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记》

丹青
创建于06-26
阅读 33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一、活动背景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应当把游戏还给儿童,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中获取经验的需要。骑行游戏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既是一种运动,又是一种游戏,更是一种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探索和游戏的热爱,让他们在运动中找到了乐趣,也在游戏中收获了成长。骑行一直是我们班孩子非常喜欢的一项户外游戏,每每说到骑行,孩子们总是欢呼雀跃。孩子们喜欢载人兜风,结对追赶,车子接龙,挑战骑行障碍,提高游戏趣味和难度。我园在骑行区里投放了多辆三轮自行车、平衡自行车、小货车、小拖车等多种材料供孩子进行游戏,从最初的无规则骑行,渐渐的自主创设新的骑行.随着游戏一次次的推进,孩子们开启了属于他们骑行探索之旅。
     二、活动过程
片段一:自由骑行(5月6日)
户外自主游戏时间到了,孩子们都去选择自己想要的活动材料进行活动。有的小朋友坐上了小自行车自如的骑走;有的小朋友选择和好朋友一起结队骑平衡自行车,有的则正努力配合把小车拉出来,还有的小朋友选择和坐在别的小朋友后面,所以正悠闲的等着他的"司机"把车开出来。他们自由穿梭在幼儿园操场的每个角落。尽情玩耍,尽情释放。
过了一会儿,郭歆婷小朋友骑车过来指着角落里的小桥坡问到:“老师,这是什么?可以玩吗?”我高兴的回答:“当然可以玩,这个是桥坡,你想不想试试?”她又问道:“那这个怎么玩呢?我先把它们搬出来吧。”说着就把几个桥坡搬了出来。杨薏萱说我来试下吧,只见她骑着三轮车想要骑上这个桥坡,但试了一下发现自己骑不上去,她又试着将车子往后倒退一些,再次想要骑上去,但还是没有成功。郭歆婷连忙说让我来试下,说着便用力地踩踏着脚踏板,她一开始也没成功,第二次她骑着车子往后退了一段距离,然后使劲地往前冲,这下她成功的骑过了桥坡。大家看到她骑过去了也纷纷跟着这样玩,于是大家伙都来挑战这些桥坡,有的人也能照样骑过桥坡,有的还不能骑上去,有的人使劲地在车子后面用手帮忙推车,也有的人骑不上去就走开了,还有的人干脆把脚放下来直接推车走上桥坡然后下了桥坡,在他们多次挑战桥坡下发现低点的桥坡容易过去,高一点的根本骑不过去。也有些小朋友将桥坡倒过来放地上当船摇着玩.......
教师思考:
大班幼儿不再满足于追随、服从,而是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们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水平明显提高,喜欢探索、喜欢挑战高难度的游戏。在游戏中孩子自己发现有几个低结构材料,将骑车和桥坡,组合在一起玩,吸引了很多小伙伴的注意。户外活动,为幼儿提供宽敞的场地和丰富材料的同时,还要拓宽幼儿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情感,促进他们的思维,创造、想象、认知、技能等各个能力的发展。
在这一次骑行游戏中引发了"骑车过坡难在哪儿"和"怎么样才能过坡"的讨论。通过游戏分享讨论得出了骑车过坡的方法:过坡前要冲刺一段时间;上坡要快速踩脚踏板;过坡的时候要双手握紧车把手,控制好方向。幼儿在动作技能方面有了一定的收获。不能平稳通过桥坡的幼儿从原来的5人降为1人,挑战桥坡的幼儿由原来的2人增加到15人,并且有少部分幼儿能够迅速连续骑过2-3个桥坡。
片段二:垫子风波(5月7日-5月9日)
