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浓荫,夏意绵长。暑假即将开始,孩子们的平安、进步是广大家长朋友和我校的共同心愿,让他们快乐的生活,健康的成长更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为了让孩子们过上一个安全、愉快,丰富多彩的假期,现将2024年暑期放假事宜通知如下:
6月27日下午4:30期末检测结束后,进行广播讲话和暑期安全教育后,学生离校;
6月28至30日教师阅卷;召开学期总结暨暑期工作部署大会;各班主任和驻班党员教师、科任老师开展“万师访万家”工作;
7月1日正式放假;
9月1日开学。
防溺水安全
盛夏来临,高温酷热,安全第一,珍爱生命,要防范溺水事故的发生,家长要切实履行监护人职责,严禁孩子到江、河、湖、塘等水域边玩耍。严禁学生个人或几人组织下水游泳。
教育孩子牢记防溺水“六不准”:
①不私自下水游泳;
②不擅自和他人结伴游泳;
③不在无家长和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④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
⑤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⑥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告诫孩子不私自或结伴去野外水域玩水或捉鱼虾等。孩子外出时,家长务必知去向、知同伴、知内容、知归时。
汛期安全
1. 遇到暴雨、强风、打雷等极端天气尽量不出门,避免到山边、水边等危险区域游玩。高度警惕城乡积涝、山体滑坡等灾害。
2. 暴雨天气,通过桥涵、隧道、积水路段不要冒险涉水,若发现积水路面有旋涡,一定要绕行。
3. 出行途中遇到雷雨强风,请避开电线杆、变压器、落地广告牌、桥洞、立交桥低洼区、树木等危险区域。
交通安全
交通规则牢记心中,不乱闯乱跑,不与车辆争道。未满12周岁的学生不可骑自行车上路,未满16周岁不可骑电动车上路;严禁乘坐无牌无照的机动车辆,以防止交通伤亡事故的发生。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过马路时集中精神,不能玩手机,不能开小差,不能闯红灯,不能追逐打闹,不翻越交通隔离栏。行走时,先看左侧车辆,后看右侧车辆。乘车过程中,不把身体的任何部位伸向车外,不向车外抛洒物品。外出活动一定要征得家长同意,最好有家长的陪同,不能私自结伴外出。
用火用电安全
不得随意触摸电器设备,不得私自接拉电源,要远离高压设备。要安全用火,不玩烟花、爆竹、易燃易爆危险品。严禁学生私自野炊、烧烤,不准带火种进山,防止发生森林火灾。
预防中暑、季节病和流行病
1.随身携带饮用水,及时为身体补充水分。
2.准备防暑降温常用药品,如藿香正气水、清凉油。
3.高温时段尽量不外出,出行尽量选择空调车,携带遮阳用具,如帽子、遮阳伞等。
做好个人健康管理,教育子女勤洗手,勤通风,不前往人员密集地;一旦发现身体不适立即就医。
食品安全
合理饮食,自觉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勤洗手,不吃不洁、过期、生冷硬食物,防止传染病的发生。不买无商标、无生产日期、无卫生许可标志的三无食品;不光顾无证流动摊档,防止暴饮暴食及食物中毒等危害身体健康的事发生。
警惕电信诈骗
教育孩子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沉迷网络,不将个人及他人信息上传网络,不浏览不良信息,不在网上发布和转发不利于社会安全稳定的文章和言论,不侮辱欺凌他人;远离网吧、酒吧等场所;珍爱生命,远离黄、赌、毒,特别提醒不要随便接受陌生人给的软包饮品;不滥交“朋友”,对陌生人的过分热情要保持冷静和警惕,严防传销,谨防诈骗。
心理健康
多陪伴孩子,关注孩子的情绪、心理问题。如发现孩子情绪波动较大,要及时引导,让其不良情绪得到宣泄。
1. 尊重并倾听孩子的想法,让他们充分表达意愿,不要妄自评论或者试图立即改变他们的想法。
2. 持续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方式,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3. 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与孩子一起参与居家、户外活动,促进亲子关系和谐发展。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帮助。
落实五项管理,快乐暑假
手机管理
请各位家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科学合理使用手机,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利用户外活动、家务劳动、亲子沟通等活动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引导孩子养成“如非必要不使用手机”的好习惯。
作业管理
让孩子合理规划自己每天的作业完成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提倡积极参与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实践活动,把实践活动作为暑期作业的一部分。
睡眠管理
充足良好的睡眠是孩子有效学习和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为了保证孩子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促进孩子建立良好的睡眠规律,假期期间须保证孩子按时就寝,营造良好睡眠环境。
读物管理
加强读物管理,为孩子健全人格奠定基。假期期间请家长朋友鼓励孩子认真阅读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书籍,引导孩子制定阅读计划,利用摘抄好词好句,做好阅读批注,绘制思维导图等方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运动管理
培养学生科学良好的运动习惯,是孩子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活动。假期期间请家长朋友选择适合孩子身体和年龄的运动项目,让孩子积极锻炼,保证每天锻炼一小时。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和培养,他们知识的获得、经验的积累、习惯的养成、兴趣爱好的培养,无不与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让我们密切配合,共同营造一个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
编辑:解梦阳
审核:傅 宇
签发:龚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