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升空了》

大二班自主游戏

♔ 陈小喜
创建于06-24
阅读 33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一、活动背景

      开学以来,我观察到我们班孩子最近的游戏水平忽上忽下,搭建方式太过于简单,便去搜寻了一些新颖创新的游戏图片供孩子们欣赏与学习。到了第二天户外游戏时,孩子们的游戏发生了新的变化,利用组合搭建的方式建成了初型的火箭,由此与火箭的缘分便开始了。

 二、活动内容与过程实录

(一)火箭初搭建 

晨熙独自一人用垫子接连竖立起来,想要搭建火箭,他已搭建完两层,嘉乐和晨煜被吸引过来了,便立马跑去搬凳子和垫子,嘉乐站在凳子上想要把垫子搭上第三层,两人一起合力,只能撑住垫子的一边,于是嘉乐跑到火箭中间去帮忙,想要撑住垫子的两边,让它能稳稳的搭建上去,可是还是倒塌了。

02:34

      三人一起撑住垫子,成功的放了上去,火箭的第三层搭建完成。开始搭建火箭头,但没有人一起扶住垫子还是搭不上,一个人的力量太小了,顶着垫子爬上去,没成功,结果垫子被在火箭里的其他小朋友弄倒了。

       又开启了新一轮的搭建,到搭建火箭头时,晨熙自己想的是搭建一个尖尖的火箭头,可是谦谦把垫子平着放了上去,晨熙便自己上去拿走垫子,垫子又被其他小朋友弄倒了。

教师思考:从幼儿的合作意识来看,搭建超过自己身高的火箭是困难的,并且一人难以完成,其他幼儿的合作意识没有很强烈。

游戏后一对一倾听中,小朋友与我分享火箭搭建时遇到的困难--垫子总是倒塌,于是我们展开了游戏讨论。

    哲瀚:垫子不够稳定,火箭就会倒。          

      素语:我觉得垫子没有放稳倒了。

      谦谦:垫子太轻了。

      子玥:我觉得是建得太高了。

     晨熙:我在搭建的时候,志泽和智耀总在那个火箭里面玩,然后就倒了。

     针对原因也找出了相对应的办法:

    1.可以用胶布粘住

    2.在火箭里面放梯子,周围用轮胎抵住

    3.把四面的攀爬梯放里面

    4.几个小朋友一起搭建,这样力量会更大,不要偷懒

教师思考:今天的游戏过程不是很成功,游戏伙伴的不团结以及材料的摆放位置导致了问题的出现,在游戏中同伴的合作是很关键的,一个人是很难完成游戏的搭建,必须团结合作。

(二)火箭头该怎么搭呢?

      孩子们通过昨天的游戏讨论,对于今天的搭建有了新的改变。火箭的四周全是围满了梯子,对比昨天屡屡失败的搭建,孩子们今天多了好几个人手帮忙,谦谦负责扶住垫子,杨晨熙是主力军,罗哲瀚则负责两边跑。在完成第四层搭建的最后一步,博洋站了起来,把垫子对齐,这样第四层也顺利完成。罗哲瀚也开心地大喊道:“四层已经建完!”

01:40

教师思考:这次的搭建我发现幼儿的合作意识完全体现出来,知道自己的游戏目的是什么,并且也知道需要多人才能完成,团结合作在孩子们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知道合作的重要性。

      那火箭头该怎么搭呢?杨晨熙最想要搭建一个三角形的尖尖的火箭头。罗哲瀚说着:“我脚都发抖了。”谦谦见状立马说道:“那让我来。”谦谦直接站上梯子,把垫子举高,往前一扔,垫子完好地搭在最顶上,经过大家的努力最终也没有搭成三角形的火箭头。

05:11

      游戏后的一对一倾听中,他们认为今天第四层的搭建是一起合作共同完成的,但是对于火箭头的搭建他们也很困惑。

      针对困惑开展了游戏讨论,孩子们提出新的想法:

    1.可以先把三角形的垫子摆好,然后两个人抬上去。

    2.可以多点人一起站在梯子上,然后我们一起搭上去。

教师思考:幼儿没有因为上次游戏的失败而放弃,而是积极寻找失败的原因,并能够讨论出可实施的办法,体现出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学习品质。幼儿讨论出来的想法也是在合作的基础上,这会是游戏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

(三)火箭终于搭好了!

