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阁·月湖景区位于宁波市中心地段,由天一阁博物馆与月湖两大核心景区组成,东至镇明路,南至三支街,西至护城河西侧河岸,北至中山西路。总面积约1平方公里。景区历史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点50 余处。
此地不仅是浙东的学术中心,也是文人雅士的聚集地。唐朝大诗人贺知章、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与曾巩、南宋周邦彦、宁波人王阳明、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等众多名士均在月湖或讲学、或隐居、或著书、或为官。他们在月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学术贡献。因此,人们称月湖为“浙东邹鲁”,(因孟子生于邹,孔子生于鲁,故邹鲁为文教兴盛之地的代称。)
月湖十洲之上世家宅第林立,书楼讲舍遍布,庙堂寺院众多,园林泉石独幽,小桥流水、竹影荷香,极富江南水乡和地域文化特色,被人们誉为“江南明珠”。
月湖,又名西湖,位于宁波市城区的西南,开凿于唐贞观年间。月湖之水来源于鄞县它山堰,公元833年,为了解决宁波城的供水问题,鄮县县令王元𬀩在小溪鄞江修筑了著名的水利工程“它山堰”,水流到宁波后,积聚成湖,湖位于城区西南隅,称为南湖。宋以后称南湖之南为日湖,南湖之西北部为西湖,也叫鉴湖。传说西湖形状象月字,就称它为月湖。
北宋明州(宁波古称)知州钱公辅是第一个在月湖上建景观的人。他在柳汀之上建了一座“众乐亭”,亭的名字取自《孟子》“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他延请包括王安石、司马光在内共15位北宋文坛及政坛领袖,为这座亭子写了20首诗。从此开启了诗化月湖的源头。月湖也由此名扬天下。
北宋元祐八年,明州遭遇旱情,知州刘淑及继任者刘珵以工代赈,疏浚月湖,“环植松柳,复因其积土,广为十洲”。完成这一工程的知州刘珵留下《咏西湖十洲诗》,一洲一诗,状物写景,十洲之名由此形成。
南宋绍兴年间,广筑亭台楼阁,遍植四时花树,形成月湖的十洲胜景。这十洲分别是:湖东的竹屿、月岛和菊花洲,湖中的花屿、竹洲、柳汀和芳草洲,湖西的烟屿、雪汀和芙蓉洲。
两宋时期,因为月湖美景越来越好,所以它吸引了宁波多个世家大族择月湖之畔而居,史氏、楼氏等均在其中。四明史氏就是南宋丞相史浩家族。
史浩,字直翁,号真隐。明州鄞县(今宁波市)人,南宋政治家、词人。宋高宗时,史浩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进献妙计解决了册立太子问题。史浩凭借从龙之功,正式荣升宰辅,并开启了四明史氏“一门三宰相,四世两封王”的辉煌家族史。史浩、史弥远、史嵩之祖孙三代为相,其中史浩死后被追封越王,改溢“忠定”。史弥远死后被追赠卫王,谥号“忠献”。民谣有“一门二王,三宰四相,五尚书,七十二进士”。“满朝文武,半出史家”。
月湖楼氏自东阳迁奉化,“庆历五先生”之一的楼郁始迁明州,于城南讲学,故址为城南书院,再迁月湖竹洲(今宁波二中校址)。楼郁被誉为“四明孔子”、“百世之师”,执教三十余年,教出了许多著名的人物,奠定了明州教育文化的基础。楼氏家族还有曾经废广德湖、修建高丽使馆的明州太守楼异,有文学家楼钥,还有画《耕织图》的楼璹。
首先来到月湖的北四门,走进小路就见左侧的水则碑,碑上有亭。建于宋宝祐间(1253~1258)。取适中之地,测量水势,镌“平”字于石上,城外诸楔闸视“平”出没为启闭,水没“平”字当泄,出“平”字当蓄,启闭适宜,民无旱涝之忧。水则亭为保庄稼丰稔、州郡平安发挥了重要作用。水则碑利用平水的原理达到体察灾情、民情统一调度的目的,是我国城市古水利遗存中仅有的实例。
(此图源于网络)
继续前行不久就看到了宝奎巷的史浩故居。史浩故居依水而居,青砖黛瓦,马头墙式设计。
