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

自由呼吸
创建于06-26
阅读 240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又是一年三伏天,冬病夏治正当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洛阳医院洛阳市中医院肺病脾胃病科三伏贴开始预约啦!

“冬病夏治”来源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冬病”就是冬季常见多发疾病或在冬季加重的某些虚寒性疾病,如阳虚感冒、痹症、哮病、喘证等。这些“冬病”易在冬季人体阳气相对虚弱的时候发病,中医学讲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可以很好的诠释。“冬病夏治” 符合四季阴阳盛衰消长的基本规律,人应该顺应自然界的四时变化规律进行相应的养生保健,违背这些规律则会出现各种病理变化。三伏天虽高温酷热,却也是人体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期,故此时宜养阳。在人体与自然界阳气旺盛之季,于人体施以温阳驱寒之法,防治冬季常见的虚寒性病症,这正是三伏贴的理论依据。
“三伏贴”是祖国医学中最能体现冬病夏治理念的治疗方案,也叫做 “三伏灸”,亦叫“天灸”“发泡灸”。 三伏贴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提高卫外功能的效果。贴敷后可出现轻微红晕,重者可发泡,无反应者可适当延长贴敷时间。
何谓三伏贴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最热的时节,每年出现在阳历七月到八月间。三伏贴就是在三伏期间,在人体特定穴位贴上辛温散寒的药膏,扶阳固本,为机体储存阳气。
三伏贴的作用
通过三伏贴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健脾和胃及扶阳固本,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提高卫外功能的效果,以减轻各种慢性疾病发病的症状。
适应症:
1.呼吸系统疾病:急慢性咳嗽,支气管炎、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咽炎反复发作、肺心病、支气管扩张、肺炎等
2.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及其引起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支气管哮喘、过敏性支气管炎、过敏性肺泡炎等。
3.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结肠炎、肠易激综合症、慢性腹泻、胃肠功能紊乱及功能性消化不良引起的胃胀、胃痛等。
4.易感人群:包括免疫力低下,体虚感冒的患者,以及反复发作的咽炎,扁桃体炎,可提高免疫力,增强呼吸系统抗病能力。
5.老年畏寒症:怕冷、怕风、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患者。
三伏贴禁用人群
1.局部皮肤破损,或有疮、疖、痈,或有开放性伤口者禁用。
2.局部皮肤过敏或对贴敷药物成分过敏者禁用。
3.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4.急性热病者禁用。
5.贴敷治疗期间,饮食宜清淡,忌生冷油腻、辛辣香燥、荤腥发物(如羊肉、虾蟹等)。
6.有出血性疾病或出血倾向患者禁用。
三伏贴期间注意事项
1.贴敷期间的饮食应清淡,过敏体质者应慎食海鲜等过敏食品。
2.应慎食冷饮和冰冻食品,忌烟酒。

3.要保持贴敷局部清洁,注意保暖,小儿20分钟,成人40分钟~1小时后将贴敷的药物揭除即可。

4.贴药后不要过度活动,以免大量出汗或药物移动脱落。
5.若贴敷部位出现水泡,千万不用紧张。一般对小的水泡,不必特殊处理,待其自然吸收,或外涂湿润烧伤膏以减轻不适感。若出现大的水泡,应到医院就诊消毒处理,以防感染。
6.24小时内最好不要洗澡,局部禁止搓揉、抓挠。
三伏贴贴敷时间

伏前预贴(夯基础):7月5日-7月14日

初伏贴(去表湿):7月15日-7月24日

中伏贴(排老寒):7月25日-8月3日

中伏加强(排老寒):8月4日-8月13日

末伏贴(培阳气):8月14日-8月23日

伏后加强(固根本):8月24日-9月2日


留贴时间:贴敷时间的长短,要根据患者的皮肤反应、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而定,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因此药物在皮肤留置的时间不宜过长。成人:40分钟,无反应者可适当延长至1小时。儿童:20分钟为宜。

贴敷地点:洛阳市中医院西工院区南院门诊楼二楼西6诊室
          洛阳市中医院西工院区南院外科楼3楼肺病脾胃病科
咨询电话: 0371-62212961  0371-62212867   0371-62212667
如需咨询可打科室电话或护士长电话均可
护士长手机号:15237901326 微信同号
阅读 240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