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藏,走入阿里

——8000里阿里大环线纪行

丹尼
创建于06-27
阅读 166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我们一行八人,都是多年同行的朋友,相约自驾阿里大环线,这一次终于走进西藏,走入阿里。

       阿里大环线,从前藏到后藏,从吉隆到阿里,走过了四大圣湖(羊卓雍错、玛旁雍措、当惹雍措、纳木错),一路有喜玛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那无穷无尽的雪山群峰,贯穿喜马拉雅南北的最美吉隆沟,羌塘高原的一措再措,荒野上悠闲的藏野驴、藏羚羊,这里是世界屋脊的屋脊......离太阳最近的地方。

8000里阿里大环线

一、基本行程

D1(6.8)拉萨,HB3650。


D2拉萨-日喀则,360k。过岗巴拉垭口4990、羊卓雍错4400、卡若拉冰川5020、江孜宗山堡,住日喀则3850。


D3日喀则-定日,240k。参观扎什伦布寺,过拉孜县、加措拉观景台,住定日白坝村4300。


D4定日-吉隆镇,330k。过珠峰游客中心大门、岗嘎镇土山观景台、门布乡、佩枯措、孔唐拉姆垭口、吉隆县城,住吉隆镇2870。


D5吉隆镇,乃夏村、扎村、吉甫大峡谷。


D6吉隆镇-仲巴帕羊镇,410k。早上西边的雪山清晰而壮观,再上孔唐拉姆垭口,过萨嘎仲巴,住帕羊镇,HB4567,门前是大片湿地草原,远处喜马拉雅雪山。


D7帕羊镇-塔尔钦,380k,过公珠措,遇一房车陷车助其脱困,游玛旁雍措、拉昂措,住塔钦4600。


D8塔钦-穹窿-扎达,315k,过穹窿银城、扎达土林。住札达岗噶底斯酒店,HB3710


D9扎达-古格王国遗址-狮泉河,245k,翻越两个4900米有雪山的垭口。住狮泉河4200


D10狮泉河-革吉-雄巴乡-盐湖乡-改则县,486k,住改则4383。一路比较平坦,盐湖乡有巨大盐湖,过了盐湖乡57公里,是别若则措,非常漂亮,之后又是一措再措。


D11改则-文部南村,425k,住文布南村4620,有当琼措、当惹雍措。


D12文部南村-班戈,460k,住班戈4640。317国道边一措再措,包括达则措、恰规措,色林措,措颚措,班戈措,多次见到藏野驴、藏羚羊。


D13班戈-拉萨,380k。经过巴木措、纳木措,翻越那根拉垭口,从海拔5190米直降到4300的当雄,再到3650的拉萨,不再有高原的感觉。


至此,顺利完成阿里大环线。

二、拉萨

    拉萨是圣城,有许多值得参观的地方,主要是:一路(八廊街)两宫(布达拉宮、罗布林长)三大寺(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五大道场(大昭寺、小昭寺、扎叶巴寺、普鲁岩寺、帕邦喀寺),以及西藏博物馆、南山公园、宗角禄康公园、拉鲁湿地公园等。

早上的布达拉宫,宁静祥和

    拉萨是著名的日光城,海拔3650米,6月的阳光十分耀眼,特别是下午2点-8点,阳光白且刺眼。

    拉萨内区是拉萨河边一块长条形的冲积平原,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小盆地,盆地中间有两个相近的矮山头,一座药王山,一座红山。当年松赞干布占有此地后,就在红山山头修建了自己的王宫-布达拉宫。布达拉就是观世音的梵语译音。


    【松赞干布与吐蕃

    西藏,唐宋时称吐蕃,明朝称乌斯藏,清初称卫藏,至乾隆末年定名为西藏。

    “藏族”是汉语的名称,此一称谓也不过几十年的历史。当地人自称“蕃”。

    “蕃”是藏族人的自称,从远古开始就有,当然这个“蕃”也是汉字写法,历史上也有各种写法,如博、番、波、钵、白、威、羌戎等。按照藏族一般习惯,蕃只指拉萨-日喀则地区,即所谓的卫藏地区,博巴与康巴、安多是相对应的。

