组举行了学期备课活动。

      做到心中有森林,眼中有树木,整体了解,系统备课,分单元、分课时制定教学计划。

白新冉老师从二年级下学期课程的主要内容入手。 提出本学期教学的重点在于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思想熏陶。

      贾春林老师汇报的是一年级下册的学期备课,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特点和单元教材的分析与建议。全册教材分为8个单元,虽然每一单元内容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讨论了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学情而实施的教学措施,强调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因地制宜、合理有效的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尹玉敏老师对于三年级下册的数学知识进行了全面的备课,具体阐述了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目标、措施等,指出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年龄特点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深入探索,让他们亲身参与到知识构建的过程中。这种参与式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共同寻找答案,这样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并真正达到学会的目标,让他们在主动探索中实现自我成长。

备、教、辅、改方向明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作业评价质量、促进“双减”政策的落地、从根本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我校实际,田晓旭主任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常规工作的具体要求。对备课、教案、作业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在备课方面,每组至少准备5个单元的单元备课,其中要体现课时备课,教、学、评一体化等。

       在作业方面,要严格控制作业量,优化作业布置方式,评价语要有针对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都有不同的发展。

       在教案的书写方面,要明确本课时分为几个任务,每个任务要体现出学生是如何学的,教师是如何教的,厘清评价要素以及设计意图分别是什么。

聚焦新课标  共研大单元

      一年级的蔡国荣老师分享了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的大单元备课,本单元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统计方面的内容。本单元注重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兴趣。因为学生的知识经验不同,对于物品的分类上选择的标准往往不同。

       二年级的付璐瑶老师分享的是《数据收集与整理》单元整体备课,主题为“亲历统计过程,发展数据意识”。

       通过课标中这一部分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的描述,指出本单元指向的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重点向老师们展示了课时评价与作业设计,体现出了教学评一体化。最后通过一幅单元教学结构图,清晰的展示了本单元的核心素养、单元目标、学习任务等结构之间存在的联系。

       三年级的谢卫华老师设计的是《余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对课标、教材和学生学情分析入手,探索每个单元的学习目标,学习活动/任务,设计评价方法,从而设计出适合当前学情的

的作业。

       一年级的贾春林老师分享了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单元整体备课,主要从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单元目标确定、学习活动/任务设计、单元学习评价设计、单元作业设计七个方面展开。

       首先明确学习内容所指向的核心素养表现: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通过对核心素养的分析,引出多个思考:哪个例题要理解数的意义?哪个例题要培养学生的数感?哪里需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等。进而对各个例题习题逐个分析细化任务。最终进行作业设计。

课后说评课  教学齐研讨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

      本教研组全体教师积极的听课评课,学习经验,分享收获。

       张和平老师的《年月日》一课, 由每天吃钙片这个生活情境,引出每个月的天数不一样,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规律,发现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

      贾春林老师的《找规律》一课,特别注重引导学生用语言清晰的表述规律。每每呈现出一组素材,贾老师都会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最初往往很难完整的用语言描述规律。 但通过贾老师的不断追问与引导。基本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整的说出“以XX(几个)为一组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效果较好。

      孙苗老师讲的是《人民币》的复习课。本节课将整一章的内容通过一个完整的情境全部复习了一遍。整堂课思路清晰,缓解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且学生的课堂习惯非常好,孙老师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整堂课的各个环节都衔接的恰到好处,由易到难,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

展望未来  砥砺前行

    “教”以潜心,“研”以致远,我们数学学科教师会在教研路上砥砺前行、大胆创新,深化课程主题意义、落实数学核心素养,为教育赋能!教无涯,研无尽,研前有准备,研中有碰撞,研后有思考。数学学科的老师们一定会在教学专业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教育之花将愈发灿烂!

阅读 344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