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温情五马街——名仕名堂千家巷

客舟听雨(潘)
创建于06-28
阅读 43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该去温州看看了,尽管其不如昔时如日中天,但骆驼比马大,辉煌依在,威风不减。余晖不褪花香浓,壮汉当年力不竭。对待一座城如对待一个人,不因其娇艳而奉承,更不可他年平实而绝尘。

       温州近年的勃兴是与我们这一代人朝气雄心,相谐动、相共鸣。

老当益壮温州城

        温州曾有瓯越、东瓯、鹿城和永嘉之名称。

    东瓯既有平原,又能抬头见山,低首看水,面临海滨。

        三面环山让东瓯人有了山人的耿直、勤劳和朴实,一面濒海又让温州人有了航海者的胸襟、纤细和精明。

       温州的文化应启蒙于“永嘉南迁”,温州繁荣或兴起在“建炎南渡”,都是在历史阵痛中“向死而生”、遇难呈祥。

       鹿城方言难懂,像在说外语,吴侬软语、佶屈聱牙,即便是把温州话八声发音翻成普通话四声,也是倒装叠词、南蛮鴃舌。“拖鞋”说成“鞋拖”,“很新鲜”讲“鲜兮鲜”,称“吃早饭”为“吃天光”,“舒服”为“好过”。本省徽州方言为其同脉,也是这么说,是否存有原始汉话,难懂,谁能解读!

       永嘉人才济济,往昔登场有王十朋、刘基等硕儒,近代涌现夏鼐、郑振铎、苏步青、南怀瑾、叶永烈诸英才;文体舞台显露陶慧敏、夏煊泽辈名星;还有飘过这片乡土上的郭璞、王羲之、谢灵运、李淑同、张爱玲几多历史名望。

       温州还保留着四件古法工艺:泽雅一带,仍有十几个村落沿用古法造纸;瑞安市平阳坑镇东源村民用木活字印刷术印制族谱;泰顺运用古老虹桥技术建造长虹跨岸的中国古桥;苍南宜山镇八岱村的薛勋郎会做古代印花染色夹缬。

       “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颂赞了宋朝温州的繁华与胜况(温州知州诗人杨蟠《咏温州》)。

       温州是一面改革高挚的旗帜、一个弄出经验的地方、一个搞成模式的地方、一个具有财富和地方、一个形成争论的地方……。

       温州永嘉县的农村“包产到户”早于安徽的小岗村,只不过是在地下隐蔽的,闷声发财是他们骨子里经世的策略。

       “温州模式”、“苏南模式”和“珠江模式”是适宜各地经济发展中的一个过程,本应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确立争论戛然,可近年又有姓温的老者等试探性厥词,沉渣泛起,令人担忧。

       温州给我们最初的印象是喧嚣的外表,是开放、繁华,是走私货录放机、磁带、光碟,是靡靡之音、是彩色录相,……然后是假冒骗、是个体经济、民营企业、是家族企业。

       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均瑶集团……

       说温州人是中国的犹太人,我理解应该是经商赚钱智巧和手段吧!

       听过一句话温州人什么都敢做:包机、包江河、包大海,可谓胆大包天。

       上世纪后期,温州成了中国改革者朝圣的“麦加”。回想,那时的确有许多由政府组织的参观学习温州经验活动。而多数官员是公费“到此一游”。 

       温州拥长江三角洲中心区城市、东南沿海重要的商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东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

       2023年,温州市生产总值8730.6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380元。社会富足、生民优渥。

       “炒房团”、“炒煤团”;“家家办工厂、户户闻机声”的“温州模式”;北京、上海、沈阳、新疆,美洲、欧洲兴起的“温州村”……

       假冒同创新,造假与打假,从浑浊到清朗,从初放到严谨。人们从认识到理解了一个发展变化的温州。

       而今,温州模式中引发的劳动产品密集型、缺少外资融入和人员溢出移民的三个问题,如今带来发展提升减慢,后劲乏力等问题显现。

       温州的企业几乎都属于家族企业,曾受滞于发展瓶颈,正在难能地走向现代企业。

       温州的经济、温州的模式之困,是发展中的调整,是前进中的磨炼,是分娩前的阵痛,相信会云开日出,再铸辉煌! 