    远古时代,广阔的青藏高原,分布着许多的高原部落,大多游牧,少部分地区可以种些青稞,种青稞的农区称“蕃”。高原上多游牧,而山南的雅隆周围则是经营高原农业的中心,故名“蕃域”。

     公元七世纪初,也就是隋末唐初,那时全球气候变暖,地处山南的雅隆部落开始兴盛,逐渐扩展到卫藏地区。这时候出了一位伟人——松赞干布,他于公元629年刚13岁时登上赞普之位,之后励精图治平定内乱,降服高原上的苏毗(拉萨河流域)、象雄等大小部落王国,迁都逻些(即拉萨),修建布达拉宫,之后东征西讨,北破吐谷浑、党项,东南收伏丽绛、南诏,东部兵峰直达松州(今松潘),历史上第一次统一了青藏高原,建立起了强大的吐蕃王国,从此吐蕃成为这片雪域高原的名号。


    当然,今天看到的布达拉宫,都是十七世纪之后修建的了,五世达赖喇嘛被清朝皇帝正式册封,实现了在西藏的政教合一的统治之后,从哲蚌寺搬到布达拉宫,陆续修建了白宫和红宫,以及历代达赖的灵塔。从此,布达拉宫的性质就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成为整个西藏的政治、宗教中心,进而成为信徒膜拜的圣地。

    除了布达拉宫,达赖还有一个夏宫-即罗布林卡,就在布宫西边不远处,这里实际是达赖常驻办公住宿之地。

     布达拉宫广场是正面看布达拉宫最好的地方,其东西长600米南北宽400米,广场南端有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远处是南山公园山上的“祖国万岁”四个大字,到了晚上更是十分明显。广场北面有垂柳池塘,拍布宫倒影非常温馨,广场西侧有三座白塔,是五世达赖所建,在旁边的药王山门楼上拍布宫,就是人民币50元背面的图画。南山公园(海拔有4000米)、拉萨河边、拉鲁湿地公园北边的木栈道上等,都是拍布达拉宫的好地方。

大昭寺

     从南山公园俯瞰拉萨,最显眼的是一片金黄屋顶的大昭寺,大昭寺因主殿内供奉着一尊世界上最为罕见之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众多的信徒跋涉千里,一步一个长头地磕到这尊佛像的脚下,以表达他们对佛的极度虔诚。

    松赞干布创立藏文,引进佛教,公元633年迎娶尼婆罗墀尊公主,641年又迎娶大唐文成公主,修建大昭寺以供奉墀尊公主陪嫁带来的释迦摩尼8岁等身像,修建小昭寺以供奉文成公主陪嫁来的释迦摩尼12岁等身像。后来松赞干布病逝之后,由文成公主安排,两座寺院互换了释迦摩尼佛像,直至今日。

     因而大昭寺及其周围一圈八廓街,成为人们顶礼膜拜的地方,大昭寺前,信徒们见缝插针找地方磕长头;八廓街一圈街道上,人们顺时针转街,街道上到处是磕等身长头的,十分虔诚。

      我特别到了八廓街派出所门前,思索当年的暴乱原因,对比眼下的平和。

拉萨三大寺

      拉萨三大寺,自松赞干布从印度引进佛教,直到一百多年之后莲花生大师融合了苯教的许多神灵教规,终于形成了特有的藏传佛教。之后历经宁玛派(俗称红教)、噶举派(俗称白教)、萨迦派(俗称花教)、格鲁派(俗称黄教),最后是格鲁派一统至今。格鲁派是十五世纪时宗喀巴大师创立,他创立的第一座寺院就是甘丹寺,甘丹寺成为格鲁派的祖寺,排格鲁派六大寺之首,拉萨三大寺之首。哲蚌寺是历代达赖驻锡地,排第二。

