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20221021242 程奕灵

指导教师:马奋芹

子虚拟教研室组员:陈仕豪  叶平鑫

yl
创建于06-24
阅读 21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第一阶段:集体磨课备课。

课前导入和目标设定: 在课程开始前,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前置知识或引发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当前课程的重要性和目标。

课堂评估与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评估(如问答、小测验、课堂讨论等),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学习进展,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学习路径和资源支持: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需求,设计差异化的教学活动和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自主学习与目标设定: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他们能够自觉地设定学习目标、规划学习进程,并反思自己的学习效果和策略。

课后总结与反思: 通过课后总结和反思,与学生共同回顾学习过程,评价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

05:55
02:43

第一,猜测。

通过出示一个角形,让学生说知道三角形的知识来引出三角形的内角的概念,让学生自由猜测,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引出课题,以疑激思。

第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提倡学生做数学用亲身体验的方式来经历数学,探究数学,这要求老师首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研究材料,以及充裕的时间,保证学生能真正地试验,操作和探索。

这一环节我设计为以下三步:

1、操作感知。

组织学生通过算一算初步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根据学生特点,为了节约学生上课的时间,作为预习作业,我提前让学生在家里自制钝角、锐角、直角三角形,并测量出每个角的度数,写在三角形对应的角上,也填在书上的表格里。这时直接让学生计算,学生汇报计算结果,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有可能大于180或小于180甚至等于180,只要相对合理(允许一点误差)都给与肯定。这时可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强调在排除测量误差的前提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有困惑,有疑问,而正是这些困惑激发了学生更强的探究欲望,正是这些疑问,使得合作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

2、小组合作。

针对探究过程中不同思维能力的学生,要做到因材施教。对于得出结论的学生要鼓励他们思考新的方法,对于无法下手的学生,要启发他们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我们可以把角合起来看是多少?能用什么方法将三个角合起来。在探究学习中,老师只是起一个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不断地深入探究,尽可能用多种合理的方法,验证结论。

3、交流反馈,得出结论。

学生完成探究活动之后,在有亲身体验的基础上,我将选择不同方法的代表,在展示平台上展示自己的探究过程,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我关注的不是学生最后论证的结果,而是学生思维的过程。学生可能通过:拼一拼、折一折、画一画的方法,验证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并通过观察对比各组所用的三角形,是不同类型的而且大小不同的,发现这一规律是具有普遍性的,对于任意三角形都是适用。在学生探究之后,我用重新演示了3种方法,让学生有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

第三阶段

阅读 21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