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写给父亲的文字
我的童年是在长江边一个叫羔羊山的小村子里度过的,跟所有的乡村孩子一样,我们漫山遍野地奔跑,吃野果、野菜,甚至生吃豌豆、胡豆、鸟蛋、蜂蛹……但凡山上长的,几乎都吃过。
从我七八岁开始,母亲就常年在外做生意,一年当中,我们一家四口在一起吃饭日子加起来不超过十天。父亲很不容易,要上课,又要种田,还要照顾我和弟弟。我们从未吃过一顿现成饭,乡村学校是没有午休的,每天放学回家已是下午两点。父亲忙着去地里,我和弟弟负责做午饭,能够在下午三点吃上饭是很难得的。吃完饭,收拾好,我和弟弟的第一件事便是做作业,父亲又得去干活。做完作业,我们姐弟俩就下地帮父亲劳动,父亲给我们布置学习任务便在劳动中进行:锄地的时候背公式,栽菜的时候做口算,做饭的时候背课文,割麦的时候就口头作文……天黑透,我们才精疲力尽回家,只想睡觉。父亲问,做饭吗?我和弟弟都困了,常常异口同声:不想吃。于是,我们很多时候一天只吃两顿饭,父亲也在那时胃病留下的。等检查完作业,我们倒是睡了,父亲却还要备课,批改作业,不论冬夏,他总要熬到深夜……日子忙碌而充实。从小到大我们和母亲聚少离多,但另一个人却在我们的童年生活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那是我的父亲。
父亲是个老实勤快的人,认识他的人都这样评价。但在我的心里,除了这些优点之外,他还是个别样的父亲——脾气极好、任劳任怨、做事周全、对人热心、谦逊诚恳但思想又不呆板陈旧,开明还有点幽默。
他从不居高临下以家长身份命令我们,可能是教师的原因,在学习上,要求必须要有计划,他让我们自己制定每周计划然后修改。周一默写生母韵母、听写生字;周二背数学公式;周三做语文课外读物;周四做数学一日十题;周五比赛珠算,周六写作文,周日看三本课外书。只要没有特殊情况,每天的任务必须完成。我的生字是一次听写十课,如有错误,便要全部重来。有一个冬夜,快十二点了,冷得我跺脚,好不容易写到第十课,眼看胜利在望了,却不小心写错了一个字的笔顺,我心里咯噔一下,完了,又要重来,当时心里不知道有多怨恨他的苛刻。后来,我无意中翻到一本红色的笔记本,上面记着:蓉,第五册1-10课,第一次听写错七个,邀、厦、伐……第二次,全对。强,第四册1-5课,第一次错九个,置、漂、藏……第二次错五个……第三次……密密麻麻,全是我和弟弟每学期、每周、每一次的错字、错题……那一刻,我对他的怨恨全然消失了,剩下的,只有感激!每日,必定是在检查完作业后,由他亲自打开电视机让我们看,我和弟弟是不准碰的,所以家里买了电视好几年,我们姐弟都不会开。
家事也是根据情况协商分配,父亲负责地里的活儿和挑水;我负责做饭洗衣服;弟弟负责给我打下手和扫地。当然,这些分内之事是可以通过比赛分一点给别人的,我们三人常常比赛珠算和乒乓球,输了就要帮对方做事。为此,父亲专门在我家院坝里砌了一个乒乓球台,父亲虽然球技最好,偶尔也输,然后笑嘻嘻的帮我们做事,尽管他的活已经够多够累了,但他总要以身作则,不许弟弟有耍赖的借口。那会儿,父亲每周末都到进修校函授学习,准备考上师范学校的短训班,好从民办教师转成公办。其实,他哪里有时间看书复习?但他就是能想出办法:把重要的知识抄在一张张纸片上,叠成小方块,这样,那几本厚厚的书变成了几百张小纸条铺满了他睡席下面的稻草。随时他的衣兜里都塞满了这些纸条,外出走路的时候、等车等船的时候、地边休息的时候……他都会拿出来看,记完几张又去换几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在我念高中的时候,他转成了公办教师。后来我也学着他的样子,把重要的东西写下来揣在身上,利用零碎的时间去记,但我改进了一下子,把纸条变成了用废纸订成的小本本,便于保管,英语、历史、语文、地理、生物……我都是这样记的。