      最近连着几个礼拜的天气总是下雨,趁着下午晴朗的天气进行户外游戏。

教师思考:由于最近天气的原因,火箭游戏搁置了一段时间,可是这并没有影响到孩子们的游戏进程,反而很快速地搭建,幼儿之间的目的性是一致的,幼儿的游戏状态依然是认真、专注的。

      在谦谦站上梯子准备搭建火箭头时,我发现他并没有佩戴头盔,地上也没有放置垫子,站在梯子上也是摇摇晃晃的。经过老师的提醒,孩子们铺上了垫子。谦谦发现梯子离火箭距离有点远,于是自己转换了人字梯的位置,将距离缩短。

教师思考: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明显的出现了安全问题,我介入了游戏,提醒孩子们安全问题,幼儿的安全意识还有待加强。谦谦根据游戏情况及时调整梯子的摆放方向,说明幼儿思维是活跃的,能够知道这样摆放离垫子的距离更近。

      谦谦和罗哲瀚站上梯子,两人合力将垫子成功放上,罗智耀在一旁指挥并且扶住下面的火箭。到了最后一步——火箭头的搭建,此时罗哲瀚说:“也没有人来帮我”,谦谦立马跑来一起帮忙,志泽也一起帮忙。而智耀喊着:“快点扶着,他们已经在搭建顶层了。”,通过几个人的努力合作,终于火箭头搭建成功,孩子们嘴里说着:“yes,终于搭好了”,围着火箭环绕一周,孩子们真是开心激动!

04:29

教师思考:幼儿与同伴之间表现出的默契合作我感到惊喜与开心,体现出幼儿游戏经验以及合作经验的丰富。

      游戏后的一对一倾听中,孩子们都分析了今天成功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勇敢和共同合作,才促成了火箭的成功搭建,也在为下次的火箭搭建想一个厉害的搭法。

      在游戏分享时,其他幼儿都对火箭组幼儿表示了称赞。

     依晗:他们之前都是没多少人合作,今天他们很团结,很快就搭建成功了。

     素语:我发现谦谦和哲瀚很勇敢,站在这么高的梯子上。

     谦谦:我觉得这没什么,不过今天很成功搭建了,很开心。

教师思考:今天的团队合作非常精彩,非常顺利,当火箭搭建完毕时孩子们表现出喜悦的情感以及成就感。对比前几次的游戏,我可以直观的看到孩子们能力的提升,游戏经验的不断增长,对于材料的特性也非常熟知,能够灵活运用在游戏中,在游戏分享时孩子们提出了下一次的搭建--在一旁搭几个小火箭。我认为普通的垒高搭建不是大班孩子该出现的游戏水平,他们的游戏技能还可以被激发,至此我决定启发孩子们用不同的材料搭建火箭,比如积木、轮胎。

(四)积木火箭

      片段一:谦谦、晨熙几人用积木开始搭建火箭,用半圆弧形的积木围成了火箭,孩子们纷纷运来积木材料,罗智耀在一旁搭建火箭基地的围栏,文志泽和谦谦在搭建火箭,用三角形积木、圆弧形积木、圆柱体积木没有规律的拼装,最后拼出来的火箭是歪的,各种积木随意摆放。

07:52
01:23

      游戏后一对一倾听中,孩子们对于火箭的造型不是很满意,认为是歪的。

      在游戏分享时,孩子们对于火箭的造型进行了讨论。

      妤婷:我看到的火箭是笔直的,细细的长长的,他们的歪了然后也很矮。

      智耀:我觉得我们的火箭是歪了,只不过还有点小,我下次要建大点。

      晨熙:是因为我们不知道火箭长什么样子,只看到过一次。

      针对火箭歪的问题,我带来了《飞船升空了》图画书,孩子们清楚地了解到火箭的构造,并且在脑海中有了搭建思路,于是画下了“火箭构造图”,详细的标记了用什么积木搭建。

教师思考:在孩子们为火箭的构造困惑时,我适当地介入游戏,用图画书直观地引导幼儿了解火箭,发散幼儿的思维。对比今天没有目的的搭建,画出设计图才是有利的选择,鼓励和引导幼儿学习做简单的计划。

      片段二:孩子们对照着自己的设计图开始搭建,先是利用垒高技能,用圆柱体积木和正方体积木交替使用,再使用长方形木板覆盖上去,这样火箭的发射台就搭好了。接着开始搭建火箭的底层,孩子们开始用罗哲瀚提出的搭建方式,用长方体积木围成一个六边形,围了三层后,罗智耀说:“这个火箭也太小了吧,我们搭大点。”,于是孩子们拆掉了原来的开始重新搭建,四个小朋友一起站进去比了下火箭的大小,正好合适,立马继续搭建。

