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份,由于懒惰的原因,读书进度比较慢,但收获依然很满。
1、朱安出生于富裕人家,接受的是裹足、不读书的传统教育,成人后嫁给周树人,坚守“生为周家人、死为周家鬼”的从一而终的旧道德观念。孝敬婆婆,伺候丈夫,节俭持家,为人善良……完全称得上是一名优秀的良家妇女。
只可惜旧传统的束缚,以及嫁了一位后来成为大文豪的丈夫,使得她的人生更显悲凉。
当然,也正因为她是鲁迅的妻子,我们才了解了她,并且更进一步了解了那个悲苦的时代。(四星)
2、《XXXXX》(《shssj》)(五星)
3、作者经历过抗战、内战,最后因为连带关系成为政治难民,离乡背井来到美国。他在60多岁时开始撰写这本回忆录,历时三年经过不断修改与重写,最后定稿,并束之高阁,明确必须在他逝世后才能翻译出版。作者于2000年元月(82岁)去世,当年末这本书终于问世。
作者通过这本书追忆了大半生的人和事,讲述了自身学术奋斗的历程,形成了将历史的内在逻辑和当下作比较,从而对未来社会走向作出长远判断的“大历史观”。
书中提到的很多著名人物的故事,读来很有新鲜感。同时作者也表露出对部分同事、合作伙伴的怨言和怒气,以及在欧美主流学术圈挣扎的种种冷遇和艰难。另外从“大历史观”的角度来分析和阐述国共内战的成与败、美国和中国的比较等等,都令人耳目一新。最后作者也提到了他的那本著名的《万历十五年》,这本书的出版不仅改变了他窘迫的生活,更为他奠定了著名华裔历史学家的地位。
整本书的阅读感受是,前半部分通顺流畅,后半部分比较艰涩,这也许是我对一些学术理论不了解的原因。我有时在想,如果作者直接用中文撰写这本书的话,是不是读起来会更流畅点,也更容易理解一点,就如译者在“译后记”中所说:黄仁宇的中英文俱佳,对译者更是莫大的压力,有时不免想到:如果他能自己用中文写回忆录就好了。(四星)
4、印象中这应该是读完的第一本沈先生写的散文,虽然书很薄(纯粹只有《湘行散记》),140余页,但沈先生质朴、清新的笔风,以及他对家乡的情感,着实吸引了我。
散文主要记载的是作者坐着小船一路沿江经过家乡的山山水水,所见所闻,以及各种形形色色的人物,还有作者在见情见景时对过往的回忆。作者写湘西的美景、奇人,字里行间可看出他对这片土地和人民的热爱。
散文的意境非常美,读完让我产生想乘船沿着沈先生笔下的沅水去走一趟湘西的念头,希望这个念头能早日实现。(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