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和沿革
西彭悟真观内古建筑屋面瓦件、脊饰因受到风吹日晒、雨淋霜冻等自然因素影响,导致残破、漏雨,并引起部分木构件开裂及糟朽、歪闪等现象。加之四周排水不畅,致使基础长期浸泡而致砖砌基座倾斜、开裂、坍塌;山墙下碱砖体风化、酥碱。因此自然老化、年久失修是造成文物建筑残损严重的主要因素之一。
自新中国成立后,道观一直为学校使用。因而所属建筑后改机砖地面、后加檐墙、后加或后改门窗等使建筑布局和风格面貌发生较大改变。因此人为因素的影响是造成建筑布局及形制改变和建筑残损状况较为严重的另一主要因素。
2018年7月,韩城地区突降暴雨导致西彭悟真观三清殿前檐屋面局部坍塌。同年,陕西省文物局拨付专项资金,由韩城市金城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对坍塌部位实施了抢险加固措施。
据清乾隆年间《韩城县志卷二》仅记“悟真观,在彭村”及现存清嘉庆十七年(1811年)《重修老君殿诸神庙碑记》及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重建山门碑记》记载:“彭村悟真观,由山门而入,有三清殿,后建老君殿及诸神殿,不知起自何年,创自何代。历元明以来修着屡矣”。由此可知,西彭悟真观建于元代以前。
西彭悟真观坐北朝南,沿建筑群中轴线自南向北原座落有山门、三清殿、老君殿。老君殿东、西两侧原并列分布有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的诸神殿各一座;前檐东、西两边原分布有面阔一间、进深一间的配殿各一座。山门毁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东、西两侧诸神殿毁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西侧配殿毁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
悟真观元、明、清各代均有修缮,但在清代达到修缮高峰。悟真观现存建筑,既保留了明代建筑特征又兼有清代建筑做法,为明、清时期建筑遗存。
悟真观山门毁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位于老君殿东、西两侧并列分布的诸神殿毁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西彭村小学改扩建过程中将老君殿前檐西侧西配殿拆除。上世纪九十年代新建教学楼落成后,道观内古建筑不再作为教学使用。期间虽修葺但均为改造工程,未有详细记载。
1998年2月25日,韩城市人民政府公布西彭悟真观为第一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8年7月3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西彭悟真观为第七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金城文管所申请,2019年1月4日,陕西省文物局批准该工程立项。2021年9月15日,陕西省财政厅下达西彭悟真观保护修缮工程专项资金152万元。2024年4月11日,西彭悟真观保护修缮工程开工。
二、文化内涵与背景
1.三清殿:三清是道教哲理“三一”的象征。道教中有“一炁化三清”之说。《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意思是道化生为混沌元气,由混沌元气化生为阴、阳二气,再由阴阳二气衍化为天、地、人三才,由此产生天下的万事万物,一化为三,三即是一,因此,三清尊神就是“道”的人格神化。三清殿供奉的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这三清尊神乃是道教天界中最高者,世界创造之初的大神,故号称三清道祖。
2.老君殿:供奉的是太上老君。太上老君手持太极图,神态庄重,象征着他的无上权威和深远的智慧。太上老君是道教信徒朝拜的重要对象,也是研究道教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实物。说到太上老君,必须拉扯上老子。
老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他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大家都知道老子骑青牛西出函谷关传道的典故。他的主要著作《老子》,亦称《道德经》,《老子五千文》。到东汉张道陵创立的五斗米道定型为道教,张角创立太平道与五斗米道同为早期的两大派别开始,东汉时期道教已有太上老君的说法,东晋葛洪详细描述了太上老君的形象并丰富了老子的神仙传说,唐宋之际出现了“一气化三清”的说法,元代出现了“老子八十一化”的说法,都是对老子神仙之说的继续。东晋时候的“老君”有了具体的神仙形象。《抱朴子内篇·杂应》记载:“老君真形者,思之,姓李名聃,字伯阳,身长九尺,黄色,鸟喙,隆鼻,秀眉长五寸,耳长七寸,额有三理上下彻,足有八卦,以神龟为床,金楼玉堂,白银为阶,五色云为衣,重叠之冠,锋鋋之剑,从黄童百二十人,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前道十二穷奇,后从三十六辟邪,雷电在上,晃晃昱昱,此事出于仙经中也。”老子被老君殿供奉塑像并根据他骑青牛西出函谷关传道的典故,而在塑像旁塑立一只青牛。
悟真观相传是八仙之一吕洞宾修道之地,后于清代几经修缮,供奉三清与诸神,与全真道教息息相关。
三、价值评估与分析