      色拉寺是拉萨三大寺中建成最晚的一座,但也一直是高僧活佛讲经说法之地,每天煨桑的、转山的信众络绎不绝。在色拉寺东北方的晒佛台,可以鸟瞰整个色拉寺,也可以鸟瞰整个拉萨。

三、从前藏到后藏

    从拉萨出发,沿318国道南行,一路穿行在宽阔的拉萨河谷中,两边的山头上光秃秃的,河谷中有绿树,还有田地种着青稞正是绿油油。60公里到雅鲁藏布江,水流不大,但是江滩很宽,江滩中央甚至有成片的树林。车在达嗄乡离开G318转向s307,40公里至波孜山,回望山下是宽阔的雅鲁藏布江江滩。

    再翻过4990米的岗巴拉垭口就进入了后藏。 西藏分为前藏、后藏,前藏以拉萨为中心,包括拉萨、山南等;后藏大致相当于日喀则。前藏、后藏以岗巴拉山为界。

    岗巴拉垭口是远观羊卓雍措的最佳位置,站在岗巴拉垭口,山下的羊湖是特别的妖娆,细长弯曲,水面是蓝宝石样的湛蓝,再南面远处是神秘的雪山和冰川。   

羊卓雍措

羊卓雍措湖面海拔4400米,远处的雪山,是宁金抗沙雪山,最高峰海拔7206米。

下到湖边,沿羊卓雍措湖边20公里,绝对是一段赏心悦目的旅程。

卡若拉冰川

就在公路边上,观景台海拔5020米。前后有三个观景台。

江孜

    从羊卓雍错一路走来,起伏不大,除了湖泊周围,一路都是高原的样子,灰黄荒凉。一进入江孜,起初是不适应的,这里地势平坦,绿树葱茏,路边行道树成荫,大片整齐划一的农田是绿油油的青稞,仿佛南方的环境,这里是江孜。

    这里是红河谷,南面就是那个长长的扦插入印度西里古里的亚东沟,当年这里是藏族同胞抵抗英军入侵的主战场,《红河谷》电影真实故事的发生地。

日喀则

    日喀则又是一块山间大盆地,只不过现在已经完全城市化了,日喀则的藏文意思是“土质最好的庄园”。

     日喀则最有名的就是扎什伦布寺,扎什伦布寺意为“吉祥须弥寺”,是日喀则的象征。扎寺周围筑有宫墙,绕宫墙外围转一圈,一圈都有转经筒,大大小小,高低不一,也是经典的转山线路,早晚都有很多人来转。

     扎什伦布寺最著名的地方,是强巴佛殿,供奉着全世界最大的强巴佛金身家。十世班禅是最近的历史人物,其灵塔非常壮观,金碧辉煌,据说顶部是真身。四世班禅灵塔也是参拜人众的地方,四世班禅与五世达赖都是顺治皇帝时期册封的。

     

定日嘉措拉山口

定日岗嘎土山观景台

    从定日往西,过了珠峰游客中心大门再往西50公里,有一个刚嘎镇土山观景台,是一个绝美的雪山观景台,可以看到珠峰、卓奥友峰、希夏邦马峰等一种雪山。山下的公路直直往南,直达卓奥友大本营和绒辖沟。

    从刚嘎镇往西,219公路在此公路沿着朋曲转向西北,到乃龙乡前后,刚好直直地对着珠峰方向。朋曲河边,是宽阔的河谷草原,草地稀疏,盐碱化沙化明显,有许多小屋废墟。

希夏邦马和佩枯措

    再往前至门布乡前后,是雪山区域,四周都是广阔的白色雪山,进入希夏邦马雪山中心区域,可以看到希夏邦马雪山,然后就是佩枯错。

    之后再往西,过萨嘎、仲巴,一路都是荒芜的毫无生气的高原,一路的土黄色,偶尔见到左右两边远处的雪山,有风沙,能见度不太高,右边冈底斯雪山上雪不太多。萨嘎县城是在雅鲁藏布江边,国道边的一条不长的一条街。仲巴县城不在国道边。过了仲巴县城不远,有一个五彩沙丘。荒野里偶而能见到的只有藏野驴。

