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区借班观察记录—梁村镇中心幼儿园

星星の泪光
创建于06-26
阅读 44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观察区域:户外建构区

观察班级:小一班

观察时间:6月25日

观察对象:杨友辰

观察教师:蔡丛丛

游戏背景

        小班幼儿的建构活动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和意向性,游戏的形式往往是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戏,游戏中都搭建的动作、搭建的过程比较感兴趣。同时,小班幼儿受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所限,建构的内容通常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物品。


        游戏前,本班老师询问了幼儿的搭建计划,辰辰小朋友说想搭一个机器人。与本班老师沟通得知辰辰最喜欢机器人,他自己在美工区经常用橡皮泥捏机器人,这是他的生活经验。

游戏过程

视频一:

02:01

        游戏开始了,辰辰小朋友先走到建构收纳橱里,拿了许多的正方形的积木,开始搭建。👇

        辰辰小朋友将搬来的正方形积木进行拼摆,他拿来的积木都用完了,需要去拿积木,他将一个正方形积木的一半放到上面,请黄色衣服的小男孩帮忙拿着,他去拿积木。⬇️

视频二:

03:03

       他又拿来了几块正方形薄厚不一样的积木,开始搭建,这次他是按着刚才搭建的样子靠着又搭了一个一样的,看起来像机器人的脚(老师的主观想象)。👇

       他把两块薄正方形积木放到最上面一块厚正方形积木的两边,又将一块薄正方形积木放到了后面,一块厚正方形积木放到了最上面。辰辰对黄衣服小男孩说:“它的胳膊呢?”一边说一边将正方形的积木横着放到其中一边比量,黄色衣服小男孩也模仿着往上放,最终辰辰把那块积木放到了后面,并把上面的积木立了起来,并说:“这是头,它的胳膊呢?”他让黄衣服的小男孩帮忙去拿积木,黄衣服男孩问他:“拿大的小的?”晨晨说:“大的…小的小的,方块的那个形状。”

视频三:

03:34

        他开始寻找需要的积木,他在其他小朋友搭建的地方发现了一个适合的积木,他跟穿白色衣服的小男孩儿说:“我需要这个。”白衣服男孩说:“不行的。”他就离开了,这个时候黄衣服男孩也拿来了正方形的积木,他拿出两个正方形的薄积木比量了一下,又放下了。回头他们两个又看上了白衣服小男孩拿的长木板,问他需不需要,白衣服小男孩说:“需要。”辰辰又摸了摸刚才想借的那块木板,最终都没有借到。自己继续使用正方形的积木拼摆,并且还想将几块积木拼摆的形状直接拿起来放到他的作品上,但是没有办法直接拿起来,他分开将其搭在上面。👇

视频四:

00:34

        辰辰去积木收纳框里找了找,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积木,他返回到刚才借积木的小朋友那里,看了看在远处玩的小朋友,又看了看我,接着他把需要的那块积木抱起来,经过一段时间,他慢慢的把那块积木拿到了他那里。👇

        接着,他继续思考如何搭建胳膊,他将之前的作品重新移动了位置后,并没有用他从其他小朋友那里拿来的U型积木,又给他们放到了原来的位置,接着他寻找了两块相同形状的三角形来当作胳膊,最终还是没有成功。

现场表征

师:你搭的这是什么呀?

辰辰:机器人

师:你能告诉老师这个机器人是什么样子的?搭好了吗?

辰辰:没搭好。

师:哪里没弄好啊?

辰辰:它的胳膊没有弄好。

师:它的胳膊为什么没有弄好呀?

辰辰:有点难,我觉得它的胳膊。

        游戏后,回到教室,辰辰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说出自己遇到的困难,老师和小朋友共同帮助他解决问题。

幼儿典型行为分析

       1.典型表现:辰辰小朋友在整个游戏活动中,他一直坚持自己的搭建计划(机器人),并且当自己遇到困难时,他没有放弃,而是一直试错。


        行为分析:他能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会因为遇到困难而放弃。他能将非常熟悉的经验转化成头脑中的表象,然后用材料较为清晰的表现其形态。


         2.典型表现:辰辰在游戏的过程中有两次想去借小朋友的积木,第一次他委婉的说:“我需要这个。”白衣服小男孩说:“不行的。”第二次,他又想借,他这一次没有问,只是摸了摸他想要的积木。当对方拒绝后,他并没有直接拿走。后来他实在想用,又回到了那里试图再去借,小朋友们离的比较远,他一会儿看看他们,一会儿看看老师,与思想做斗争,最终他小心翼翼拿到了自己那里,可是他没有用上,又给小朋友放到了原来的位置。


