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提高人力资源配置

在水一方~z
创建于06-24
阅读 26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近日《人民日报》评论文章指出坚持以用为本,因地制宜出台针对性举措,牵引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就能更好破除人才有序流动的障碍,把人力资源潜能充分释放出来。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的流动流向影响着发展格局和质量。新时代以来,我国加快从人才大国向人才强国迈进。我国人才队伍从数量规模、素质质量、结构优化程度等指标来看,已跃居世界前列。但也要看到,妨碍人才顺畅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尚未根除。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进一步优化人才资源配置。通过调整专业结构改善劳动力市场中新增劳动力的技能结构,能够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

      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客观反映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作为建设教育强国龙头的高等教育,必须大力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科研创新,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学科专业是高等教育的核心支柱和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规模、素质和类型结构,直接影响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因此,学科目录调整必须建立在系统分析我国各方面人才发展趋势及缺口状况的基础上,适应科学技术发展态势,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动态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学科设置,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提升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和贡献力。

      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有助于加快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体系,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调整人才培养的专业结构是优化人力资源结构的重要方面,有助于缓解人才培养中知识技能相对单一,无法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问题,是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的关键举措。同时,我国人力资源中能够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的人才较少,高水平工程师和技能人才供给不够,成为制约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瓶颈。本科专业类型结构和区域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有助于增强高校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深化学科专业供给侧改革,加速人才培养增量的专业结构调整,也必将进一步优化整体人力资源能力结构,加快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

       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有助于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基本条件。专业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是社会需要对毕业生学科专业需求程度的重要体现,真实体现了人力资源市场对不同学科专业劳动者的需求数量和需求标准。当前,人力资源市场不同学科专业的需求和与之对应的人力资源供给存在结构性错位,高校的专业结构调整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钩,导致一些专业人才紧缺,而另一些专业就业存在困难,造成就业结构性失衡。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要以强化就业优先为导向,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推动就业政策与教育、投资、产业等经济社会政策联动,有效提高人力资源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缓解劳动力市场中的结构性失衡问题,促进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阅读 26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