   从江孜、白朗,到日喀则,再到拉孜、定日、吉隆、萨嘎、仲巴,一路沿着喜马拉雅山脉西行,一直到帕羊镇西100公里的玛攸藏布,都属于日喀则。市镇海拔大抵在3800-4500,比后面的阿里低,更比羌塘高原平均低了四五百米,但是温度却更低,可能是因为喜马拉雅雪山就在不远处吧,时时能感到寒气袭人,有时还有大风吹过,头最能感受到寒风凌冽,因此都要穿上冲锋衣裤,有时早晚还得穿羽绒衣,戴抓绒帽。

四、吉隆沟

     吉隆沟也是属于日喀则的,但是它跟西藏其他地方极不同,跟日喀则其地方极不同,因此单列一下。这里是日喀则著名的五条沟中最著名者之一,是贯穿喜马拉雅山南北的一条通道,是古时联通恒河平原与吐蕃的主要通道—唐竺古道。

    这里是西藏色彩最丰富的地方,海拔高差极大,风景反差极大,从底部到高处层次变化极大,从北到南植被分布反差极大。开车从孔唐拉姆山口往南,一路往下,前面40公里以高原峡谷为主,山上是寒冷的荒凉的悬崖峭壁,然后逐渐有杂苹,逐渐有树丛,然后是葱绿的树本从河谷到高高的山崖之上,直至几千米的雪线,中有瀑布飞溅,花开其间。让我们在短短几十公里的空间里,从喜马拉雅北坡极度高寒荒芜的冰雪荒原,到喜马拉雅南坡葱绿盎然的亚热带丛林,极致的对比,感受完全不同的世。


    吉隆镇,坐落在希夏邦马南坡的一个山间盆地,吉隆藏布在镇前峡谷穿行,镇子四面都是雪山,它背靠希夏邦马,东南郎塘雪山7246,南面是尼泊尔境内的昌布日雪山6781,西面最高的山峰是央热康日7422。这是一个雪山环绕的地方,如同世外桃源,气温只有十度上下,十分凉爽舒适。

雪山环绕的吉隆镇

吉隆沟是喜马拉雅五条沟中最西面、最深的一道。从县城驻地宗嘎镇到热索村,长度为93公里,底部是吉隆口岸。


在高达8012米的希夏邦马峰山脚下,越过通往萨嘎县的希峰岔路,翻过5236米的孔唐拉姆山口,到达吉隆县城,这里海拔4300米,然后沿着直直的吉隆藏布河边一直下行,经过70公里到达海拔2800米的吉隆镇,再经过23公里,就到了中尼边境与尼泊尔隔河相望、海拔1736米的热索村,这里设有吉隆口岸,距离加德满都只有160公里(直线距离66公里),距离比哈尔邦首府直线距离约300公里。


      在这里,还有两个位于山顶上独具风情的美丽小村一一乃村和扎村,以其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和如世外桃园般的恬静而著称,是看雪山、观晨云、赏落日、领略民俗风情的最佳地方。

        乃夏村在吉隆镇正背后的山上,从吉隆镇北侧一个干溪道修有一条登山道可以直上去,不过登山道的部分路段已经被泥石流把铁架子毁得歪七八扭,除了我这个外地游客,也碰到当地藏民走这条捷径去往乃夏村。

空中庄园乃夏村

   乃夏村东面, 隔着一条峡谷,又一个山梁山上,是另一个空中村落——扎村,不过去往扎村的公路比乃夏村的公路差远了,这是一条简易土路,很多地方仅容一车通过,所以上下会车时很麻烦。这是去往亚洲一号观景台的必经之路,扎村和乃夏村海拔差不多都是3200左右,闻名的亚洲一号观景台就在扎村东面可见的高山顶上,那里海拔4500米,看着那难行的山林土道,还有那厚厚的云层,我们放弃了去亚洲一号观景台,只在扎村吃了一碗泡面然后返回了。

扎村

 唐竺古道

   这里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唐竺古道重度关口,号称“一条吉隆沟,半部西藏史”: 

