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81-202404绍兴(上)

黄豆芽
创建于06-28
阅读 52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浙江行这一个月,意料之中的有杭州、雁荡山、国清寺等,意料之外的是绍兴和神仙居。如小红书所言,最江南的地方并不是苏杭,而是绍兴这个小城,我们在小城呆了五天。

绍兴最好的名片,自然是鲁迅先生,小时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狂人日记》都是我们这一代人经典中的经典,鲁迅笔下的绍兴不乏亲切和惬意。在绍兴城的正中心就是鲁迅的家,这面大招牌艺术且显眼,早上六点以前打卡才会这样干净。

不到一定的年纪不见得喜欢鲁迅,年纪渐长也许会改变,原因如下:

1. 鲁先生绝对是愤青,否则说不出那些话,而且多半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那一个愤青。

2. 鲁先生绝对不老成持重,人模狗样。

3. 鲁先生基本不给人面子,爱谁谁。

4. 鲁先生是活生生的人,不是圣人,有其留给儿子周海婴的遗言为证。

5. 鲁先生一句往往顶别人一万句,百年前的话,今天也在理。不是一针见血,也不是刀刀见肉,完全是直接扎在麻筋上。

6. 鲁先生骂人归骂人,绝不会耽误挣小钱钱,而且挣的不是一般的多,有北京的四合院为证。

7. “从来如此,便对么”?除了说话的内容,鲁先生说话的调调也与众不同,上下五千年,鲁先生之前,真不好找第二个。

8. 鲁先生在合适的时候去世了,否则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和日本友人不好处。

9. 鲁先生在合适的时候去世了,否则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不管是革命老将还是革命小将,都没法处。

绍兴,古称会稽,从2500年前越国建都开始,每一步都是历史。我们从城中心鲁迅的家开始,第一眼为孔乙己的咸亨酒店。

迅哥儿的老家,《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每一句话都真真切切的呈现在眼前。家很大,不是一般的大,鲁迅说自己家到他这一代,“家道中落”了。到了现场,才会明白,一般人不要随随便便说自己家道中落了,你没资格。

1918年,“家道中落”的鲁迅家卖房子的“绝卖屋契”,注意当年文件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小格子,每一个格子就是一间房,这么多的房“绝卖”,才叫“家道中落”。也就怪不得后来鲁迅先生在北京买了个四合院,还嫌小。相比周家祖宅,是太小了。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除了桑葚,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都还在。

“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东北角是鲁迅当年的座位。

迅哥儿当年刻在自己那张课桌上的“早”字。

鲁迅纪念馆的鲁迅亲笔签名。鲁迅和陈寅恪其实是旅日同学,同住一舍两年,鲁迅和陈寅恪的哥哥陈衡恪是一生的密友。鲁迅在好几篇文章里提到陈寅恪,但是陈寅恪终生只字不提鲁迅。后来在《南渡北归》里我才大概清楚,陈寅恪、梁启超是坚定的中华文化兼容并包的支持者,而当年的鲁迅、胡适、陈独秀是坚定的儒家文化全盘否定者,鲁迅尤甚,更是推崇全面西化。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陈独秀的《新青年》成为了五四运动的思想基础。


利益冲突是有限冲突,观念冲突是无限冲突。利益冲突要钱,可以妥协,观念冲突是零和游戏,要命。也许这就是两位桀骜不驯的大家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因吧。


特别推荐《南渡北归》,已禁,可以找到,作者考据甚为严谨,就连章末引述附注都字斟句酌,值得一读。

“从来如此,便对么”?---《呐喊·狂人日记》。近年来鲁迅先生的文章都陆续从中小学课本里拿出去了,从不解到理解,因为渐渐的大家发现文章里的东西又回来了,不拿走不行。


网上可以找找鲁迅的金句,让你瞬间人间清醒。

去仓桥直街。鲁迅家隔壁不远是陆游家,墙上有那句著名的“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有骨气的陆游终是为“孝”负了唐婉儿,此事本末倒置,没担当,看不上,不去。

绍兴仓桥直街历史街区,真正的江南水乡。友情提醒,正儿八经的仓桥直街是小商品一条街,仓桥直街侧面两条与仓桥直街并行的小街,才是原汁原味的江南。

小雨过后,百年老桥。

桥下乌篷船来来往往。

这里想起一件事,到绍兴最好的方法是飞到杭州,在杭州萧山机场直接搭杭州市区地铁,绍兴地铁一号线和杭州市区地铁首尾相连,无缝衔接。

街道两边茶楼密布,绍兴人看来也很悠闲,茶楼往往生意不错。

仓桥直街最中心位置的孔乙己酒楼。

整个直街都沿河铺排,虽然已经规划成了历史街区,家家户户仍然人来人往,照常洗衣煮饭。

孔乙己酒楼往东300米,古轩亭口。熟悉晚清民国历史的人应该知道这里,牌匾左右为“稽山镜水形胜地,侠骨英风名士乡”。楹联既然在古轩亭口,稽山指会稽山,镜水指鉴湖镜水,侠骨指徐锡麟,英风指秋瑾。

1930年建于绍兴古轩亭口的秋瑾纪念碑。1907年7月15日,鉴湖女侠秋瑾就义于此碑处,蔡元培撰文,于右任手书碑文,张静江题碑名。

下一站,八字桥,桥头基督教堂。

清同治三年,法国传教士在八字桥头买地,同治十年建好了这座教堂,距今150多年。

绍兴八字桥,建于南宋1204年,距今800多年。

这座桥建于三条河流交汇之处,从南宋建成至今,一直是沿河居民最重要的交通枢纽,桥上过人,桥下过船,到今天两岸更是遍布“围炉煮茶”。

这里不像仓桥直街还有很多外地游客,这里的游客绍兴本地和杭州的居多,休闲的居多。这些地方找个河边喝茶,轻轻松松躺平一下午,惬意的很。我们走过的地方,除了云南建水,杭州绍兴是第二个可以来来回回很多次的好地方。

应该是一只英短。

八字桥下穿梭不停的乌篷船。仔细看,这艘船上有绍兴乌篷船不同于其他地方小船的特点。

1、绍兴乌篷船一桨叶一舵叶,艄公不是用手划船,而是脱了鞋子用两只光脚,脚蹬桨叶划船前进,手是用来掌舵叶的。

2、由于用脚划船,所以艄公背后有一个大木板,提供支撑和反推力量。

3、双脚用力,船速极快,单手掌舵,转弯灵巧。

绍兴柯桥区兰亭镇兰亭村,王羲之私家庄园。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邀谢安 等41位文人在兰亭“曲水流觞”,写下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今人在绍兴城中王羲之故里建了一个陈列馆,王羲之故里就是这个地方---嶯山。几千年下来当然不会有王右军任何旧物,但是有一套与王羲之有关的中国最著名字帖的仿品展出。

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晋.王珣.伯远帖,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晋.王献之.中秋帖,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晋.王羲之.远宦帖,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兰亭序.宋.何氏石刻.定武拓本,这就是我在RC80日志里谈起在杭州之江新馆给那位台湾人拍照的何氏兰亭序石刻拓本。

兰亭序.唐.冯承素.摹本。

兰亭序.唐.褚遂良.摹本.

米芾.跋.褚遂良.摹兰亭序。褚遂良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摹本本身成了千古名篇;然后在褚遂良这副字后面,米芾加了一段评论,也成为传世之作,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阅读 52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