史浩故居始建于公元1180年,完工于1183年,历时三年,是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宋式建筑。史浩在任上主张为岳飞平反昭雪,后来又主张韬光养晦,被北伐派代表弹劾,遂告老还乡,这处故居就是他返乡后建造的。
抗金英雄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迫害致死。史浩任宰相后,力主为岳飞平反。最终宋孝宗追复岳飞的官职,封鄂王,谥号“武穆”、“忠武”,改葬于栖霞岭。
宋高宗无嗣,他收养了两位赵匡胤的后人,一位是普安王,一位是恩平王。史浩建议赵构立普安、恩平二王中的一个为太子,他则设法考验二王。宋高宗让两人抄写500遍《兰亭序》,史浩让普安王抄了700遍再交差,而恩平王一字未抄。还有一次宋高宗各赐了十个宫女给两人,普安王在史浩的指导下,以庶母之礼对待这些宫女,一个月后,这些宫女被召回,经检查普安王这边的宫女仍然是处女,而恩平王的宫女全部都不是处女。于是宋高宗决定立普安王为太子。因此,史浩有拥戴宋孝宗之功。
出史浩故居继续东行,则抵达宝奎桥。宝奎桥是因位于宝奎巷西而得名。桥北不远就是“银台第”。
银台第为清道光通政司副使,曾任光绪皇帝老师的童槐之家宅,有“帝师故居”之称。童槐曾任江西、山东按察使,后改任通政司副使。按察使别称臬台,通政司别称银台,故童宅有“臬台第”、“银台第”之称。
(此图源于网络)
过宝奎桥向南走,就看到稚乐园里的铜制雕塑非常有趣,它描述的是浙江小商贩摇着拨浪鼓走街串巷,用加工好的糖块换取鸡毛等废品获取微利的故事。
这种争取毫厘、积少成多、勇于求变、刻苦务实的干劲,感染了一代代浙江人。大家都相信只要传承“鸡毛换糖”的精神,就能继续创造奇迹。
稚乐园的东侧就是宝奎巷。南宋绍兴五年,在此设郡酒务,官营酿酒、卖酒并征收酒税。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宋孝宗把郡酒务的宅院赐与史浩。史浩把郡酒务扩建后,改名为“寿乐府”,作为自己的府邸,并建“宝奎精舍”藏皇帝所赐御书,其地遂名“宝奎里“,明末始称宝奎巷。
政和七年(1117年),明州知州楼异奉宋徽宗旨意,在明州设置“高丽司”,管理与高丽国往来的有关政务,并在月湖菊花洲创建了国家级迎宾馆—高丽使行馆。这是设在江南的唯一的一所高丽使馆,现为高丽使馆遗址、宁波服装博物馆所在地。
卢宅为清末颇有影响、并在辛亥革命时期对光复宁波有重大贡献的卢洪昶、卢成章父子的住宅。坐北朝南,中轴线上有正房、后院及两厢房组成住宅。
卢洪昶本姓戎,少时过继同里卢氏做养子,改姓卢。甲午战争时期,在黄海大东沟海战中,卢洪昶用奇计使各艘运输船舰得以脱险,从此声名大振。卢洪昶创办了育德初等农工学校、江东育德小学及绍兴同仁小学三所学校,招收堕民子弟。其子卢成章是同盟会会员,留学英国。1911年11月自沪抵甬,发动组织育德农工学堂学生百余人,臂缠白布,执旗引导,光复宁波,当时流传有“卢成章单骑克宁波”的民谣。
(此图源于网络)
在月湖有许多老宅隐于青砖黑瓦,绿树花丛之中,很容易被人忽视。像蒋宅是蒋介石异母兄长蒋介卿的住宅。大方岳第又名“张方岳第”,为明代贵州布政使张渊之故居。范宅为范仲淹十七世孙、明代孝子范亿所建。
所以,月湖是值得一个细细品味的地方。
卢宅的前面就是浣锦桥,过桥即是芳草洲。芳草洲,为月湖十洲胜景之一。是一座设计巧妙的古典园林。
南宋时,丞相史浩于芳草洲设学塾,请“淳熙四先生”之首的杨简教授,杨简在中国心学历史上,上承陆九渊,下启王阳明,是南宋浙东心学代表。
史浩的儿子史弥远任礼部侍郎,他在杨皇后支持下,使人杀大臣韩侂胄以向金求和。于是在嘉定元年(1208年)十月升任右丞相,此后掌权宋宁宗朝17年。史浩之孙(史弥远之侄)史守之厌恶其叔权相史弥远的所作所为,朝廷屡召不仕。中年隐居湖上,宋宁宗特御书“碧沚”二字赐之。史守之便以芳草洲上的碧沚为别业,藏书读书,并延请“淳熙四先生”中的杨简、袁燮来碧沚讲学。今芳草洲有1997年所立的“杨文元书院遗址碑”。(杨简谥号“文元”)