    公元633年,尼泊尔墀尊公主远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时途经吉隆入藏;

    公元658年,“一人灭一国”的大唐猛人王玄策再次出使天竺 ,途中经过吉隆,在此立碑《大唐天竺使出铭》,铭文第一句“维显庆三年六月...”,如今还在吉隆县宗嘎镇以北4.5公里处的一处崖壁上;

    公元8世纪末,莲花生大师由此入藏;

    公元1791年,清大将军福康安在济陇(吉隆)热索桥大胜廓尔喀军,并追击到阳布(今加德满都),廓尔喀纳贡请降。

    在此,我们得感谢清朝乾隆皇帝反击廓尔喀(即今尼泊尔)胜利的丰功伟绩,在18世纪那个年代,在这遥远的高原上,八旗军依然是军威赫赫的存在。在布达拉宫广场北侧有个乾隆十全记功碑,就记述了这件事,这也让我们跟今天跟尼泊尔交界的五条沟边界全部都在喜马拉雅南坡。

     

      在离吉隆镇两公里的地方有个吉甫村,一个美丽的边境小村,与吉隆镇隔着一个深达数百米的大峡谷,即吉隆藏布大峡谷,一座铁索吊桥(旁边新建有一座公路大桥)述说着其久远的历史,唐竺古道的标志,还有莲花生大师的修行洞。村子前面是更深的峡谷,可以看到热索桥对面的盘山路(吉甫村海拔2800米,热索桥海拔1836),对面就是尼泊尔,海拔6781的昌布日就像一道屏风横在面前。

吉甫村,大峡谷

五、阿里阿里

      离开帕羊镇,西行一百公里到玛攸木新桥,桥跨越玛攸藏布,玛攸藏布在这一带呈南北走向,成为日喀则与阿里的分界。

象雄与雍仲苯教

     在吐蕃崛起之前,阿里高原上有一个古老的文明——象雄,由于没有文字记载,只有传说,一直是一个千古之谜。但是,象雄雍仲苯教影响实在太大,让人十分感兴趣。今天藏族人的许多习俗和生活方式,有许多是象雄时代留传下来的,比如转神山、拜神湖、插风马旗、插五彩经幡、刻石头经文、放置玛尼堆、打卦、算命、供奉朵玛盘、酥油花甚至使用转经筒、跳锅庄舞等,都是苯教的遗俗 。正是雍仲苯教的影响,才形成如今与众不同的藏传佛教。


    象雄,当地发音为“羊䔨”,汉籍称”羊同“,出自唐贞元年间杜佑所著《通典》:“羊同东接吐蕃,西接小羊同国,北直于阗,东西千里,胜兵八九万“。松赞干布于642年讨伐象雄,三年后攻灭象雄。

    象雄是苯教的发源地。苯教的标志是卍,据苯教传说,宇宙最初是风吹动形成十字“嘉扎木”进而形成了”雍仲卍“,然后繁衍了万物生灵,轮回转世,和谐永恒。卍,这个神秘而充满力量的符号,方正、优美,蕴含永恒、光明、坚固的深远内涵。     

   雍仲苯教祖师辛绕弥沃,是他将原始的苯教总结升华后成为雍仲苯教。”雍仲“-“雍”是和谐永恒的象征,“仲”是世俗无灭的意思,通俗理解意为吉祥如意,雍仲苯教,是以显宗、密宗、大圆满为基础,以皈依三宝为根本,“象雄大圆满”是最早的大圆满,也是古象雄苯教的精华。



三大神山圣湖

      山有山神,湖有湖神,神山与圣湖共同守护着一方土地,这是苯教最核心原始信仰之一。当地人常以“上部的岗底斯和玛旁雍湖,中部的达果雪山和当惹雍湖,下部的念青唐拉山和纳木错”相称,并列为象雄的三大名山圣湖。并形成了马年转冈仁波齐、羊年转纳木错、虎年转达果雪山的习俗。


