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形式:借班定人观察
观察区域:积木区
观察对象:旭旭
关切点:
1.科学领域---形状与空间关系
2.社会领域---自尊 自信 自主
游戏内容:搭建心目中的小学
活动背景
《我要上小学了》 是六月份大班的一个主题活动,孩子们经过三年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即将告别老师和同伴,进入下一阶段的小学生活。对于小学,孩子们有无限的憧憬和向往,小学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小学生是怎样上课的呢?......孩们迫不及待地想去小学,看一看、听一听、见识见识。
孩子们带着疑问,我们进行了参观小学的活动。
孩子们参观完小学后,对小学已经有了初步的概念与认识,知道了小学有大大的操场,有录课室,有图书室,还有微机室,这些都是和幼儿园不一样的地方,我们还和大哥哥大姐姐在课堂上进行了交流,让她们帮我们解答疑问。
回来后孩子们就萌生了搭建小学的欲望。在搭建前孩子们纷纷拿起画笔画下了自己心中的小学,然后再进行搭建。
搭建活动
搭建活动开始了,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的开始搭建自己心中的小学了。
这时,旭旭和小伙伴拿来积木,开始搭建教学楼,在第一层搭建完成时,旭旭和小伙伴为了测试其牢固性,旭旭用手用力的拍打了几下第一层的楼顶,发现很牢固,没有倒。于是他们开始继续往上搭建,在搭建第三层以上的过程中,他们的楼顶采用了上下两层不同方向的摆放,我问旭旭和他的同伴为什么要这样搭建,他们说:如果楼顶都是同一方向的,会比较容易倒塌,如果是不同方向的,这样会比较牢固,我们之前就这样试过。这一点说明了之前的搭建经验对大家的搭建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搭建第四层柱子的过程中出现了倒塌,可是旭旭并没有急着去把它立起来,而是有条不紊的进行自己的搭建,等到一边搭建好了,才把柱子捡起来继续拼搭。在这一过程中旭旭的情绪是稳定的,搭建活动也并不会被其他小朋友或者搭建过程中的“小问题”所影响。
旭旭小朋友在搭建教学楼第五层楼顶的时候,发现搭建楼顶的厚木板不够用了,旭旭通过观察比较选择了两块长度一样的薄一点的木板,用两块薄木板叠放在一起,正好和厚木板一样厚。同时在搭建第六层的支撑柱子时,高一点的圆柱体也不够用了,旭旭通过比较测量发现用两个短圆柱叠放在一起正好和长圆柱一样高。因为搭建的越来越高,旭旭小朋友在搭建最后一层的楼顶时变得更加谨慎小心,放木板的动作变得更轻,并且可以看到他在搭建时这次选择的是先放中间的木板再放两边,同时也在仔细观察和调整木板的对齐程度,以让整个楼体保持平衡不容易倒塌。
行为分析:
在这段视频里,旭旭小朋友一直在自主的搭建小学教学楼的楼体,搭建过程中他出现了相同的搭建材料(长木板和圆柱体)不够用的问题,他通过观察和比较,用两个薄木板叠放的方式替代厚木板、两个短圆柱体叠放在一起替代长圆柱体的方法以支持他继续进行搭建,这一行为体现了科学领域中的形状与空间关系这一关切点,并达到了台阶五的发展水平:理解图形之间的空间关系,能够通过组合替换的方法进行图形的分合。将两块薄木板组成一块厚木板,用两个圆柱体组成一个高的圆柱体,这些都体现了孩子在活动行达到了这一发展水平。同时,旭旭小朋友在遇到困难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通过探索寻找方法解决问题,对照《指南》中社会领域目标3,旭旭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能够自主承担搭建教学楼楼体的任务,遇到困难也没有轻言放弃和随意求助他人,而是先自己寻找解决的办法去完成搭建目标。
教学楼轮廓搭建完成了,接下来就是封顶,旭旭自己在两边各放了一根长木板保持平衡,又将木板分给同伴每人一根,一起合作进行封顶,两个同伴也是小心翼翼地将长木板放在上面,在两个同伴放完后,旭旭小心地调整了木板的位置,把自己手里的两根木板放在上面,又拿了一根木板立着放在一侧,作为围栏,体现了幼儿有一定的安全意识。
封顶完成,旭旭发现还缺少楼梯,用长木板在楼的一侧放成斜坡状作为楼梯,还拿来了圆柱形的积木从斜坡上滚下来向同伴分享。
楼梯搭好后,旭旭用两个拱形积木和几个圆柱积木几次尝试调整,搭出了一个索道,向同伴分享,同伴看到后提出了质疑:“小学里有索道吗?”“没有!”旭旭听到后思考了一下,于是决定把索道拆除了。
行为分析:
旭旭在这一活动中,体现了《指引》中社会领域发展观切点:自尊自信自主,台阶五:与别人的看法不同时,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并说出理由。但也能听取别人的质疑和批评。旭旭搭建一个索道后,在听到同伴质问自己“学校里有索道吗?”这句话时,进行了思考与回想,发现学校确实没有索道,于是听取了同伴的意见,对索道进行了拆除。
《指南》社会领域人际交往:知道别人的想法有时和自己不一样,能倾听和接受别人的意见,不能接受时会说明理由。旭旭以上的行为也正是体现了这一点。