除了杨文元书院外,月湖还有多书院,如松岛上楼郁讲学的“楼正议讲舍”,竹屿上袁燮授课的“城南书院”,竹洲上沈焕、沈炳、吕祖俭开讲的“竹洲三先生书院”等,都是两宋宁波的主要书院。放眼宁波,书院更加旺盛。位于鄞西的有三所:桃源书院、杨文元书院和焦征君书院;位于城区的有城南书院、南山书院和长春书院;象山有丹山书院,奉化有广平书院和龙津书院,余姚有龙山书院和高节书院。宁波的书院风生水起,北宋至清末,宁波书院数以百计,同一时期考中进士的高达1205人。
史守之碧沚藏书楼与楼钥东楼藏书楼遥相呼应,被称为“藏书之富,南楼北史”。
史守之,南宋时期诗人、学者、藏书家。是史浩之孙。年轻时跟随学者杨简、袁燮游学。史守之厌恶其叔权相史弥远的所作所为,朝廷屡召不仕。中年隐居家乡月湖,闭门藏书,与慈湖诸公讲学为乐。
楼钥,南宋大臣、文学家,楼郁之孙。楼钥学宗朱熹,性喜藏书,祖父楼郁家中有藏书万余卷,楼钥遂筑东楼于月湖畔,藏书楼名“东楼”。钥藏书乐于出借给他人观览,有愿抄录者,则欣然启帙以授。
月湖南部的望湖阁是宁波经济文化资料馆,于1998年整治月湖时修建。
浙东学术始于北宋“庆历五先生”,盛于南宋“淳熙四先生”。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的黄宗羲在月湖讲学,广收弟子,遂成浙东学派。浙东学派集浙东学术之大成,不守门户之见,博纳兼容,贵专家之学,富创新精神,倡导“经世致用”,主张学术研究要为社会服务。其为“宋学”及明清学术中的显学之一,对中国近现代学术及海外学术影响很大。生活于月湖岸边的万斯大、万斯同、全祖望,均为浙东学派的重要代表。
黄宗羲(1610年-1695),浙江余姚人,别号梨洲老人、学者称“梨洲先生”。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他是“东林七君子”之一黄尊素长子。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一生著述多至50余种,300多卷,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等。黄宗羲与顾炎武、王夫之、唐甄并称“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家”,与陕西李颙、直隶容城孙奇逢并称“海内三大鸿儒”,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湖岸边的红色八角亭是水云亭。后面是柳汀的关帝庙。柳汀上并列着贺秘监祠、居士林、关帝庙三座主体建筑。贺秘监祠、居士林、关帝庙分别代表了对我国传统文化有重大影响的三个宗教:儒教、释教、道教。
贺秘监祠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四年,为了纪念唐代诗人贺知章,人们在贺知章曾经上学的地方建了这个祠。贺知章曾经在宁波上过学做过官。因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故名贺秘监祠。他的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脍炙人口,千古流传。
佛教居士林始建于元世祖忽必烈时期,由弥勒殿、大雄宝殿、圆通殿、三圣殿、地藏殿、念佛堂等六座佛殿以及“藏经楼”组成。此外,还建立了佛学阅览室、佛教图书室,以便于信徒修学佛法、提高佛学素养,使佛法发扬光大。
关帝庙始建于明崇祯三年,有戏台、大殿及左右厢房等组成。
过芳草洲经桥来到芙蓉洲,沿偃月街向南去往天一巷,途径偃月街徐宅,其为清代所建。由前后两进楼房及偏屋组成。徐宅的主人为清著名学者徐时栋的后裔,《徐时栋文集》就在此宅刻行。
徐时栋,号柳泉,学者称“柳泉先生”,别号西湖外史。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清代学者、藏书家。他建烟屿楼于月湖西,专意著述。同治七年主持鄞志局,成《鄞县志》。徐时栋曾主持四明文坛30余年,后起俊秀多出其门。勤学博览,治经以先秦遗说为主,以经学解释经书。一生校勘文献甚多,尤致力地方文献。(此图源于网络)