旧城新貌五马街 

        一座古城都有其的历史印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西晋末年东晋初年(317),堪舆风水家郭璞在长江边挥手为安庆指点“此地宜城”后,于东晋太宁元年(323)客寓永嘉,官府请其“为卜郡城”而筑温州城垣,自此,永嘉山水斗城格局始成,开我国非都城郡城“象天法地”建造之先河,五马坊的“前世”也始于此。

        时逮东晋,相传王羲之任永嘉太守时,每次出行必有五马并驾齐驱,五马坊名由此生来。也有说是谢灵运而不是其老姑婆谢道韫的公爹王羲之。五马坊名字来由还有其它几种说词,一般古城都有说三道四的名源,这也是古城味道。

        五马坊为永嘉三十六坊重要坊巷之一,清改为五马街,一直沿用至今。

        五马街素来有“温州第一街”的美称,哪怕在风雨飘摇的“文革时期”,其“第一街”的地位依旧稳若泰山。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人创造了“温州模式”。商贾云集的五马街,成为温州乃至浙南地区最负盛名的商业街。

       五马街之于温州正如南京路之于上海,到如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20年前,经历了一次修缮和改造,成为一条国内著名的综合性步行街。四周有康城路、百里东西路等环绕,穿中有解放街、信河街等几十条街衢,有多达百条小巷牵连,如打铁巷、荣桥巷等;有中山、墨池等六座市民公园坐落其中,有夏鼐、郑振铎、朱自清等名人故居纪念馆。有谢灵运纪念馆、新四军工作旧址。还散落各处的谯楼、古井、城墙、州府旧址、南戏台、石桥、庙观等点景和遗址。

       五马街千百年一直以来是个商业区,呈古钱铲币状,1400米长的主干街区,约商户1350家。为文化和旅游部首批公示的55个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之一。

       中华老字号温州8家,五马街占了7家,是老字号最多的一条街。

       听雨喜欢随意散淡在这老街今巷、修旧如新的市井中,漫步拖沓,游荡张望。去看去读一段陈年老故事,想想那年曾经此地的过往,聆听坐贾行商吆喝的叫卖声,穿行在烟火烤炉旁边走边吃的人群中间。五马街就是这样一个好去处,午月8号结束雁荡山观景,猛然间有了来温州逛逛五马坊的心念。雁荡山到温州28元高铁,于是我就来了!

       早晨五马街还末醒来,我寻到后市巷中一家30年的“阿福小排面”,一碗小肉丸一个大肉包,滋味十足,补足能量,开始了五马街踽踽悠游。

       五马街比较有名的店铺,有五味和副食品商场、金三益绸布庄、老香山药店三家百年老店。老香山是温州唯一一家一直经营这里的老店;始建于1880年的五味和是温州历史最悠久的一家副食品商店。金三益绸布庄开业在清咸丰九年。

       五马街,在商家眼里是经济大潮的风起云涌的聚宝盆摇钱树,在普通百姓的视角中,却是街头巷尾柴米油盐的烟火生活。

       五马街的建筑,其实多为中西合璧的民国风格。而今,朽去的木香换成了油漆味,形虽在韵却难觅!昼时的喧嚣琳琅满目,午夜的嚷闹烛影摇红,让人有了欣喜使人生出了滋味有了游兴。

       安步当车,随意闲行。昨晚住在五马坊,晩间找食时,匆忙瞥了一眼灯红酒绿、荧光撒地的五马街。今白天乘人少第一站就来在“五马”雕像前。这尊五马拉车做上铜绿,看上去有汉代风味。顺着五马街主道东去,路过公安路“五马议事坊”、“瓯榕汇”,拐进广场路去看“谯楼”。这座永嘉南城门楼是吴越王钱镠儿子钱元瓘所修。看着这座谯楼你是否想起“钱学森三钱”和“钱其琛。”再向前蹚上几步就是“州治旧址”现今的“温州市广场路小学。”

       兜兜转转,走在五马步行街这条敞亮宽绰的商业荟萃的街道,面临老旧新貌的历史陈迹。这块有“益三金”、“温州市第一百货商店”、“五味和”等老店。

       五马步行街东北接公园路。咿咿哑哑,宋韵瓯风的“南曲清音”剧台在这条路中,台前是楣额“一郡巨丽”一明两暗门洞砖砌牌楼,这牌楼背面做相是少见的五凤楼样式,翘脊屋檐上不是脊兽而为持械武士,楣匾却是“兴文习礼”,这一带是鹿城城皇庙旧址。