02:12

教师思考:我们能够看出幼儿在听到同伴的建议后进行采纳并且立即做出行动,进行调整,说明幼儿尊重同伴的想法并乐于倾听。也可以看出幼儿熟悉火箭的构造方式,并且运用在自己的搭建中,能将头脑中的形象对现实的搭建进行改造,说明幼儿的思维是活跃的。

      搭了两层之后,谦谦在第三层用了不同以往的搭建技能,只见他放了一块积木在两块积木的上方,出现了新的搭建技能--塔式围合。旁边加上了助推器,罗智耀和晨熙用正方形积木把火箭围了起来,做了个火箭基地,哲瀚还做了个国旗伫立在火箭一旁。

04:00
03:36

教师思考:幼儿的搭建能力不断地在提升,教师需要给孩子们充分进步的空间,从一开始的单一技能搭建到现在的复杂搭建,教师要相信孩子是有能力的,他们的搭建经验也是不断地丰富起来。

      游戏后的一对一倾听中,罗哲瀚和谦谦认为今天搭建的火箭不像是火箭,准备下次把火箭进行改造搭建。

      在游戏分享时,我对于新出现的技能进行了图片分享,帮助孩子积累新的搭建经验,并且孩子们对于今天的火箭 造型还是不满意,觉得跟设计图上的不一样。

      哲瀚:我觉得明天要重新建,今天的还是不像。

      晨熙:我们要把火箭的底座缩小再搭高这样应该就可以了。

(五)改造积木火箭 

      片段一:经过昨天意见的提出,幼儿乐意接受并开始改造火箭。先把昨天的拆掉,接着缩小了火箭底部,这样火箭搭出来就会是又细又长,孩子们接力合作,一人搬运材料,三个负责按照积木的排列规律往上搭建,没过多久孩子们已经逐渐掌握规律,火箭快速地完成高度的搭建。

12:35

教师思考:幼儿能够熟悉掌握搭建规律,快速完成搭建,对比之前,经验有了很大提升;同伴之间的合作搭建很有条理,两人搭建两人搬运材料,说明幼儿的集体意识得到了体现。

       这时谦谦突然叫住我,原来是他发现了另一种搭建火箭尖头的方式,是用两块长方形木板相互靠在一起,我鼓励他可以试着去尝试搭建,一旁的罗哲瀚和杨晨熙看到这种搭建也联想出新的搭建,用四块木板靠在一起,哲瀚对自己的搭建很是满意,于是呼喊同伴尝试用他的办法搭上去,谦谦立马行动。

01:20
02:39

      谦谦拿上两块木板小心翼翼地放了上去,木板平稳的靠在一起,接着站上梯子换了一边方向,四块木板平稳的靠在一起,没有倒塌,孩子们高兴地大喊起来。

00:54

      游戏后进行一对一倾听,孩子们对于今天的搭建很是兴奋,火箭搭建的很像,并且换了一种火箭头的搭建方式,我反问孩子们火箭头为什么会稳定?孩子们猜测是因为几块木板之间相互支撑,左边的力量往右边推,右边的力量往左边推,这样就可以立住。

      游戏分享时我针对火箭尖顶的稳定性进行了讨论,孩子们也了解到其中的稳定性是怎么形成的,并且对于各种形状的稳定性有了新的认识。

      志泽:两边的两块积木都是互相靠着的,就不会倒。

       谦谦:长方形没有三角形坚固。

      智耀:原来这么长时间火箭顶都没有倒,因为很稳固。

教师思考:在游戏时智耀和晨熙边搭建边数火箭的层数,可以看出孩子们对于数字的感知力。孩子们在其中也发现了搭建的规律,每一层都是相同的积木数量,幼儿善于观察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事物,体会其中的排列特点与规律。对于火箭头能稳固靠立在一起时,孩子们也能推测出其中原因,善于探究善于推测,对于三角形的稳定性也有初步的了解。

      片段二:孩子们决定继续把火箭基地搭建起来,用扁扁的正方形积木做成基地的围栏,两两垒高。罗智耀发现扁扁的积木比厚厚的长方形积木更难立住,为了更直观了解正方形积木的稳定性,晨熙和智耀打算用正方形积木搭建一个小火箭,增添游戏的挑战性。

02:05

教师思考:幼儿观察到积木的厚薄对搭建有影响,并且进行了对比试验,说明幼儿的观察能力很强,行动力也很强。

      经过多次的搭建尝试,小火箭搭建完成,这时我提出问题让幼儿思考:为什么厚的积木会比扁扁的积木稳定?罗哲瀚很快说出了答案:是因为厚的积木更重,扁扁的积木更轻,就立不住。

通过试验孩子们很快得出了答案,幼儿在游戏中是具有探索性和反思性的。

智耀在搭建时突发奇想:“老师,我可以画个五星红旗贴在上面么?”