父亲的爱总跟别人不一样。每次外出回来,他通常不走便捷的大道,而是在山间没有路的地方迂回绕远,最后回家,总能掏出一大包红通通又大又甜的野果子给我们。据他后来“透露”,他已“掌握”了一条“秘密通道”,可以搜罗山上所有野果。即便在没有野果可吃的季节,他也从不让我们的企盼落空,总要设法从兜里“变”出包子、油条、李子、香蕉……我们家境不算宽裕,但每年“六一”和元旦,他一定要带我们去城里翠屏公园的儿童游乐场玩,会买从未尝过东西给我们吃,奶油蛋糕、巧克力豆、荔枝……这些东西对于当时的农村孩子来说简直是奢侈品(我的老公上高中都不知蛋糕和香蕉是什么味道)。父亲有他的理由:虽然我们没有钱,每次只能买一丁点,但新鲜的东西一定要让你们尝尝,如果不好吃,那以后不必再买,如果觉得好吃,你们要记住,努力学习,将来自己挣了钱,可以买来吃个够。
每次进城,父亲都不让我们就近坐车,而是带我们步行两个多小时到白沙湾才坐车,对此,他也有充足的理由,叫做“一举四得”:可以锻炼身体;可以省钱;可以欣赏风景;可以给我们讲故事。直到现在我还记得,有一次,从家里出发的时候他就开始讲一个故事,直到我们走到白沙湾,整整两个半小时才讲完。那个故事是《最后一个落网的少将特务》,我惊讶于父亲的滔滔不绝,怎会记得那么长的故事?他说,谁叫你不爱看小说呢?从此,我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看小说,尤其是侦破、推理、悬疑的。并且,在后来的半年里,我偷了父亲的钥匙,看完了他收藏的一柜子和一箱子小说,害得我六年级的时候成绩下降,被老师骂得不少。每次坐公交车,我和弟弟都知道,哪怕我们是第一个上车,只要车上有老人,我们俩就不会有座位,父亲说,哪有让老人站着小孩儿坐着的道理。
父亲对我和弟弟总是一视同仁,家务平分、零食平分……提倡我爱护、监督弟弟,却从不要求我让着他,对就是对,错就就是错,奖惩分明,弟弟从没因为是幺儿而得到过比我多一分的宠爱,调皮的他受的罚、挨的打反而比我多。记得有一次,因为他没叫我姐姐,而是喊我“刘大娃儿”,被罚洗了三天碗,父亲是要让他学会尊重别人、学会长幼有序,所以,现在这小子长大了,虽然做家务有点懒,不过,在其他事情上还是比较能吃苦耐劳,为人处事、孝顺长辈方面也还不错。
父亲总是奉行着谦虚忍让,与人为善,宁愿亏自己也不亏别人。每当有乡邻要和我们换地换田,哪怕是别人求我们,他也总是用好的、多的田地去换,每次别人都是眉开眼笑地离开。对于这一点,我不是完全接受,但是在往后的生活里,父亲的教诲让我幸福而快乐,我的公婆把我当亲闺女,老公常常嫉妒他的两个姐姐对我比对他好。
……
童年早已远去,其间值得回忆的,纵使我毫不吝惜笔墨也道不尽万分之一二。那些年月里,我所得到的,远远多过我所失去的,倘若我在那中间学得了半点好脾气、半点好习惯、半点好人品,功劳全在父亲。他竭尽所能用自己平凡一生的熹微之光照亮我们前进路途,而我,借这微光受益半生,却不曾用过一句言语去赞美他——我的父亲。如今看来,无论做人处事、自强自律、教育晚辈……我的修为与父亲相比,差之千里。他能做到的,我是远远做不到的。
但是,我会用尽一生将这微光递给我的后辈,让他们把这细微的光芒洒向夜空,汇成漫天的星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