        发现关切点:理解尊重他人


       内涵解释:体察他人的情绪、需求和想法,能接受他人与自己享有同等权利(平等相待的心态),避免以他人不喜欢或有冒犯性的方式与人交往。理解与尊重,可以预防部分冲突事件的发生。


        发展进程:(1)在对他人的理解上,从以自己的需求或标准为准则理解他人表现,到知道他人的想法可能与自己不同,并试图从他人在特定情景中的表现,推测他们的动机、想法和感受,逐渐发展起同理心。(从自我中心视角转向换位思考的视角)

    (2)在待人处事的行动上,从旁若无人的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愿望,到承认他人与自己有平等的权利,在与他人互动时顾及他人的喜好、主动询问他人想法,调整自己不恰当的行为。

        从幼儿的典型表现来看,辰辰小朋友尊重其他小朋友的想法,不会强行将自己需要的积木从小朋友哪里直接拿过来,后来虽然拿走了,但最终还是给他们放了回去。因此,他处于台阶三。


        3.辰辰小朋友从一开始到最后,他一直都是用正方形的积木进行搭建,并且都是以垒高的方式搭建。


        行为分析:幼儿选择的积木形状单一,搭建规模小,缺乏搭建技巧,在思维上不够开放,导致幼儿在遇到困难时,不能灵活应对解决。


支持策略

        1.异向思维策略:从多个不同方向、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常见的有逆向思维,鼓励幼儿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解决搭建困难。

        游戏中辰辰小朋友在搭建“机器人”时,他说:“他的胳膊很难。”说明他在搭建“机器人”的胳膊时遇到了困难。

        游戏结束后,教师在现场分享时,除了让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和在搭建中遇到的困难,还可以直接帮助幼儿分析搭建失败的原因,为什么胳膊一放上去它就会倒塌?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再次操作,从中找到问题所在(“机器人”的身体太小,支撑不了他选用的三角形“胳膊”),还可请同伴帮助他解决问题。

       2.平行示范策略:教师在空间距离上接近幼儿,并用与幼儿相同的材料从事同样的活动,但是不与幼儿直接发生言行交往,不直接介入幼儿的活动,而是利用自身行为的榜样示范作用,通过暗示的方式对幼儿的搭建活动进行指导。

         辰辰小朋友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并没有寻求老师的帮助,但是在我的观察中可以发现他遇到了困难,通过听他的计划和与同伴的交流中就能判断出他搭建的“机器人”的胳膊总是搭不好。这时,教师可以直接在他的旁边也搭建“机器人”,幼儿会被老师的搭建所吸引,从而参与或模仿。


        3.技能预备策略:教师应让幼儿了解基础的搭建原理,帮助幼儿掌握相关的搭建技能(如提高、连接、围合等),为幼儿建构游戏的开展奠定基础。

       对于小班幼儿,避免枯燥乏味的教授搭建技能,使幼儿失去游戏的兴趣,教师可以用游戏的口吻示范讲解搭建技能或以游戏伙伴的身份指导幼儿掌握建构技能,并注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跟进情况

        第二天,本班老师询问了辰辰昨天遇到的困难,辰辰告诉了老师昨天在室内分享时,大家一起发现的原因及调整方法,老师鼓励辰辰看看调整自己的搭建方式能不能成功。

       辰辰到了户外后,这次选择的是长方形的积木。

      于是老师开始在他旁边进行平行游戏……辰辰:“老师,你在干什么?”老师:“我在搭‘机器人’呀!”辰辰:“啊…”这时,老师有事要离开,就询问辰辰:“老师现在有事,你能帮我搭一下吗?”辰辰说:“好!”(此时,老师已经将“机器人”的腿搭建好,正在搭建身体。

        另一位老师帮忙继续观察……

        他想斜着将三角形积木按到“机器人”身体上,但是他不像橡皮泥一样能粘上。👇

        最终通过教师的介入引导,成功将胳膊安装完成👍

教师反思:

       小班幼儿建构多以平行游戏为主,幼儿的建构水平有限,本次在借班观察自主游戏活动时,我是选择先定人再观察其典型行为进行分析给予支持策略。在观察的过程中我发现辰辰小朋友的想法很多,有自己的计划,但是在搭建的过程中辰辰小朋友的搭建水平并不能支持他的想法。在整个游戏过程中,辰辰大部分时间都在解决怎样安装胳膊的困惑中,在这个过程中他在思考,在试错,始终没有成功。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当时老师可以在他的旁边也同样搭建“机器人”,不干扰,不交流,给幼儿一个平行游戏,让幼儿发现学习。

我园游戏案例评分标准

编辑:蔡丛丛

审核:赵梓珑

阅读 44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