我说:“当然可以呀,”

智耀:“我看到的火箭都是我们国家制造的,我觉得我们国家很厉害,我以后也要制造火箭。”

00:31

幼儿自发地贴上国旗,了解国家的重大成就,可以看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智耀快速画完国旗,画完之后罗哲瀚拿着五星红旗快速跑去大厅,这时谦谦也已经把火箭基地站搭建出来了。孩子们兴奋地望向哲瀚,手中拿着红旗往火箭上一按,红旗牢牢地粘贴在火箭上,这亮眼的中国红此刻在孩子们心中又敬畏了几分,拍手激动的笑着。

00:13
01:17

      游戏后进行一对一倾听,小朋友们都很开心,有了属于自己建造的火箭。智耀和哲瀚与我分享在手机上看到的火箭能起飞,在疑问我们自己的火箭也能起飞吗?

      游戏分享时,针对哲瀚在一对一倾听时提出的疑问:我们的火箭也能升空吗?在集体面前进行讨论交流。

      轩轩:积木这么重,怎么可以起飞呢?依晗:塑料可以起飞吗?

      哲瀚:我觉得塑料可以起飞,塑料是很轻的。

      志泽:我同意哲瀚的想法。

经过激烈的讨论,孩子们决定用塑料瓶代替火箭升空。

教师思考:幼儿的探究欲是很强烈的,好奇心与各种新奇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幼儿的思维是发散的,对于火箭起飞的奥秘也是存在疑惑的,想让自己的火箭起飞,这时教师需要提供充足的材料来满足孩子的探究欲,遇到问题幼儿可以自己动手动脑解决,自发性地提出疑问,并且为了解决问题而主动思考,思考火箭起飞与材料有关,知道重的积木不能起飞,提出轻的塑料瓶可以起飞,说明幼儿具有强烈的探究精神。

(六)探索火箭起飞的实验 

      片段一:罗哲瀚与我分享了他想到的办法--用矿泉水瓶起飞,并且将想法画在了图纸上,便于直观地观看,进行了“起飞”小实验。

      罗哲瀚先是与小伙伴讲述了他的想法,慢慢地小伙伴们都开始融入这个想法,一起提建议,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形成了统一的想法之后开始行动。

04:21

幼儿能够积极地向同伴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与需求,同伴也能及时回应,体现出幼儿在与同伴交际时的轻松自在、友好相处。

      由于孩子们手握小刀的安全性不强,于是我决定加入孩子们制作。瓶口制作完毕,还差一样材料--水管,哲瀚立马想到老师经常去仓库领东西,征得同意后幼儿一同去仓库寻找水管。进入仓库时哲瀚发现了两种水管,一种粗的,一种细的,哲瀚首选粗的,他根据瓶口的大小进行选择,需要水管的长度也进行了定夺。

01:05

幼儿对于实验所需材料的粗细、长度的把控很明确,说明幼儿的决策意识很强,善于思考。

      回到教室罗哲瀚把水管放进瓶里,简易的火箭就制作完毕了,他大口往瓶里吹气,可是火箭纹丝不动,罗哲瀚:“吹不起”,我问道:“那怎么办呢?”,罗哲瀚:“再粘一圈胶布。”

01:29

幼儿能够在游戏进行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可以看出幼儿的探索精神。

       就在哲瀚还在粘胶布时,杨晨熙过来了并且对哲瀚的做法提出了质疑,说:“你这样把水管粘住了,火箭怎么起飞哦,水管就动不了”,哲瀚立马起身说:“必须粘住水管,等下漏气了,不让起飞了”。

00:31

幼儿在与别人不同看法时,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并说出理由,具有自信、自主的表现。

