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理健康
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是一种在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完满状态及良好的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积极的心理状态,个体在这种状态下能很好地适应环境、发展自我、充分体现生命的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
幼儿心理健康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到:“幼儿园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3-6岁是幼儿心理发展成长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力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幼儿的心理素质,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幼儿园、家庭和社会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我园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用爱心观察幼儿的内心感受,及时排除幼儿不良的情绪,缓解幼儿的心理压力,满足幼儿的安全需要,为幼儿的安全和健康成长构筑了一道防线。
我园三位心理健康教师通过分享绘本故事,认识情绪,让幼儿掌握一些缓解伤心转移情绪的方法,学会用微笑去面对生活,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需要我们用心对待。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中,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把“学会认知、学会思考、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作为对孩子的终身教育目标,点点滴滴、持之以恒,让孩子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均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师心理健康
为了使我园教职工在健康愉悦的氛围中工作,我园会定期对教职工开展心理方面的活动,减轻教职工的心理压力,促进我园教职工心理的健康发展。
家庭教育讲座
家庭是孩子出生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用心陪伴尤为重要。为帮助父母更好理解3-6岁孩子的成长阶段及其成长任务,促进家园双向交流,助力孩子健康成长。我园本学期开展了“亲子沟通,从心开始”的心理健康家庭教育专题讲座。
孩子的成长,
就是一场现场直播,
没有彩排,也不能重播。
趁孩子还小,我们还未老,
用心陪伴,与孩子共同成长。
我们可以怎样做
1、营氛围,多关注
父母积极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拥有向上乐观的生活态度,去引导、影响孩子。营造温馨、良好的家庭氛围,平等对待孩子,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被接纳、被理解、被尊重和被关注的,从而可以安全地表露情绪,能够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
2、重表率,立榜样
“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很简单,你自己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育儿是一场修行,修的不仅仅是孩子,更是父母自己,如:不乱丢垃圾、不说脏话、遵守交通规则、孝敬长辈、不做“低头族”等等,为孩子树立榜样,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3、会倾听,进童心
学会倾听儿童心里的真实声音,走进儿童内心世界,多关注孩子的情绪,以幼儿能接受的方式进行引导,同时要积极满足幼儿的学习与发展需求,促进幼儿适宜、诗意、自由和自在地生长。
4、常陪伴,重亲情
家长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爱和鼓励,多陪伴孩子聊天、游戏、游玩等等,多培养兴趣,积极参加有益身心的活动。
5、多运动,强健体
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养成每天和孩子一起进行户外运动、玩运动游戏等,享受亲子时光,不仅能增强幼儿的体质,更能磨砺幼儿的意志品质,养成运动习惯会让幼儿受益终生。
6、多阅读,乐分享
亲子共读是一种儿童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一种父母与儿童进行心灵沟通的重要形式,每天和孩子一起进行绘本阅读,培养其阅读的兴趣,体验阅读的快乐,建构和谐亲子关系。同时,鼓励幼儿进行阅读分享,真正让孩子在绘本的海洋中丰盈充实,让书香浸润孩子的成长之路。
7、扬个性,启人生
父母要尊重幼儿的兴趣与爱好,关注幼儿的学习与发展需求,鼓励幼儿在学习与生活中大胆想象、积极尝试、不断创新;同时,密切与幼儿园、社区携手,积极创设有利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适宜环境,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自主建构与自我完善,开启其自信的人生和建构其幸福的生活。
父母要给孩子参与日常劳动的机会,支持孩子去帮助长辈完成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和孩子分享劳动后的喜悦,让孩子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增强自信心,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和意义,学会珍惜劳动的成果。
结语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幼儿、教师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初审:云水洁
终审:李婷
图片、视频:各班老师
编辑:云晨
单位:托克托县曙光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