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推广促发展,研讨交流共成长——记“一核二新四翼”课题实践研讨推广活动

水之道
创建于06-25
阅读 32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诗歌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五育融合的载体,是真善美的化身。一首首童诗的背后藏匿的是一颗善于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更是对生活充满热爱的心灵。

      为了激发孩子们对儿童诗的兴趣,培养孩子的观察、想象、思维及表达能力,同时提高教师们的诗教水平,海口观澜湖华侨学校《 小学诗歌创意写作“一核二新四翼”教学研究与实践》省级课题组于2024年6月24日上午在海口市滨江英才小学举行研讨推广活动。当天课题组全体成员及滨江英才小学语文组的所有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首先由课题组主持人陶芹老师执教儿童诗创意写作课程《开心问答》。“树叶不动的时候,风在哪里?”“湖,是站着不动的水吗?”陶老师用一连串的有趣问答与孩子们拉进距离。

我们一起来品读匈牙利诗人哈尔什的《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听完了诗歌,相信大家和我一样都是个好奇宝宝,心中充满了各种各样无厘头的谜题,就像诗歌中所描述的那样,小到树叶鱼儿,大到白天黑夜。”

     陶老师借助优秀童诗,帮助孩子们学领会童诗创作的三要素: 有理、有趣、有情。感受童诗的节奏美,意境美,体会诗歌中丰富的想象力。练习诗歌的问答方式,能够写出充满趣味性和想象力的童诗作品。

     儿童是生活在诗里的“原住民”,他们的想象天真、丰富、灿烂而纯粹,语文课堂应该珍视、呵护儿童的这种特性文化。我们要做的就是触发童心童趣,滋养儿童诗心诗性,让儿童用这颗诗心去观察、思考、想象和表达。

    指导孩子欣赏、创作儿童诗,并不是让孩子都成为诗人,而是让孩子们带着一颗“诗心”,将自己融入社会,融入生活,从而学会观察、思考、想象,并学会表达。

      陶老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引导学生在一段段精彩诗作的诵读、赏析、仿写、创编过程中,感受“理、趣、情”,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讨论、交流、创编、赏析,在教学中,将目标定位为“聚焦奇妙,关注表达”,根据孩子们年龄和认知特点,释放儿童的想象力,通过事物与事物的碰撞,引导学生想象可能碰撞出的新事物;利用儿童的想象唤醒儿童内在的诗性。为孩子的人生开启诗情画意的航程。

     通过赏析童诗,感受诗歌中奇妙的问答,通过写诗、评诗,学会诗歌中不同的问答方式。

      山是仙山,水是灵水,儿童好奇的目光把这个世界照耀得无往而不美。来欣赏我们的作品吧!

    孩子是天生的诗人。他们的诗歌灵性来自于春风吹开的花瓣、清风横笛下的月光,以及蝴蝶翅膀扇起的暖风……

      儿童诗就像一棵棵蒲公英的种子,当它在童年的天空轻舞飞扬的时候,快乐便不时地涌上心头,像一条久违的河流在无边流淌。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随后,由海口市滨江英才小学的教研副主任刘瀚霞老师主持教研活动。

      接着,课题组主持人陶芹为大家带来了名为《诗意童年,悦享经典》的微讲座。她以近年来在本校开展的儿童诗歌创意写作教学活动为例,向老师们介绍了儿童诗情境教学法教学实践研究和创意写作研究成果,目的是福慧广大学生,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激发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这场微讲座,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为老师们提供了关于儿童诗教学的全面指导和建议。

       最后,海口滨江英才小学教导主任容玛丽为本次研讨活动做总结发言。她高度肯定了观侨的老师们在童诗创作课程与教学资源方面的实践与探索。童诗创写,就是要像观侨老师们一样,让孩子们在学校里读童诗,在生活中有童心,在课堂上展童趣。诗教不仅对孩子的品行有重要的影响,对营造浓郁的诗意校园氛围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课题组成员以理论学习为先导,以实践探索为重点,关注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的童心,砥志研思再前行;期待各合作学校落实推进课题研究,提炼实践策略,物化研究成果,结出累累硕果!

     儿童是诗,诗是儿童,一首首稚嫩的诗歌,一颗颗天真烂漫的童心,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意境,在孩子的心田里,播下一粒诗歌的种子,不久的将来,定是一片繁花似锦!

阅读 32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