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热爱,笃行致远。
每一次学习,都是一场思想的碰撞。
每一份坚持,只为凝聚更强的力量。
夏日共研,追梦教育,沉醉一路芳香。依据昌吉州齐秀华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安排,2024年6月28日下午,我们工作室成员齐聚云端,利用利用腾讯会议开展了“观名师课堂 思教学路径(第三期)”研修活动。
观名师课堂
活动第一项,我们共同观看了数学名师吴正宪老师执教的《小数除法》。
吴老师注重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导入时创设了生活中常见的AA制付钱情境,学生在此过程中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培养学生寻找信息中重要的关键词——甲乙丙丁4人一起吃饭AA制,在付钱时遇到了困难:“余下的1元怎么分?”情境内容与问题的产生贴近生活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理解、思考与探索。
吴老师借助实物“10角”、“20分”引导学生进行将余下的1元进行两次细化单位,继续分下去。当得到每人24元2角5分后,学生在此过程中真正明白了:当分到有余数时,还可以继续细化单位,再继续分,于是吴老师抓准时机引导学生从中获得猜想:”是不是所有的数都可以这样分呢?“由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分钱、分苹果抽象到直接分数,由细化人民币的单位到细化计数单位,让学生从内心认识到小数点的重要性,从心里爱上”小数点“,构建了小数除法的计算模型。同时也引发了许许多多的新问题…
思教学路径
活动第二项由工作室成员绘制观课学习路径图,并由彭红梅老师分享她对本节课的学习路径的思考。
彭红梅老师说:吴老师从上课开始到结束都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例如:引导学生提出了“剩下的1元怎么分“能不能把拆的过程记录在同一个式子里等问题,发现了他们自己初步列的竖式有问题,即之前学的竖式没有带单位,现在列的竖式带上了单位,进而提出现在的竖式该如何去掉单位这个问题。在吴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带着他们发现、提出的问题独立思考,快速转动大脑,进而得出解决办法。最后,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由“1元怎么分给4个人“这个问题提出猜想:把元换成角来分,把角换成分来分。接着动手操作,验证猜想,进而归纳概括出规律:当除法有余数时,可以把余数换成比它低一级的单位继续分。吴老师在这节课并不是将知识生硬地灌输给学生,而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学会思考,用他们已有的经验以及独特的创造力,去解决新问题。
总结提升
活动最后由工作室主持人齐秀华老师总结。她强调我们平时一定要认真研读教材和课标,多听名师课堂,研究名师设计意图。 教师要将碎片化的知识系统化、逻辑化、结构化,帮助学生建好数与运算知识结构的“承重墙”,打通知识之间的“隔断墙”,围绕核心概念和关键能力统领整个单元学习,形成有密切联系的知识群,形成具有一致性的、相互贯通的整体结构,逐步实现深度学习。同时也肯定了本次交流老师的分享,看到了工作室成员在学习中不断地提升、进步,也希望工作室成员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辐射到更多的教师。
走进名师课堂,向名师们学习,和名师们一起同心、同行、同乐,我们期待下一次更精彩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