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护理服务,改善就医体验】系列活动之——“假如我是患者”

全科医学科
阅读 153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有人曾说

与人相处

最大的距离莫过于

近在咫尺却犹如天涯!

因为我们生活中缺少了“理解”二字

在医患关系时有紧张的今天,患者与医生、护士之间需要更多的沟通和理解。

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如何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是护理人员永恒的追求。

        为增加护患之间的理解与信任,提高患者满意度,我科开展了“假如我是患者”之体验活动,真正体会感同身受。

场景一:办理住院

      今天作为一名健全的人,我躺在病床上,去感受假如我是一名病人,当我托着病痛来住院时, 我需要的是什么?

        我想我需要的是能够让我信任的一群白衣天使,能够让我放心的把自己交付给她们。

        如果这个时候迎接我的护士面带微笑,语言和蔼,会大大的缓解我的心理压力,增加信任感。

        

       当我听到此人自称是我的责任护士时,我想让她先把我推到病床上休息,并且可以尽快安排医生为我就诊,而不是介绍病区环境和繁琐的住院流程……

       我的责任护士细致耐心给我解释:“我们的入院流程是对您病情的初步了解,也便于我们将您病情的详细信息传达给医生,以便更好的诊疗。”作为病人的我理解了,也就不排斥了。

        体验过后大家一致说:“多去理解理解病人,多为患者考虑考虑,生病的心情总是难受的。” 我们也常说“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通过体验,在以后工作中我们需根据病情合理办理住院,急病人之所急,对病重患者先诊疗后办入院,减轻患者的痛苦,缓解他们的压力,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场景二:踝泵运动指导

       介入手术后,制动患者较多,为预防因长期卧床可能导致的静脉血栓,我们教会病人踝泵运动,但有些患者不理解,认为做这能有什么作用呢?

        首先护士告知我踝泵运动的意义,接着我亲身体验了一番,当躺在病床上那一刻,感觉自己就是个病人,心里是惶恐、是不安。

       过程中有不适和紧张,但经过护士们平易近人且耐心的指导,询问以及她们亲身示范,放下固有的戒备心理,整体体验感还是很不错的。

         通过体验,提醒我们在以后工作中遇到问题,要学会反问自己假如我是患者,我希望护士怎么做,学会换位思考,还要多与病人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提供更多的帮助。

场景三:为肺栓塞、下肢静脉血栓置管溶栓患者行术后宣教

        经历手术的忐忑后,看着僵硬、肿胀的下肢,我又焦虑不安,因害怕疼痛而不敢活动肢体,不知道何时才能迈出术后的第一步,我想出院,我想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此时,我多么希望医生护士能继续帮助我。

       从术后第一天开始,护士一对一对我进行功能锻炼指导,并进行现场肢体摆放,护士的耐心、细心,使我了解手术后我需要注意什么,怎么能尽快下床活动,让我更加坚定的配合每一次治疗,每一项操作。但在体验中,我的舒适度并不高,枕头垫底靠不住,腰里酸困难受,护士询问后,换上三角翻身垫,终于是踏实稳当了。

        通过体验,才会感同身受。术后溶栓导管放置的位置不同体位摆放就略有不同,这直接影响到溶栓效果及患者的舒适度,为防止术后并发症和增加患者舒适度,患者翻身时后背放置三角翻身垫,侧卧时空虚部位要有软枕,这样就不会酸困,摆放体位时动作轻柔,询问患者是否舒适,疼痛是否可耐受,要以病人的第一感受为主。

        活动最后,护士长进行总结:了解才能理解,换位才能交心,这次特殊的体验,让大家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感受每一项操作,每一次细微的心理变化以及需求。真正体验过后才知道其实任何一项操作都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舒适。一次耐心的倾听、一句鼓励的话、一个善解人意的微笑都可以让患者获得慰藉。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烂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疼痛,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让我们用这段温暖的文字为今天的感受画上句号。

撰稿:窦小春

审核:李静    王萌

阅读 153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