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暑诗唐·白居易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有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诗人认为在暑热难耐的日子里,心平气和地坐于院中,清风便会自然而来,凉爽也就由心而生了。这既阐述了消暑的方法,又蕴含了深奥的人生哲理。 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古书中说“大者,乃炎热之极也。”
暑热程度从小到大,大暑之后便是立秋,正好符合了物极必反规律,可见大暑的炎热程度了。 《通纬·孝经援神契》:“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极热之中,分为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大也。”酷热多雨、高温潮湿是此节气的气候特点,“桑拿”几乎成常态。
今年的大暑时间是2024年7月22日(农历甲辰年六月十七日)。
大暑三候
【一候腐草为萤】陆生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
【二候土润溽暑】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
大暑节气时令养生
《黄帝内经》中说“暑则皮肤缓而腠理开。贼风邪气因得以入乎?”暑天人体阳气外浮,毛孔开泄。脾阳虚者夏日贪凉,空调温度过低,或过量食用冰冻食品,都会使寒邪入侵,伤阳耗气加重。可在饮食中放些生姜同食,或服用一些姜茶,外以解表散寒,内以温中祛寒。 精亏体质者饮食中应适当食甘凉为宜。心喜凉,养心阴者宜食酸甘味,如:菠萝、山楂等。
中医主张以通为用,以通为补,疏通六腑,畅达气机,升清降浊。伏天应饮食调养以清心防暑生津为主。薏苡仁、蔬菜、瓜果、百合、玉竹、瘦肉、鳝鱼、鸭肉等,均是常人应时养生很好的食品。
【大暑暑湿重,学会清补法】
中医科膳食推荐:
养胃消暑粥
功效:健脾养胃,益气生津,祛暑化湿
材料:大米150克 小米80克,西瓜翠衣80克,西洋参5—10克 陈皮3-5克 生姜3-4片,冰糖适量。
做法:大米、小米淘洗干净后稍浸泡;西瓜翠衣洗净,切小片;西洋参、陈皮洗净,稍浸泡;生姜切丝;各材料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煮至粥成,放入适量冰糖调味即可食用。此为2~3人量。
冬瓜薏米老鸭汤
材料:冬瓜1000克、水鸭半只、猪瘦肉150克、薏米100克、陈皮2.5克、生姜3片功效:冬瓜清热利水,水鸭养阴益气清补,配以健脾利湿的薏米、醇香化气的陈皮,合而为汤,益气清补而养阴,男女老少皆宜。
芳香化湿防中暑
芳香化湿防中暑气温最高的时候往往心气容易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难以抵御酷暑,而导致中暑等问题发生,出现头晕、心悸、胸闷、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等症状。 一旦出现上述中暑先兆,应立即移至通风处休息,给予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汤、西瓜汁、酸梅汤等。平时可用芳香型植物来缓解头晕,比如新鲜的藿香叶、薄荷叶、佩兰等,用来煮汤或熬粥,以达到芳香化浊、祛暑解表的功效。 辟秽除湿香囊
主要成分:丁香、艾叶、石菖蒲、藿香等可随身佩带在身上和床边芳香祛湿解毒
起居调护
1、首重睡眠 “相火与元气不两立”,煎灼肾精,耗伤心肺之气阴,同时重浊粘滞之湿碍人体清阳疏布,故起居养生首重睡眠。
三伏天时,阴气迫于阳气而藏伏故名“伏”。 一天之中,午时为阳中之阳,心经旺盛,易昏沉,需要伏枕小睡一会儿,育阴养心血。对神经衰弱、焦虑、心脏不好的人来说,午睡和晚间早睡尤其重要。 2、不厌于日适当地晒晒太阳,对养阳气大有好处。 3、大汗淋漓时,忌马上洗冷水澡出汗后马上洗冷水澡,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内热散发不出去,很容易中暑;还会使脑血管迅速收缩,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严重者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4、夏不敞胸,热不凉背 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人,在炎热的夏天都要注意防寒。胸背受凉,容易出现肠胃、呼吸道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睡觉时空调温度不宜过低,寒邪和风邪很容易侵入。 5、不宜剧烈运动 大量流汗会耗散津液、耗伤气血。 6、家中常备:藿香正气水;老人要备好速效救心丸、安宫牛黄丸。 7、静养修心,忌生气 暑湿本来就容易伤到心脏,这时更要保持心平气和,静养修心。
经络养生
大暑正值中伏。头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都是庚日,庚日为金,属大肠,大肠与肺相表里,为温煦肺经阳气,也是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此时江河水量充沛,奔腾入海,人体经络亦是气血旺盛,此时行经络治疗,疏内调脏腑,事半功倍。 中医讲究个体化辨证施治,不同人的节气中医调护方案请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体质辨证分析后选方选法,不可盲从“三伏贴”。
2024年矿务局中心医院三伏贴时间:
初伏7月15日
中伏7月25日
末伏8月4日
唐代医学大家孙思邈在心里情志养生中言,凡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损性伤神!意思是凡心中有所爱慕,不要爱慕的过深,心中有所憎恨,也不要憎恨过度,否则都会损伤性命和精神。所以心静平和得长生,内心贵在平和和稳定。
丨大暑是语丨
冯骥才说:在快乐的童年里,
根本不会感到蒸笼般夏天的难耐与难熬。惟有在此后艰难的人生里,才体会到了苦夏的滋味。
夏将去,秋将至愿你的生命持有盛夏绚丽华实,百态安适
来源: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 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