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输在家庭教育上》· “吼”式陪伴伤孩子太深  —灵武市第十三幼儿园小三班亲子共读活动(2024年春季第六期)

十三幼动态
创建于2024-06-25
阅读 84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教育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不是短跑。父母的耐心和坚持是孩子成长道路上最坚实的基石。每一步都凝聚着爱的付出,每一次陪伴都是无声的教育。

     孩子的眼睛是最真实的镜头,他们记录着父母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情。在孩子的世界里,父母是最初的榜样,是他们模仿的起点。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孩子的求知欲。父母的角色不仅是教导者,更是激发孩子内在潜能的引导者。

不输在家庭教育,亲子阅读活动

“吼”式陪伴伤孩子太深

     亲子阅读开始前,杨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孩子犯错了家长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先让家长思考,在相互分享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

     煜宸妈妈说:平时孩子调皮或犯错都是先口头教育,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如果还是不改正就严厉教育。

      胡郡乔妈妈:孩子平时犯错,先问清楚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在给孩子讲清楚利害关系,随后对孩子进行引导教育。

       杨梓煜爸爸:梓煜也是一个比较听话的孩子,在家里孩子也特别会看大人的眼色很少犯错,孩子有时候犯错了,先要看孩子犯错的大小,如果是小错就口头教育,让孩子改正,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犯的错比较严重,先严厉教育,没有改正的话就收拾一顿。

     随后家长和孩子进行阅读活动,爸爸妈妈们轻声为孩子们讲解书本里的小故事,让孩子们听一听故事里的爸爸妈妈是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

       王梓航妈妈阅读心得: 家庭教育对一个孩的成长至关重要,可怕的是作为孩子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教子方法,读完“不输在家庭教育”这本书感觉自己做的确实不够好,或许有时一着急就会吼孩子:看到孩子伤心流泪时又后悔难受,是方式方法不对,但是对孩子幼小的心灵是一种极大的伤害,以后要注意教育方式对孩子要有耐心,即使生气也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低声教育",要做到1.不指责、说事实、不埋怨、说方法。2.换一种表达方式,告别尖酸与挖苦,对孩子多一些理解,多一点耐心和温柔,一定会收获不一样的亲子关系。

     张煜宸妈妈阅读心得: 所有的大人都曾是小孩。对孩子多一分理解,多一点耐心和温柔,把"你"换成"我",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把愤怒的指责变为孩子容易接受的教育。父母要做到以身作则,自己做错了也要道歉。对孩子要多鼓励,多表扬孩子,孩子犯错了父母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才能更好的解决孩子的问题。

     刘鸣雅爸爸阅读心得:别用情绪失控的方式错爱孩子,孩子犯错时家长要心平气和的来指出孩子的错误,提出不能这么做的原因,不能在孩子犯错后就把失控的情绪凌驾在孩子身上。

      身为家长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打骂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你怎样对待孩子,他也会这样对待别人,所以要给孩子提供稳定的情绪价值,情绪环境,让他以后待人谦和,而不是像一个炮仗,有一点不如意就被点燃,这样会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

      杨梓煜爸爸阅读心得: 不能因为孩子习惯性犯错误去责怪吼孩子,因为好习惯和坏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作为父母应该慢慢引导,根据孩子的性格习惯采取对应的教育方式举例子的方法,让孩子自己去体会辨别。

       胡郡乔妈妈阅读心得: 通过这次活动,更加认识到与孩子沟通时,沟通方式的重要性,和孩子说话时,应试着放低声音,不要"吼"式教育,尤其在孩子犯错时,我们应该尽量控制住自己的情绪,避免与孩子发生冲突做到:1.不指责,说事实;不埋怨,说方法2.换一种表达方式,不挖苦孩子3.用爱来引导,用规矩来惩戒,只有做到这些用平静的语言,孩子才会更听话,通过低声教育孩子才可以重视自己的错误,不会因为害怕父母而产生逆反心理。以后要学会低声教育,用温暖的话语代替锋利的指责。

      邓逸轩爸爸阅读心得:孩子犯错不指责,说事实、不埋怨、多教方法、多鼓励、多表扬,但也不能推卸责任,换一种表达方式多和宝宝沟通,不能一味的吼孩子,要建立孩子的自信,对孩子多一份理解,多一份耐心和温柔,家长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告别打骂催吼,学会“低声教育”因为爱,所以我们要好好说话,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秉承”棍棒底下出孝子,打是情骂是爱等等。但是实际上是这样的吗?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在正确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吼”本身就是一种语言暴力。或许第一次吼叫,你想要小孩做的事情就马上奏效但是这种吼叫式教育将父母和与孩子的关系变成了对立,没有让他们处于对等的地位。它会让孩子产生恐惧心理,对亲近的人慢慢失去信任。而且这样的教育会让孩子成长中造成一种心理,会认为我声大我就有理。 孩子以后长大了,他也会模仿,他也会学习。而且孩子被吼久了会越来越不“听话”。这是因为孩子已经把家长的吼叫作为判断自己行为对错的依据。

    今天分享低声教育,让我们学习换一种方式跟孩子好好说话,父母不同了,孩子也就不同了。

编辑:杨佳慧

审核:王蓓芝

阅读 84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