教学楼搭好了, 旭旭拿了三块积木打算搭建操场的跑道,搭建跑道之前,细心的旭旭发现大门的围墙有点歪了于是就去摆放整齐。放好后,就把三块积木平铺在了地上,旭旭发现三块积木的长度不一样,于是就赶紧去寻找材料,找到了两块长度一样的长方体,但是发现积木的厚薄不一样,放好后发现高度不同,于是他拿掉厚点的积木,拿来了替换材料多米诺,旭旭将多米诺两个两个的叠放在一起,放在地面上,发现这样的高度正好一致,可是长度又不一样了,于是又在右边竖着放了一排。最后的时候,旭旭发现正好剩下一个角,长方体多米诺不管是横着摆放还是竖着摆放都不合适,就在一角放了一个正方体的多米诺,发现正好可以。放好后旭旭主动将多余的多米诺收了起来,于是跑道就搭建好啦。
行为分析:
旭旭在搭建跑道时发现三块积木长度不同,于是又找来了两块长方体积木,放上后,长度正好一样长了,发现高度又不一致,于是又找来了新的替代材料多米诺骨牌,通过不同方式的摆放与组合,终于完成了跑道的搭建。旭旭的这一行为正好符合科学领域形状与空间关系的台阶五,能用组合替换的方法进行图形分合。
旭旭在游戏的过程中,主动承担搭建的任务,遇到材料短缺的问题时,也没有放弃,而是主动寻找能够替代的材料,对照《指南》中社会领域目标3,旭旭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主动承担任务,遇到困难能够坚持而不轻易求助。
跑道搭建好后,旭旭将用不到多米诺及时收纳起来,说明旭旭小朋友在游戏过程中养成了良好的收纳习惯。
学校整体搭建好了,旭旭又找来纸杯开始搭建学校的围墙,当发现围墙马上要碰到“楼梯”时,他立马选择绕开。搭建到一半时,旭旭发现纸杯不够了,起初旭旭想用透明的盒子代替,可是盒子太少了根本不够用。这时,他把他的同伴喊来,同伴问:“为什么要用这个呀?”旭旭:“纸杯不够”,同伴说:“你可以用这个呀”说着指了指易拉罐,说着旭旭直接把易拉罐的盒子搬了过去,同伴也去帮忙搭围墙了。很快易拉罐也用完了,旭旭找到了雪花片,他想把雪花片立住,尝试立了几个后发现根本立不住,这时同伴找来了可以立住的积木,他选择采纳了同伴的意见。同时又把没有用到的雪花片及时进行收纳整理。
行为分析:
旭旭的这一行为说明孩子具有较强的合作意识与观念,也知道在材料不够时会主动寻找合适的替代材料,最后用三种材料完成了围墙的围合。在此过程中,旭旭两次采纳了同伴的意见,第一次是小朋友提出用易拉罐时,第二次是发现自己找的雪花片立不住而采用木质积木时,经过三种材料的围合最后终于成功将围墙围合成功。这一行为符合社会领域—建立人际关系,台阶五与他人为一个共同活动分工合作,能与他人讨论或征求他人的想法,整合意见,决定共同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合作游戏。旭旭又能把多余的雪花片及时收纳,与前面收纳多米诺骨牌一样,两次的及时收纳说明孩子的习惯养成不是一朝一夕,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养成的。
分享表征
支持因素
1.孩子们前期参观了小学,对小学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本次搭建活动提供了前期经验的支持。
2.有足够的辅助材料进行支持,在搭建最后的围墙时,孩子们在纸杯不够的情况下选择了易拉罐进行围合,易拉罐不够时又会寻找其他不同的替代材料。还有在搭建彩虹🌈跑道时,也选择了用小的多米诺骨牌进行替代。
3.孩子们的前期搭建经验,在搭建的稳定性上,孩子们会用手拍拍进行测试,并且在六层教学楼的搭建上,采取了每个上下两层不同方向的摆放,孩子们在日常的搭建中知道了这样搭建多层垒高的物体,稳定性会更好,更不容易倒塌。
4.同伴的支持,在活动中孩子们多次进行分工合作,当遇到问题时同伴也是及时的提出意见或者给予支持。
限制因素
孩子们对小学的了解较少,只是了解了各个功能室,感受了小学的操场,对小学里面的内部构造不太了解,以至于孩子只是搭出教学楼主体,操场,楼体等常见事物,而对教室里的桌椅板凳等都没有搭建,说明孩子的这方面经验还是欠缺。
教师支持策略
1.教师可以把我们的教室布置成小学教室的形式,让孩子们提前感受了解小学的哥哥姐姐们是如何在课堂中上课的,做好衔接。
2.教师将孩子们参观小学的图片资料投放到区里,或者在分享活动时仔细引导幼儿回忆参观小学的情景,让孩子们根据图片内容或者自己的回忆对各个功能室、教室等内部设施及构造进行细化,如:教室里面搭建桌椅、黑板等,微机室里搭建桌椅及电脑等等,丰富自己的内部搭建。
3.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里有哥哥姐姐的可以给小朋友们说说小学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说说小学的趣事,让孩子们对小学生活更加了解。
4.教师提供足够的有关倍数关系的积木组合,让孩子有更多可以选择的空间。
供稿:唐迎雪
编辑:唐迎雪
审核:王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