1.历史价值:西彭悟真观始建年代不详,据清同治十二年《重建山门碑记》所述,西彭悟真观始建于元代之前。悟真观历经数百余年的历史变革和风雨侵蚀仍旧保留了其原有选址及格局。它见证了我国传统木结构建筑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蕴含的不同时代特征和风格;也见证了在不同历史时期工匠在建造中的不同做法和工艺。悟真观原存《荒岁歌碑》一通(全文479字,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记载了清光绪三年(1877年)山、陕、豫一带因发生特大旱灾而致社会动荡、人寰惨至的悲烈景象。碑中原文:“人肉竟作牛肉卖,街市现有煮锅煎;家有亡人不敢哭,恐怕别人解机关”,景象惨烈让人不寒而栗。《荒岁歌碑》的存世与发现,见证了清晚期社会的动荡以及自然灾害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1998年韩城市人民政府公布西彭悟真观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间隔20年,2018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西彭悟真观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等级的转换、提升,体现了西彭悟真观珍贵的历史价值。
2.艺术价值:悟真观现存三清殿、老君殿体量宏大、形制简朴,大木构架比例协调,构件加工工艺细致、多变。尤其是三清殿挑尖梁梁头的雕刻风格、式样,以及老君殿室内梁架所施隔架科斗栱木雕和两座主体建筑梁架所饰油饰彩绘,充分体现了韩城地区明、清大式建筑的风格和特征,代表了韩城明、清时期艺术风格和工匠的精湛技艺,是韩城地区明、清时期建筑的经典之作。
3.科学价值:悟真观现存主体建筑三清殿、老君殿均建于砖砌基座之上,其用材考究、做法细致、体量宏伟,两殿虽相隔数十米但错落有致,清晰的反映了悟真观明、清以来的建筑形制和位置关系。悟真观三清殿、老君殿室内大木构架跨度近7—9米,两殿平面布局近似正方形。大跨度的进深对木构架纵向构件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局限。为解决空间结构引起的木构件用材不足,两殿不仅加设随梁枋,同时增设点柱,有效缓解了木构件用材不足的困境。值得关注的是老君殿后檐柱网布局所表现的移柱造及檐柱柱头所施柱额是我国早期建筑的典型特征,成为研究我国古建筑历代做法延续的珍贵实例。
4.社会价值:北宋张伯端撰《悟真篇》。该书以诗、词、曲等体裁阐述内丹理论为内丹之学。内丹理论传自远古黄老列庄哲学思想(其核心在于尚阳重刚,即强调阳刚之气和重视刚强,这与老庄尚阴相对。黄老学派的思想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性,还具有很强的现实感,其发展主要分为三大主题:修行、经世、致用。修行包括修身养性、长生久视、丹道等;经世涉及政治思想、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等;致用则包括技术发明等。黄老学派的思想以形而上本体的道作为依据,结合形而下的养生、方技、数术、兵法、谋略等,具有极强的目的性和操作性。西汉王朝总结秦朝骤亡的教训,主张黄老学派的学说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并将其运用到政治和法制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自汉魏伯阳揭其端,唐钟离权、吕洞宾等发扬于后,唐宋以后流衍日繁,蔚为大观。悟真观由此而得名。悟真观所蕴含的道教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代表,它不仅是指导我们华夏民族行为规范的灵魂,还对于稳定社会、发展生产有着深远影响。在当今全社会着力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利用道教的教理、教义来平和人们心态,指导人与人之间怎样相处,怎样融合于社会、自强不息的建设美好家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现实意义。
5.文化价值:韩城东临黄河,因而韩城地方文化成为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悟真观所蕴含的宗教文化又是韩城地区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丰富了韩城地方传统文化,更是黄河流域中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支撑。因而,悟真观不仅给我们提供了深入探究道教文化在明、清时期分布、流传的依据,也是研究韩城地方民间信仰及民俗、民风的珍贵实物。
链接:西彭悟真观《荒岁歌碑》碑文
荒岁歌
光绪三年,亢旱甚宽。
山陕河南,帷韩尤艰。
天降甘霖雨,先年八月间。
直旱得泉枯,河瘦井底干。
天色大变,人心不安。
处处祷雨,人人呼天。
诸物甚是贱,粮食大值钱。
壮者饥饿逃外边,田苗枯槁人煞煎。
直至七月间,土匪聚西川。
十而百,百而千。
锁子屯兵五角山,起手先从白马滩。
本邑坐个王知县,那本是个良心官。
不招乡勇惜民钱,谁料土匪扰南原。
男女逃荒城堡寨,腹中受饿不安然。
斗米钱五串,麦卖四串二。
榆树皮茼根面,一觖还卖数十钱。
大雁粪,难下咽,无奈只得蒙眼餐。
山白土,称神面,人民吃死有万千。
兄弟无粮难共患,夫妻无面结仇冤。
老幼见面无所说,彼此只说饥饿言。
饥饿甚,实在难,头重足轻跌倒,便为人所餐。
别人餐犹可,父子相餐甚不堪。
路旁没人走,街头有女言:
谁引我,紧相连,不用银子不用钱。
儿叫娘,娘不言,半夜三更哭连天。
谁人怜念,谁人挂牵,哭得魂飞魄散大路旁。
或死后,或死前,可怜身体不周全。
六亲都不念,伤生就在眼目前。
人肉竟作牛肉卖,街市现有煮锅煎。
家有亡人不敢哭,恐怕别人解机关。
尸未入殓人抢去,即埋五尺有人剜。
各村皆有刁抢汉,即有粮食也不安。
四乡争夺不胜算,大街抢物人难看。
路有女流辈,不识东西南,随人奔走往外县。
那时节,何论女和男。
后任幸有沈青天,恰是菩萨下尘凡。
仓中无桌难筹款,先让富户把银捐。
银也有限,上省求粮赈济宽。
每人一日分三两,好比人吃活命丹。
各村领各村散,散至四年六月间。
麦豆散到四万石,留人不足一之三。
三月已得甘雨降,农夫弱力苦耕田。
繁一时更比一时贱,一斗只卖八百钱。
细微曲折未说尽,聊将大概说一番。
作成几句俗俚语,留于后世为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