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6.19社会领域组心理教研

莹 _Ying
创建于2024-06-24
阅读 26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一、作业分析

1、小十班:教师引导幼儿认知什么是好的行为,发现别人的好行为是为了看到别人的好。教师将幼儿的注意力放到我做什么能让别人看到我的“好”。在6岁前幼儿的自我意识伴随孩子的成长。

2、小一班:教师在活动中逐渐将小毛球转换兑换小贴画,转变为兑换下一周游戏的动作。教师要将奖励从物质奖励转换到精神奖励,并逐步从个人兑换转变为小组兑换,增强幼儿的集体意识。当幼儿的内驱力与物质相关后,内驱力将会逐渐消失。

3、小三班:请老师们思考幼儿赞美的是人还是行为。应让幼儿间形成赞美与鼓励的流动。思考:只能赞美行为吗?幼儿间的互相鼓励可以赞美“人”,但是教师及家长代表权威,应赞美行为或事。教师可以发现赞美的幼儿与被赞美的幼儿都很开心,这是镜像神经元的刺激。

4、中三班:民主式的鼓励会有群体对比,但是幼儿之间的民主对比是可以的。

5、中九班:教师可以让孩子多表达:他做了什么让你觉得他很爱你。

6、中六班:在中六班的安静豆子游戏中,仪式感很重要,老师们要学会利用仪式的力量,最后的鼓励中要有一个精神鼓励

7、大九班:幼儿不同的动作有不同的含义,可以看到幼儿会评价自己的发展程度。

二、情绪与关系(十二)

在班级中可以找一个地方实现幼儿的自我评价,如:“夸夸镜”“鼓励圈”。让幼儿能够有一个可以随时鼓励自己的地方,教师应给幼儿一个概念:鼓励可以鼓励或表征鼓励自己和别人。

1、表达情绪让情绪自然发生、自然流动、自然表达。

但是在表达的时候要有边界的表达。

情绪表达呈现方式:

(1)语言

(2)肢体

(3)图像(绘画、雕刻、搭建、摆放) 


教师应引导幼儿认知不同的情绪表达强度。

情绪表达的原则(三个尊重):尊重环境、尊重自己、尊重周围的一切。

引导幼儿找到更好的去情绪表达方式,要学会情绪强度扮演。

2、引导幼儿情绪表达

(1)示范、教授

(2)环境引导

(3)设定边界

3、情绪表达了解几种不同的情绪表达方式,如:语言表达、绘画表达、动作表达等。

引导幼儿知道什么是聪明的、适合的表达方式。

4、观看不同幼儿的情绪表达视频

任务:

1、学习句式:当我……(情绪+强度)时,我的感受(心情)就像……(描述),用视频的方式记录。

2、引导幼儿思考:学习和体验情绪表达的方法,并用视频记录过程。

阅读 26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