【上部,冈仁波齐、玛旁雍措】

      在西藏经常都能看到山石上,特别是寺庙里外的石头,涂画了各种符号图画,其中多有梯子,登云梯。

      当看到高耸的冈仁波齐那金字塔形的帽顶时,哦,那直入苍穹的雪帽顶正面,露出的台阶形的不就是登仙梯子嘛。怪不得它让世人匍匐朝拜。

      冈仁波齐,“冈”的藏语意即雪,仁波齐是上师,冈仁波齐就是一拟人化的神山。苯教称其为“卍字山”,相传有苯教的360位神灵居住于此,祖师辛绕米沃便从人天降落于此。佛教说它是须弥山;印度教认其为“湿婆的天堂”;耆那教则称其为阿什塔婆达,即最高之山,创始人瑞斯哈巴获得解脱的地方。生命的源泉是水,神奇的是,冈仁波齐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恰好形成四大圣河,北面是森格藏布—狮泉河(下游为印度河),南面是马甲藏布—孔雀河(下游为恒河),东面是当却藏布—马泉河(中游为雅鲁藏布,下游为布拉马普特拉河),西面为朗钦藏布—象泉河(下游为印度河)。因此,冈仁波齐被称为千山之宗、万水之源,人们把这里当作世界的中心,千百年来,来自藏地以及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地的朝圣者来此转山不绝于途。

       与种山相伴的是玛旁雍措和拉昂措,但前者是圣湖,后者是鬼湖。玛旁雍措,意为“永恒的碧玉湖”,说它的水像珍珠一样,渴了能洗脱“百世罪孽”,能用水洗浴无上荣光,有的信徒心愿把这里作为人生最后一站。在齐悟寺下面,我们碰到一个转山的男子,说是江苏人,转了几个月,人都完全变形了,带了四件行李,让我们帮他带到湖也住宿地,湖边一个大院子两排房子,主要给转湖的印度信徒住的。

     一路之隔的拉昂措则大相经庭,遭到人们的厌恶。当地人说两个措像两颗心,一白一黑,白的自然是玛旁雍措,黑的就是拉昂措。拉昂措藏语意为“有毒的黑湖”,里面有妖魔鬼怪。在我们的眼里,两湖没啥区别啊,都是风平浪静、绿色透明。

       湖的南面是纳木那尼峰,海拔7694米,属于喜马拉雅山山脉;北面是冈仁波齐峰,海拔6638米,属于冈底斯山脉。据说,冈仁波齐和纳木那尼是一对夫妻,纳木那尼是圣女峰。神山和圣女相互遥望却无法靠近彼此,他们右眼流出了父爱和母爱的泪水,形成了现在的圣湖,左眼流出了悔恨的眼泪,形成了现在的鬼湖。

冈仁波齐、玛旁雍错、拉昂错、纳木那尼

 【中部,达果雪山、当惹雍措】

   对象雄人来说,最初的一个祖居地是当惹雍措、达果雪山。 在古象雄语里,当惹雍措的“当惹”就是措的意思,“达果”就是雪山的意思,想象一下汉语里江、河这些最基本的汉字指代的意思,就可以了解几千年前给这些山、湖命名的来由了。  

     当惹雍错呈南北走向,就像一个往南走的大脚板,上圆中细下长,文部南村就在措北面,南面是达果雪山,远远望去,一排高低整齐排列的雪山,可惜距离有点远。

     在当惹雍错北面20公里还有一个当穹措,两湖之间是草滩相连,海拔也没多大差别,都在4600米左右吧。

文部南村玛旁雍措与当穹措

【下部 念青唐拉山和纳木错】

    纳木错离拉萨近,来纳木错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纳木错湖面海拔达到了47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

    在藏人的心目中,纳木措是念青唐古拉山的情人,苯教的守护神。其实,纳木错字面意思就是天湖,蒙语为“腾格里湖”。周围的山峰都比较高,远处的雪山,水上成群飞翔的鸟儿,特别给人安详的感觉。