活动开始,我带着小朋友们来到了场地骑行区,小朋友们见到了车子都表现的很开心,在听到我说游戏开始,可以自己选择开始骑行游戏后,每一个小朋友都用最快的速度冲向自己喜欢的小车面前,大家都想骑着自己心爱的小车开始游戏,但没过一会就听到:“老师,我们可以搬垫子玩吗?”马依伊问,“你们想要垫子玩什么呢?”我问道。他们告诉我想要用垫子搭房子,因为很晒,这样可以有地方躲阴还能玩。我连忙答应到:“可以的,你们需要就去拿。”看着他们迅速地骑上了他们自己拿的车子去运垫子了。他们把一块块垫子运了过来,运了很多垫子然后在地上摆弄起来,这时,有人跑过来告状说路上太多的垫子,堵住了他们骑车人的去路,很是拥挤。我转过身一看确实是被堵住了,有几个人让搭垫子的人拿走垫子,可搭垫子的孩子偏偏没有谁去拿开,他们差点吵了起来。我见状赶紧询问有谁帮忙将垫子挪开一下,谁可以做这件事呢?谢雨秦:请人做交警帮忙,谁愿意当交警?这时有几位小朋友非常友好地忙举手说:“我来搬”。这才避免了这次争吵,活动结束后,我们又进行了第二次问题讨论,为什么会拥堵?拥堵了怎么办?那垫子与骑车到底又该怎么玩?大家的答案是要搭建一条合适的马路。于是大家又开始头脑风暴想到用木板,轮胎,垫子来搭个马路和停车场。还想着弄几个交通标志。大家商量搭垫子的人可以在道路的外边搭,这样就不会阻碍到骑车的了。最后孩子们还以小组的形式画出了自己设计出的马路并搭建了出来玩。
教师思考:
在幼儿游戏遇到问题、影响游戏的有效推进时,我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联系生活实际迁移已有的相关经验来解决问题,鼓励幼儿理解与运用生活中得到的经验。同时,在发现新的游戏推进契机时,教师提问,引发幼儿的思考与联想,激发幼儿的兴趣,在幼儿发起一个新游戏之初,教师应遵循尽量少干预的指导原则,幼儿会怎么玩,在玩的过程中会产生什么问题?教师通过观察分析并根据具体出现的问题采取适宜的引导策略。此次骑行活动中,部分幼儿在骑行规则的认识方面存在差异,导致骑行活动的秩序混乱,影响了骑行游戏的正常开展。我通过递进式提问引导幼儿进行讨论,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片段三:骑行游戏倦怠(5月11日--5月13日)
户外时间到,孩子们像往常一样来到了骑行区,大家纷纷前去骑车,不到十几分钟就看到大部分孩子将车子丢到一旁不骑了,有的直接去其他材料柜里拿找玩具,有的则又搬来了垫子,于是大家撇下车子玩起了垫子,有玩过家家的。有搭舞台玩的,有玩跳台游戏的,还有玩摆摊卖东西的,唯独车子没什么人骑了。我这时过去询问了几个孩子为什么不骑车了,孩子们告诉我说是骑腻了,不好玩,想玩其他的游戏,还有小朋友告诉我没有人指挥交通,交警不执行自己的任务。大家觉得其他游戏更好玩,就都不骑车了。
教师的思考:
游戏结束后,我与孩子们进行了问题交流,为什么骑行不好玩了?孩子们不知道谁是交警,我们该选谁来当交警?交警的任务是什么?一系列问题来讨论,上次骑行游戏时为什么有人会撞车?假如撞车受伤了我们又该怎么办?大家认真讨论完后孩子们决定下次游戏说要建个医院,还有再弄个超市。接着我们还讨论了怎么样才能不撞车呢?有小朋友说:我们要设计双向道路,去一条道路,回来一条道路,这样就不会撞车了。大家纷纷点头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为此我还带小朋友认识更多的交通标志以及如何按规定方向行。
片段四:简陋的医院和超市(5月17日)
这次孩子们带着重新画好搭建道路的图纸来到骑行区,大家争先恐后地去搬运出各种材料开始摆弄,阙王城和李泽栩自己穿上了交警服,这时陈富海走到我跟前说指着李泽栩身上的衣服说也想当交警,我指着框子里的交警帽说:“你可以当义警协助交警去执行任务呀。”他听到可以做义警也很心满意足的答应到:“好呢”于是他开心地戴着交警帽也飞快地去骑车拖运垫子过来,加入了谢雨秦他们的医院搭建游戏。只见他们将一块长的粉色垫子平铺在地上,挨着垫子旁边再立着放了一块绿色垫子,一所医院简单的就搭好了,谢雨秦和谢梓馨也穿上了医生服和护士服,并且她们拿了一根三角铁敲打棒当“针管”,又拿了个不锈钢餐盘做医用工具盘,用小积木当作“温度计”,把流星球当作“药物”,陈富海递了一张白纸给我说需要帮忙给他写下医院两个字,我问他医院的标志性图是怎样的?他问我是不是“十”这个符号。我点点头还是帮他在白纸上写下了医院这两个字,陈富海将纸张贴在一块牌子上。方便大家能够看见这里是医院,果然,不到两分钟,李泽栩小交警带阙王城小朋友假装病人来看病。“医生,我不舒服,请帮帮我吧,”阙王城假装虚弱地样子说到;两位医生赶忙扶着“病人”坐下询问这是怎么了?接着又是给他测体温,打针,开药,一番操作下来把大家乐得哈哈笑。最后李鸿波又演第二个小病人,另外一边几位小朋友同样用垫子和木板平铺和围合方式摆了一个超市,她们拿来了各种小玩具和服饰摆到了木板货架上,等待着顾客的光临......
