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万物归暑,极尽丰盈

耕读书院灵均老师
创建于06-26
阅读 21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这个时节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虽不免有湿热难熬之苦,却十分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农作物在此期间成长最快。

绿意正在漫延

整个山间

风吹起

几串饱满的思绪

往高处攀登

尽可能让一切

一切的力量

散布在广阔的山野

散文诗一样的情调

终于在这个盛夏

抵达你的心田

……

大暑,已至

2024年7月22日15:44:11

夏季最后一个节气:大暑

常言道:“冷在三九,热在三伏”

大暑就处于三伏的中伏

是一年大部地区最热的时期

宋代诗人梅尧臣

这样写道:

大热曝万物,万物不可逃。

燥者欲出火,液者欲流膏。

飞鸟厌其羽,走兽厌其毛。

《管子》有云:

“大暑至,万物荣华。”

季风气候背景下,

我们所说的“靠天吃饭”,

实际上还是靠夏天吃饭。

一候 腐草为萤

大暑时节,气温高、湿度大、雨水多,各种细菌滋生繁殖,大量枯死的植物发霉腐烂。古人认为草衰败和腐烂之后,生命的运化在继续,靡草腐烂之后能变成萤火虫。真实情况是萤火虫在枯草上产卵,在湿热的大暑时节卵化而出。

二候 土润溽暑

    “溽暑”是指那种湿漉漉的闷热,湿气好像从地里冒出来的。大暑的时候,地面温度高,雨量增多,就是现在高温高湿的“桑拿天”,湿热的土壤特别适合水稻、蒲草、芦苇、莲藕等喜水作物的生长。

三候 大雨时行

    在大暑时节雨热同季的潮热气候里,东边日出西边雨,天空中随时都会形成雨水落下,时而舒缓,时而急骤,此时的雨,既是解渴的雨,也是提升肥力的雨。

晒伏姜

    “伏姜”又称为伏姜茶,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指的就是在三伏天时,人们把生姜切成片或者榨成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而成的饮品。

      在古时候,每到长夏之际,天气炎热,酷暑难耐,人们除了扇子以外,并没有其他的避暑工具。特别是一进入到伏天,人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煎熬,为了避暑,人们就喜欢吃一些寒凉之物。

        寒凉食物吃过之后,很容易引起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问题。怎么办呢?聪明的古人们发现,喝过伏姜后,人的身体会有发热的感觉,并且能够缓解各种不适,于是家家户户就开始喝伏姜茶,再后来,就有了大暑时节晒伏姜的习俗。

喝暑羊

      “喝暑羊”就是喝羊肉汤,是起源于我国北方的一种习俗。北方是我国重要的小麦产区,入伏之时,正是麦收后新麦上市的日子。这时夏忙结束,人们疲惫不堪,正好有一个短暂的农闲期,于是亲戚之间就开始了走动,姑娘也带着子女回娘家,吃新麦馍馍,喝羊肉汤。

        而且我国古人认为,羊肉营养价值很高,并且有发汗的功效。而在三伏天,人们体内容易积热,此时喝羊汤,并搭配上辣椒油、醋和蒜,痛痛快快地喝上一大碗,必然全身大汗淋漓。这样在出汗的过程中便可将体内五脏的积热排出,促进新陈代谢。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

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

菰果邀儒客,菰蒲长墨池。

绛纱浑卷上,经史待风吹。

 ——(唐·元稹)《咏廿四气诗·大暑六月中》

        大暑至,盛夏浓,一轮圆月开启子夜时光,萤火虫凭空翻飞照亮夜空。诗人不愿出门,也无人来访,于是在房间里挂起一张红帘,隔出一片静谧,再躺在清凉的竹席上,睡上一觉,便是夏天最美好、最舒适的生活。


        尘世嘈嘈,最难得的便是清静。燥热的夏天,不妨像古人一样静观一片花开、静赏一方云卷,灵魂随之沉淀,人生便也随之圆满。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宋·曾几)《大暑》

        大暑已至,万物极盛。骄阳似火,萤火流光,热浪翻滚,梦想激扬。热烈的河川,沸腾着岁月的风雨;弥漫的暑气,燃起对生活的热爱。在这个被暑热包围的时节,希望我们都逐光而行,珍惜光阴,不负夏日。今朝熬过酷暑,明天定会皆是香甜。

蕲竹能吟水底龙,

玉人应在月明中。

何时为洗秋空热,

散作霜天落叶风。

 ——(宋·黄庭坚)《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所以在此时节,心中拥一份清静,不烦不燥、不骄不馁更显珍贵。正所谓:心静自然凉。唯有心静,方能在这热烈的盛夏之中,觅得一处清凉与自在。而且眼前的酷暑,终将化为明日的微凉,正如这世间的草木,荣枯自有时。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无论何时,总有一些东西,让我们为之心动,我们所该做的,便是放下心中的负累,珍惜眼前的美好,并时时抱有期待和向往。

阅读 21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