沿偃月街走到马衙街路口,这是位于路口的石浦大酒店(月湖店)。沿马衙街去往长春路。马衙街,旧名马眼漕。马衙街南侧有水池俗称马眼漕。明初,宁波卫指挥同知马胜建衙于此,故名。
秦氏支祠位于马衙街上,始建于1923年一1925年,系秦氏族人秦际藩、秦际翰、秦际浩辈为祭祀秦君安一脉族系而建,建成后作为甬上望族的秦氏后人每年均在此举行祭祖活动。秦氏支祠不但工艺精湛,匠心独运。
祠堂以南北为纵轴线,由照墙、门厅、戏台、正殿、后殿、左右厢房等组成一个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山墙饰以高高的马头,带有几分徽派韵味。墙与墙,柱与梁之间处理简洁明了,又带有几分西洋风格,整体建筑既保持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营造法式,又吸收了西方建筑文化。
天一阁广场位于长春路旁,交通十分便利,广场处在天一阁前,布有假山,廊坊、池水、亭子等景观,还有天一书局,天一雅苑、天一古轩等可供观赏游览。
天一阁,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年—1566年),由当时退隐的明朝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范钦根据郑玄所著《易经注》中的“天一生水,地六承之”之语,将新藏书楼命名为“天一阁”,并在建筑格局中采纳“天一地六”的格局,楼外筑水池以防火,“以水制火”。
天一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
天一阁藏书楼坐北朝南,为两层砖木结构的硬山顶重楼式建筑,通高8.5米,斜坡屋顶,青瓦覆上。 一层面阔、进深各六间,二层除楼梯间外为一大通间,天一阁以书橱间隔。阁前凿"天一池"通月湖,园林以"福、禄、寿"作总体造型,用山石堆成"九狮一象"等景点。 天一阁及其周围园林具有江南庭院式园林特色。 天一阁的藏书和建筑为研究书法、地方史、石刻、石构建筑和浙东民居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此图源于网络)
由西北正门进入,第一个院落就是范氏故居,庭院中有一尊范钦铜像,东明草堂在
天一阁建成之前范钦的藏书处,也是范钦的书房,又称一吾庐。尊经阁是一座三重飞檐的阁楼,它是天一阁的标志性建筑,旁边有假山,一幅亭台楼阁的景象。东园除人文之外,还藏着精致的江南园林,它由我国著名古建筑园林艺术家陈从周设计,亭台石木,池塘水中有树木的倒影,铺满鹅卵石的小路蜿蜒曲折。凝晖堂是范钦最得意的藏品所在地,神龙本《兰亭序》是唐代冯承素从《兰亭序》真迹上摹出的作品,天一阁藏神龙兰亭石刻为明代书法家丰坊请人据冯承素等人所摹原本勒石而成,为传世神龙本当中最好的版本。北门库里摆满了古书,玻璃柜子里摆放的是天一阁馆藏的书籍,十分珍贵。宁波姑娘出嫁有坐花轿的习俗,天一阁内还藏有一个超级华丽的民间花轿,享有天下第一美轿之称,因制造耗时超过一万工时,所以又被称为万工轿。南门附近的戏台,朱金漆木雕。(此图源于网络)
天一阁·月湖景区不仅浓缩了宁波景观精华。而且孕育了“庆历五先生”,“淳熙四先生”。并最终产生了对中国近现代学术及海外学术影响重大的浙东学派。浙东学派在明清时期严禁弃农从商的历史背景下,提出了“工商皆本”的经济思想,该思想成为中国最大商帮——宁波帮获得巨大商业成功的精神基础。
游在宁波,你看到的不只是江南园林美景,你吃到的也不只是是宁波的美食,你所感受到的是鄞州“四明狂客”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明州杨文元书院,城南书院,竹州三先生书院等众多书院的庞大教育系统培养出两宋众多的明州籍朝廷重臣。文学大家更是不胜枚举。宁波的四明学派,姚江学派,浙东学派让宁波熠熠生辉。游在宁波,你不止是享受到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你更会为宁波的辉煌教育,名家大儒的创新学术所深深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