       公园路顶头是中山公园,“胜盖一郡”木牌楼和“儒林擢秀”照壁布列北首,“中山纪念堂”、华盖山“古城墙遗址”在公园路与环城东路交叉处西北角。

       接下来,去找寻“谢灵运纪念馆”。 

故舍今修名仕居   

        永初三年(422)谢灵运任永嘉太守(423)秋离开,“来时是太守,离去是鼻祖”。“脚著谢公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指的就是脚着古代旅游鞋的谢灵运。在温州时谢公就撰写了山水诗20余首,故此余光中说山水诗发祥地是温州有些道理。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如园”也就是“山水诗第一楼”谢灵运纪念馆,位在五马街区东南角落,中山公园南边,2022年为纪念谢灵运在温州1600年在原“池上楼”处改建的。

        如园,闹市中取静,喧哗里生幽。古韵风雅、扶苏婆娑、叠石造池、花香鱼游,吊水凉亭的一座江南园林,其中错落着“怀谢楼”、新“池上楼”。

        至今温州各地还保留了二十多处纪念谢灵运的遗迹。如“洗砚于此”的墨池公园、康乐坊、谢池巷、谢客岩,谢公岭等。

       在“如园”周遭还散落“东山书院遗址”、天际28星宿郭璞按图索骥在永嘉凿28井之一“义井”、“月带桥”、“飞霞仙洞遗址”和“摩崖石刻”等可供人观赏。

       “谢公宿处今尚在”写的是谢灵运、朱自清《背影》是在中学课本上读到的,而郑振铎和夏鼐两位先贤却是近期在岳南先生《南渡北归》上幸会的。

       民国时我国考古文物界有“南曾北夏”之誉,南曾是曾国藩后裔陈寅恪表妹南京博物院院长曾昭燏,而北夏就是她的同窗英国伦敦大学埃及考古学博士、“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和“中国第一位考古专门学者”梁思永门生,英、德、意、瑞典、美国等七国院士夏鼐。曾昭燏对我国考古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和她终生不嫁最后命丧灵谷寺塔是是非非,自有后人评说,在此打住。

       今天仅仅是怀着敬意听雨参观瞻仰了夏鼐在五马街仓桥街102号故居。

       夏鼐故居中西合璧风格,临街是“夏里”门台,主体建筑砖木结构、五间二进,前五间为门厅平房,后五间两层楼房。四合院式布局由东、西北、西南三小院组成。夏鼐自12岁始至41岁在此居学习、成婚、游学回来都是其最重要居所。

       夏鼐是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曾参加或主持河南殷墟、长沙玛王堆汉墓等多项国内外重大考古工作。制定并倡导的考古人个人不收藏文物的原则和致力于田野考古方式,至今成为我国考古界的遵循的规则,曾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是平稳渡过那个荒唐的时代不多的科学大咖,1985年夏鼐突发脑出血去世,终年76岁。

       郑振铎生于1898年与夏鼐同属犬,且其大一轮,行政上郑是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夏与梁思成是副所长。郑振铎纪念馆为沧河巷24号金宅,朝街的门脸是五间二层比夏鼐故居宽绰,两处左近仅五百米上下。

       郑振铎纪念馆所在的金宅是一座合院式巴洛特建筑风格,让人不得不多打量几眼。整栋建筑由门屋、左右厢房和正屋组成。正屋砖木结构、西式壁柱,三面回廊,厢房连接,六个陈列室分别展陈郑振铎的生平、学术成就、与温州的联系、交友状况、文物考古的贡献等内容。

       郑振铎出生于温州属下永嘉县,头顶上的考古学家、学者、作家、诗人、学部委员头衔十多个,行政上也有十多顶帽子,只少是个正部级干部。可惜1958年刚到花甲年,因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苏联、阿富汗在苏联楚瓦什苏维埃自治共和国的卡纳什地区飞机失事殉难。

       参观夏鼐故居和郑振铎纪念馆不用购票,朱自清旧居也是,只需登记即可。

       客雨惋惜没有挤出时间看看朱自清老先生的旧居。但他的《荷塘月色》、《背影》却影响了我们这一代无所作为的人。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不错,这段来自朱自清《背影》。

       朱自清旧居坐落于四营堂巷,与谢灵运在温州有些相近的是,朱自清不是温州人仅是在1923年在温州生活一年半载。游记散文《温州的踪迹》里有篇《绿》,“女儿绿”是他对温州瓯海梅雨潭的“昵称。”

       时间虽短,但他给瓯城留下了“四个一”:一座旧居、一座学校、一处风景和一段友谊……。

        来温州也就头尾两天,其实不足12个时辰。我来了,是带着敬意、闲情和求问,我离开了,没去江心屿、皮革城……带着遗憾、聊慰了好奇,得到了“到此一游”的惬意,至于温州人进取精神还要慢慢去探究、去默念!

阅读 43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