    纳木错转湖,按顺时针转湖,沿湖岸线280公里左右,沿简易公路线320公里左右。下一次藏历羊年是2039年。

纳木措和念青唐古拉

古象雄穹隆银城

   据苯教文献的传统说法,象雄由三个部分组成,即:里象雄、中象雄、外象雄。中象雄在冈仁波齐西面一天路程的地方,那里有穹窿银城,据考证是象雄的都城。

     象雄,在古象雄语中意为“大鹏之地”,现在阿里有许多地名“穹-琼-穷”,即有“大鹏”之意。

    穹窿银城,在噶尔县门士乡曲松村,地处曲那、曲嘎、朗钦三河交汇处,故名曲松多。河北岸山势险峻,山体颜色青白,又有几个山谷狭缝,星星点点的洞窟点缀在悬崖之上,即能住人又极隐蔽,整体山势很像大鹏;前有河曲,河对面还有一道长达几百米的石墙,彷佛天然的影壁墙,或者说外围城墙。石墙外端处修有一座白塔,既是标志,也是整个穹窿银城的前哨。

     传说中的古城 “从外观看是险峻山崖,苍白而崎岖”,这里虽然是一片废墟,但颇有山谷围城之感。曲龙村穹窿银城遗址

阿里三围与古格王国

    强大的吐蕃王朝,曾在青藏高原的东、西、北多面与大唐对峙,远至在喀喇昆仑山脉南面的大、小勃律(今巴基斯坦斯卡都、罕萨)多次争锋,曾经两次攻入大唐首都长安(763、782年),攻占河西走廊(著名的敦煌石窟有记录),攻占唐朝的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但是,到了唐快灭亡的时候,吐蕃先完了,公元842年吐蕃末代赞普达玛被杀,高原从此又进入各地割据时代,直至13世纪正式纳入元朝管辖,元朝明朝的宣慰司到清朝的驻藏大臣直接管辖。

    【阿里王】

    吐蕃王国末代赞普达玛被杀后,高原大乱,连续战乱几十年,达玛的一个曾孙名叫吉德尼玛衮,被驱逐到了边远的象雄。但是吉人自有天相,王孙吉德尼玛袞于923年在布让(普兰)建立政权,称为阿里王,意为吐蕃的属地上的王。阿里,藏语意思是属地、领地、领土。从此这块地方就改称为阿里。

     后来,年迈的阿里王将领地分封给自己的三个儿子,长子白吉日巴袞在芒城(湖泊环绕的玛尔玉,今拉达克列城),次子扎西德袞在布让(雪山环绕的布让,今普兰),小儿子德祖袞在扎布让(土林环绕的札达),此即所谓“三袞占三围”,阿里三围由此而来。在扎布让的古格王国,后来吞并了布让成为阿里最强大的势力,从10世纪到16世纪延续了约700年,但在1630年被拉达克灭亡。拉达克人洗劫了古格,扎布让山头上的古格王国遗址表面建筑已无多少遗存,只有山上洞窟的精美壁画述说当年的辉煌。

拉达克人不认自己是藏人,但明显是象雄人、古格人。


古格王国遗址

扎达土林

      过了曲龙村穹窿银城,就进入了札达几百公里的土林,这里简直就像陕北黄土高原那样,冲积的沟壑纵横,下一个沟上一个坡,前面又是一条直直平平的土坝。特别是扎达县成所在的地方,中间是象泉河穿过,四周围一圈高出五六百米的土林,到这儿才真正理解“土林环绕的扎达”是什么感觉。

     山崖上也像黄土高原那样,多有洞穴窑洞,当地人原来也住窑洞,冬暖夏凉。

羌塘高原

     在昆仑山脉(可可西里山、唐古拉山)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脉之间,有一片封闭的高原盆地——羌塘,是为青藏高原上的大湖区域,十分广阔,达20多万平方公里。这里平均海拔5000米,公路基本都在4600米左右,走在其中,远处高大的是雪山,两边的小山头也在几十里之外,路是笔直笔直的没有多少起伏,彷佛高速公路一样,荒芜的原野一望无际,六月的草原也是绿的,虽然不是像伊犁草原那种绸缎般明滑,但也算满眼草绿,只是没有人烟,没有树木,连鼠类也没有,偶尔一群藏野马,几只藏羚羊,才表明这里还是人间。

