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来临,气温升高,天气炎热。是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峡炎病高发季节,家长和老师们要做好预防,多关注孩子手、足、口等部位的症状表现,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诊。接下来让我们对这两种幼儿传染病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以便做好预防和应对措施!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 ),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
手足口病高发季节?
手足口病有季节性高峰。一般来说,上半年手足口病从1月份开始慢慢攀升,4—7月进入发病高峰期。
手足口易染人群?
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
手足口病的症状
手、足和臀部出现皮疹或疱疹,口腔内出现疱疹。
后期出现溃疡,常伴有口痛、咳嗽、流涕、厌食、低热等症状。
多数症状较轻患儿一般在一周左右自愈。绝大部分病例症状轻微,少数重症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出血和心肌炎等,出现神经系统的一些并发症,例如嗜睡、精神差,还有一些严重的患儿会出现肢体抖动、呕吐,还有心跳、呼吸加快,出现全身性的多器官衰竭表现,这时候就需要到有救治条件的医院及时治疗。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01 接触传播
接触了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餐具、等,再经口感染。
02 呼吸道飞沫传播
通过咳嗽、喷嚏等感染。
03 粪口途径传播
食用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感染。
手足口病的预防与处置
做好护理工作
及时退烧,注意病情。如出现持续高烧不退,头疼、呕吐等立刻就医。
补充营养,注意饮食
01.饮食要少量多餐,清淡营养,以软烂或流食物为主;
02.不宜热饮热食,或食用冰冷、辛辣、酸咸等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口腔内部疼痛,引起儿童厌食;
03.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避免残留物感染。
伤口护理,注意卫生
01.剪短患儿的指甲,避免挠破患处;
02.切勿用针挑破皮疹,引发感染;
03.皮疹破损处及时涂上消炎药,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04.选择柔软透气的衣服、被褥,多晒太阳,保持清洁。
手足口病虽然会多次复发,但普遍可自我痊愈,家长也不要太恐慌。
二、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峡炎。
高发季节
全年发生,每年4-7月是高发季节,9-10月有小高峰。
易感人群
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免疫力低下的成人(如产后妈妈)也可感染。
传播途径
患儿和隐性感染者都是重要的传染源。传播途径:胃肠道(粪一口)、呼吸道飞沫、接触患儿口鼻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等。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我家孩子
患过疱疹性咽峡炎
就安全了吗?
还有可能重复发病。
患儿和隐性感染者感染后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对同血清型病毒产生免疫,但不同血清型的病毒间不能产生交叉免疫,因此同一患儿仍可因感染不同血清型的病毒而导致重复的感染发病。
主要病程
潜伏期(3—5天):可无任何症状,但病毒会在体内大量复制。
前驱期(1~2天):突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可达38-40℃,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等症状。
水疱期(2~3天):除高烧外,口腔上腭黏膜出现水疱。
溃疡期(3~4天):低烧或退烧,水疱破溃形成浅溃疡,因溃疡疼痛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现象。
需要注意
该病为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
如何预防与处置
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性较强,我们以预防为主。只要早发现、早诊断,及时就诊,合理治疗。
注意预防
◾勤洗手、常通风,不到人员密集场所玩耍。
◾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早睡早起,参加锻炼,合理饮食。
注意隔离
◾发现有疑似表现,请尽早就医,确诊后及早隔离。
◾患病期间尽量避免外出,暂不返园。
◾不到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
三、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
部分手足口病患儿发病早期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咽峡部疱疹),随后出现掌心、足底、臀部及膝部红色皮疹或疱疹。
家长须知
1.如果孩子出现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或疑似传染病,切莫自行用药,应及时去医院治疗。
2.孩子患病后要及时隔离,家里的玩具、用品等也要及时消毒并在阳光下暴晒。
预防病毒,科学防范,让我们家园携手,共同守护孩子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