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作为农耕文明中最重要的节点之一,承载着农人对丰收的美好愿景和辛勤劳作的期盼。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春耕已不再是简单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科技的加入,正让这一古老的活动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让农业生产更加精准高效。通过对气候、土壤、病虫害等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农民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制定科学的种植计划。同时,大数据还能帮助农民实现精准施肥、精准用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无人驾驶的拖拉机、精准播种的播种机、高效灌溉的滴灌系统……这些智能农机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减少了人力成本,还实现了对农作物的精细化管理。例如,智能播种机能够根据土壤的肥力和湿度,自动调整播种的深度和密度,确保种子的最佳生长环境。以保证农户收益,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互联网+农业的模式创新,为春耕带来了更多可能性。通过电商平台,农民可以将自家的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实现产销对接。这不仅拓宽了销售渠道,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此外,互联网还能为农民提供及时的市场信息和农业技术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种植难题;同时在科技的助力下,绿色春耕的理念得到了更好的实践。通过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农民可以有效地防治病虫害,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兴农强农,人才是关键。今年立春以来,全国累计已有近25万名农技人员奔赴田间。广大农技人员走出实验室,深入一线,在田间地头与时间赛跑。他们开展送技术上门服务,聚焦各种“疑难杂症”,现场“坐诊”、精准“揭榜”,通过面对面地授、手把手地教,不仅帮助农民在生产上开源节流,更是化解了数不清的难题,切切实实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的知识技能和水平。
时至今日,农业生产已逐渐告别“靠天吃饭”。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挑稳挑好科技这一“金扁担”,必须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我们才能在仓廪殷实、粮安天下的大道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