     羌塘盆地广阔的区域里形成了数不尽的内流湖,总面积达2.5平方公里,因而是一措再措。其中面积较大的有纳木错、色林错、扎日南木错、当惹雍错等,成为西藏面积前四大的湖。

    ①色林错,面积约2391平方公里。

    ②纳木错,面积约2015平方公里。最深达99米。

    ③扎日南木错,面积约997平方公里。

    ④当惹雍错,面积约835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528米,最深超过210米。

    纳木措曾是西藏最大的湖,十几年前被色林错超过,现在色林措还在每年扩大,当地牧民苦不堪言。羌塘盆地虽然有众多的湖泊群,然而都是内流湖,看着很美但无法饮用,湖边草地上常常看见白花花的,那都是盐碱。从尼玛县到班戈的路上,几十公里,总是看到色林错,特别是远看那几公里长一线绿水,彷佛大海一样广阔的湖面,动人心魄!

走过羌塘高原

羌塘高原是野生动物的天堂

羌塘太大了,基本是无人区,成了藏野驴、藏羚羊、藏原羚、野牦牛等野生动物的天堂,特别是藏野驴好多。

六、总结

    自驾走完阿里大环线,说起来简单,实际还是要很慎重的,要保证自己没有高原反应、不疲劳驾驶,毕竟这里是世界上最高的地方,世界屋脊的屋脊,高反是最常见的问题。我们也碰到高反、失眠、干咳、吃不好,曾经设想有谁高反需要下撤,大家一同下撤。说起来,这么多年那么多次机会,等待的还是一行志同道合的朋友,只有志同道合才能去同行那最美丽的、世界上最高的地方。

      实际上,我们此行也有好几个想法没实现。行前线路设计上,我们预设了不下五种方案,最初是围绕走阿里中线的,即走亚热-仁多-措勤-文部南线,这一段是无人区没有铺装路的越野路线,有仁青措、查木措、塔若措、扎日南木措、当惹雍措等一错再错。但在公主措时帮一个陷车的房车后就放弃了,我们准备的钢丝绳根本就拉不起来,我们几个对于相关救援的自救能力明显不足,因而到了塔钦就果断放弃阿里中线,改走大北线。也曾计划到冈仁波齐转山,可是到了帕羊镇之后,我有明显高反,也就放弃了。到了吉隆,原打算去亚洲一号观景台,但是看到那土路,考虑天气因素、时间因素,特别是安全因素,就放弃了。至于曾计划中的班公湖,也放弃了,当时在狮泉河的时候,人都不怎么想动,好几人都在咳,还有流鼻血的、失眠的,不想折腾了。另外还有一项错误的预想,就是原以为在吉隆镇休整两天有利于后面去阿里去冈仁波齐转山,谁知是错误的,我一路高反最严重的就是在从吉隆镇到帕羊镇的那天晚上,当天上午我还开车从吉隆镇上到孔唐拉姆垭口,下午到了帕羊镇,就有点无力和不想动的感觉,那一晚我就知道后面的目标要大大放低才行。谋乎其上,取乎其中,设想多多,最终还是基本的安全最重要。

    总结行程,基本上每天都是早上9点或9点半出发,下午四五点到店,西藏的公路大部分是挺好的, 小部分路段有波浪路面;自驾注意大车多,都是两车道,超车和交汇时注意安全。吃方面,现在沿线都很丰富,青菜也能随便点,可以说,西藏的餐饮基本被四川人包干了,我们准备了自热饭,在去扎达、去文部南村的路上做了中餐,路途中还是有些无人区没饭吃的。住也很方便,我们在改则之前的前十天,每天住的酒店都带供氧,只有文部南村和班戈的酒店不带供氧。

    两个星期,4000公里,走了一圈阿里大环线,也是一次西藏大转,一次大圆满!


我们的八人团队

阅读 166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