教师的思考:
幼儿持续重复骑行活动,容易导致他们对固化的角色及游戏内容失去兴趣,幼儿一旦觉得活动无趣便转向寻找新鲜事物,这是幼儿的天性使然。面对幼儿不再想进行单一骑行游戏的问题时,我及时引导幼儿迁移生活经验,通过谈话激发幼儿新的游戏兴趣点,引导幼儿丰富游戏内容,从单主题内部游戏走向推动游戏进展。
幼儿的游戏经验往往源于生活,把游戏的权力还给幼儿,走进幼儿的游戏,改善调控幼儿的行为、关注幼儿的活动需要,细心观察幼儿的游戏耐心等待,让幼儿充分的表现表达,他们的游戏超乎我们的想象。幼儿生活经验越丰富,游戏内容越充实,游戏中幼儿互动也越多。在活动中,孩子常常不是纯粹的模仿,他们的游戏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往往体现着自己的创造性。观察为前提,关注整体又聚焦个别,捕捉每一位幼儿的游戏需求和经验生长点。转变儿童观,从"教幼儿怎么玩"变为"了解幼儿怎么玩",从而"支持幼儿更好地玩"。发现真游戏,支持真学习,促进真发展。
片段五:交警上岗(5月30日)
孩子们有了上次的撞车事件经验后,游戏前我们进行了多次讨论,知道了可以设计双向道来防止撞车事件,刘诗涵小朋友还提出:我们可以安排小交警呀,这样出现事故撞车或者有人逆向行驶小交警就可以立马去处理,就不会堵车了。通过选评刘诗涵和郭歆婷小朋友成为了今日游戏的小交警,并和其他小朋友一同制定了一些交通规则,闯红灯和逆向行驶的都贴一张罚单,并积分,记满12分的取消骑行资格。
经过孩子们的讨论和实地察找大家决定:换一个场地进行骑行游戏,在樱花林旁边的水泥路,那里可以来摆双向车道,还有斑马线和小车行驶的路标,旁边墙处还规划好了停车位,是幼儿园里最适合进行骑行游戏的场地了。孩子们在一个转弯的路口、道路尾段分别设置一个大岗亭,可以环绕着岗亭来骑,旁边站着小交警刘诗涵,骑小车的人经过她那要看红绿灯再行驶,不能闯红灯。岗亭的交警用塑料龟壳当红绿灯。由郭歆婷,朱倩溪、谢雨秦和王怀蕊担任"小交警",负责指挥交通,如果有小朋友违反通规则,"小交警"就要拦住他并把他带走。
游戏开始了,在路上,孩子们骑小车的速度更快了,玩得不亦乐乎。为了超过骑在前面的陈显航和黎宇祥,邓茗轩和巫峻冰试图加速冲到前面去,被"小交警"刘诗涵抓个正着。
小交警郭歆婷和刘诗涵分别站在了各自的岗位上,突然,传来一阵声音:交警,交警,有人超车了,有人超车了,听到声音的小交警刘诗涵立马就上前处理超车的人,并贴了一张罚单以示警告。又过了﹣会,看到小交警郭歆婷在巡视道路,由于跟车距离太近的,交警给予口头警告处理。随着游戏的不断继续,闯红灯和逆向行驶的人明显减少。
教师的思考:
此次骑行有了"交警"的参与,孩子们的骑行游戏有了明确的主题,游戏行为稍有改观。但是从现场的骑行状况来看,部分孩子还不能遵守交通规则,所以他们想到了用贴罚单、扣分、考驾照的方式来制止不遵守规则的同伴。孩子们能将生活中的经验运用到游戏中来。在发现撞车时,有小朋友能通过以物代物,用乌龟壳做红绿灯。孩子们的想法很有创意,我也及时地给予肯定,对于他们接下来的游戏,我充满期待。
表征游戏故事并分享,在孩子们的分享中我们发现了共性问题:大家对茗轩和峻冰超车撞人的事都有意见。于是我用提问的方式支持游戏进一步发展:如果遇到撞车事故我们可以怎么办?孩子们的意见很多:有加宽路的,有提议送去公安局的,有提议暂停骑行的,还有的说可以考驾照,考到驾照的才可以骑行,不遵守规则就扣分、收驾照。
三、活动特点及价值所在
"环境"不仅是创设适宜的游戏场地,还有投放充足的游戏材料。丰富充足的低结构材料是幼儿游戏最有力的支撑,各种低结构材料可以让幼儿自主尝试和自由摆弄,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逐步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经验的需要,提供低结构材料,支持和引导幼儿的探索。
这次的骑行不但让幼儿在游戏中提升了骑车的乐趣,体验到户外运动,而且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问题的能力与锻炼了运动的能力。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各种经验,当幼儿遇到困难时,以引导式来解决问题并重新提出新问题的方式引导幼儿进展游戏。这不但提升了幼儿自主解决问题能力,也提升了幼儿社会交际能力,从游戏中,幼儿还了解了一些交通小知识,知道了交通指挥员和驾驶证的作用,懂得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在整个游戏的过程中小朋友们能在提示和引导下,幼儿通过自主顺利找到了解决的办法,让游戏很好地进行下去。激发了他们的探索能力。
南坑镇中心幼儿园                                     二〇二四年五月    
阅读 33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