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拽着家长问各种各样的问题:天为什么是蓝的?花为什么是香的?汽车为什么跑得快?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提问是对知识的渴望,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正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日新月异。
孩子的生活里到处充满着好奇,孩子在这些千奇百怪的想象里成长着。我们应该注意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不可扼杀孩子的好奇心。
什么是好奇心
好奇心往往能够促使孩子对某种事物、某项活动产生求知的欲望,产生兴趣,从而在这种欲望、这种兴趣的驱动下,去探究、去思考、去学习、去发现,使他们最终可能成功。
每个孩子都对他们刚刚接触的这个世界充满好奇,作为父母,最重要的是能够发现、发掘这份宝贵的好奇心。学会观察孩子是父母必备的一种能力。
好奇心是孩子创造力的表现。孩子常会指着那些新奇的东西,问这是什么,那又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等,而这些让他们产生极大的兴趣的新奇事物,很有可能就是大人们习以为常的东西。
但不要小看孩子们的这些奇思怪想,这中间往往蕴藏着不可预测的潜能,好奇心是人获得智慧的关键。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就是保护孩子未来的幸福。
好奇心的重要阶段
对于孩子而言,面对未知的世界,孩子的好奇心尤其强烈。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随着思维的变化,他们的好奇心也会随之变化。
事实上,0~3岁是宝宝好奇心最强烈的时期,也称为敏感期,父母如果抓住这个机会对宝宝的好奇心加以引导,对孩子的大脑开发、习惯的培养、性格的形成都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过了0~3岁这个“是什么”的阶段,孩子又开始问“为什么”。在孩子问“这是什么”的阶段,由于问题浅显,父母都能应付,普遍也都能耐心应答。
可等到孩子问“为什么”的阶段,父母应答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尤其当孩子喋喋不休地追问时,父母更是无所适从,因此常常会失去耐心,并会因为种种原因强行制止、敷衍、取消,甚至训斥、惩罚孩子,逐渐地孩子便会沮丧,从而放弃提问。
创设满足孩子好奇心的环境
对孩子来说,日常生活环境中到处都蕴含着可供探索的资源,随便哪个情境,都可能成为引发孩子好奇心、引导孩子提出问题的学习场所。我们要做的首先是消除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然后就可以依据孩子的兴趣提供各种实践材料和工具,放手让孩子去探索。
1、不要以成人的思维约束孩子
由于孩子的认知有限,可能会有很奇怪、超出成人逻辑的设想,这个时候我们切忌以成人的思维方式来束缚孩子的想象力。
比如孩子观察到绝大多数落叶掉在地上都是“掌心向下”,他会认为那是“落叶宝宝”在亲吻大地家长,我们可以鼓励这个想法,而不必强调说“落叶不是宝宝,落叶只是飘下来,落叶没有亲吻大地”。
2、满足好奇心的同时锻炼他的生活能力
好奇的孩子多半有超乎常人的“动手欲望”。有时表现为孩子一定要拿家中的电视遥控器当“玩具”,不给他就大哭大闹;或者还够不着水池的孩子,自告奋勇在帮我们洗菜、做饭,与其担心他们“闯祸”,破坏遥控器或弄伤自己,不如教给他各种用具的使用方法。
只要家长因势利导,重要的收获还包括锻炼孩子的生活能力,帮助他在未来的探索活动中积累基本的经验,也更有自信。
3、做“不知道”家长
做“不知道”家长,有时候也会激发孩子的探究心。家长对孩子的问题一概敷衍说“不知道”,当然会打击孩子“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热情。在不危及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家长不要过分干涉孩子的思考和决策过程,做“不知道”家长。但在孩子面临问题时,应适时提出建议,并尽量避免给予负面、主观的说词。
但若孩子每次问“为什么”,家长都忙不迭地给出标准答案,不见得是好事,这等于是替孩子省却了探究的过程,而培养孩子好奇心的最佳方式是教会孩子“研究方法”,教他学会思考,学会去找寻正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