      经过孩子们的激烈争吵,杨晨熙和哲瀚达成了共识--先用胶布粘起来。又一次开始往瓶子里吹气时,智耀及时发现了漏洞,说:“这里还有个小孔。”,经过重复的发现漏气再用胶布粘起来,火箭还是不能起飞。

01:34

教师思考:在这一实验中教师给予幼儿多次的尝试机会,充分尊重幼儿的游戏行为,重视幼儿的游戏过程,我明知道幼儿的实验办法并不会让火箭真的飞起来,但是我愿意等待,等待幼儿在重复的实验中试错,允许幼儿失败,在这之中也能得到经验的提升,为后面的实验作衔接铺垫。

      在游戏分享时有小朋友提出是因为我们吹的气太小了,不够大,于是孩子们讨论出可以用教室里的打气筒,经过现场实验发现根本不是吹气大小的问题,就在孩子们一筹莫展时,我给孩子们观看了火箭塑料瓶起飞的小实验,都对这小实验发出了“哇塞”、“真的可以起飞哦”、“这是怎么做到的呀?”的惊叹与疑问,我决定带着小朋友们一起做实验,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教师思考:在幼儿想不到办法解决时老师及时给予引导,再次激发孩子的探究兴趣,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善于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片段二:为了推动幼儿游戏的发展,帮助幼儿提升新经验,我带着孩子们将实验材料进行了组装并请全班幼儿都来参与观看,利用水火箭的原理带幼儿实现火箭升空的愿望。

      一行人来到操场,我将装了水的瓶子倒立在地上,用打气筒往里面运输空气,快速地按压打气筒,没想到火箭随着水流喷出的声音真的升空了。但是高度没有很高,经过多次尝试高度依然如此,我还在为此疑惑时,志泽过来对我说:“老师,是不是水太多了啊?”,于是我尊重幼儿的想法,将水减少了些,让我震惊的是火箭居然升空了2米以上的高度。看到火箭升空的高度后,孩子们拍手大叫着,像是求知欲得到了满足的呐喊。为了更直观地感受,我请每组幼儿都进行了亲身体验。

00:16
00:51

教师思考:幼儿能根据生活所得的经验来解决遇到的难题,可以看出思维是活跃的,思维是有一定转换能力的,幼儿的经验迁移能力很强,教师要相信幼儿是具有巨大潜能的,要以敬畏的态度去看待幼儿的发展。

      在游戏分享时,幼儿纷纷讲述着科学的奇妙,感叹实验的神奇,也在猜测实验其中的原理,还沉浸在实验中。

      志泽:我觉得是在瓶子里打气,要很快地打,瓶子里就很多气了,它坚持不下去了,就会往上推,然后就飞起来了,喷出来的水像火一样,很高很高。

      哲瀚:是因为把水装进去,里面有空气,往里面打气就会有很大的压力,然后就会喷出来水,像火一样,这样就能飞更高了。

教师思考:幼儿对于实验的原理已经知晓,知道“压力”一词,也通过实验的多次尝试了解水量的多少对火箭升空的高度有影响,说明幼儿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喜欢探究。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是幼儿探究的核心,教师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探究机会,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操作,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新经验。

三、活动特点与价值所在

(一)合作搭建,提高幼儿团队意识

       在幼儿游戏过程中,从一开始的单一垒高搭建到后来的复杂组合技能搭建,从用单一的材料到后来的混合材料搭建,从一开始的两人搭建到后来的多人合作搭建,作为游戏的观察者,可以看出孩子们团队意识越来越强,幼儿之间的默契合作也是让我惊叹的程度。

(二)持续搭建,促成幼儿学习品质

      本次火箭游戏的持续时间将近是一个学期,孩子们不断发现问题、想出办法、解决问题,哪怕经历了多次重复、失败,在这之中孩子们的毅力依旧非常坚定,没有放弃,体现出认真专注、坚持不懈的品质,遇到困难时迎难而上,具有勇敢无畏的品质,幼儿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所持有的那份恒心和毅力是他们所独有的,正是这样优秀的学习品质,才能得以实现“火箭升空”。

(三)科学探究,发展初步探究能力

      从一开始的垫子火箭--到积木火箭--最后的“水火箭”,整个过程幼儿一直都在探究的路上,并且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没有间断过,从幼儿自己的不断尝试、试错到后来的教师引导,这都是幼儿提升探究能力的过程,体现出强烈浓厚的探究精神。在这其中幼儿能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不断积累经验,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使其保持着对科学的兴趣与浓厚的求知欲。

阅读 33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