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讨主题——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研究
1.研讨背景
2022年小学数学新课标强调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实现数学生活化,即将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当下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生活化教学的教育理念被推广到了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由此,我们小组选定“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为研讨主题,根据小学学生的年龄特点,实施生活化的教学,能够增强小学数学课生机与活跃,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2.磨课的目的
为了更加深入感悟2022年小学数学新课标强调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实现数学生活化。我们的目标是将学生的数学能力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习变得有意义且实用。
研讨课文:小组成员通过《小蝌蚪的成长》、《认识钟表》、《去图书馆》《有多重》、《看日历》这几篇课文深入探讨数学生活化的理念及实际运用。
二、磨课研讨过程
1.教材目标分析
(4)《小蝌蚪的成长(加与减)》
教学目标:
a.能够从生活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
b.借助数线和计数器进一步探索并掌握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经历与他人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多位数减法的计算道理,并能正确计算。
c.经历把连续退位减法转化成不退位减法的过程,体验转化的思想。并引导学生通过反思计算中的常见错误,养成认真、有条理的计算习惯
通过设计实际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应用竖式计算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他们不仅锻炼计算技能,还运用观察力观察生活以及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设计
小组成员从情境创设、小组合作探究、实际应用、趣味活动、知识关联生活、培养生活中的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兴趣等方向探讨数学生活化设计教学。
(1)数学情境与日常生活的结合
a.情境创设:教师通过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从熟悉的经验出发,激发学习兴趣。
b.生活实例: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如认识时间,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数学知识。
c.课堂与现实连接:通过情境创设,如图图的一天,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连接,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d.生活现象数学化: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如一个苹果有多重、一包盐有多重,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e.探索与应用: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数学规律,如一年有几个大月、小月、特月等,并自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实践能力。
f.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际应用问题,比如池塘有多少只青蛙等方案设计,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2)日常生活“数学化”
a.数学活动体验:组织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如如何去图书馆,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数学的应用。
b.多样化解题策略:在活动中让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促进思维开放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c.生活中数学美: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的美,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3)课程标准的结构化整合
a.学段目标细化:新课标明确了不同学段的学习目标,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
b.评价标准明确:设置学业质量标准,形成教学评价闭环,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c.趋向多学科融合: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和整合。如:《小蝌蚪的成长》中数学与生物融合,科普并引导学生保护动物、保护环境。
d.实际运用重点:新课标强调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提升了数学学习的实用性。
小组成员们分享各自的教学设计。大家共同探讨,分析每个设计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意见。
3.讨论具体实施方法
《小蝌蚪的成长(加与减)》
1、视频导入修改为复习导入
在运用视频导入,引出小蝌蚪的成长过程,你知道在100只蝌蚪中,一般只有20只左右会变成青蛙。后续通过让学生运用竖式计算说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算理时,发现学生对于竖式计算退位减法算理的记忆模糊,所以,将导入修改为复习导入。通过让学生计算退位减法的算术题并说其算理,复习竖式计算的方法以及退位减法的算理引出新知识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竖式计算的算理,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便于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以便在生活运用时能够提取相关知识。
2、教学情景单一,增加教学情景
单个教学情景导致教学情景连贯性低,学生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或者对学习缺乏积极性,无法跟上教师的思路。通过用“帮助青蛙妈妈算一算东、西池塘有多少只青蛙?”代替直接让学生计算“东、西池塘有多少只青蛙?”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情景连贯,让学生更容易跟上教学思路,也让学生学会在生活在发现数学问题。
3、细节的处理,在前两个问题竖式计算中点出竖式计算易错点
在最后两个竖式计算中,大部分学生无法发现错误的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竖式计算算错的错误点。可以在前两个问题竖式计算过程中强调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竖式计算的错误点。
4、增加追问,展示学生的思路
学生说到412-80=332时,缺少了追问这就可能让部分学生少了一次学习的机会。可以追问”为什么十位上是10-8,而不是11-8”展现学生退位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三、具体案列与数学生活化结合
小组成员上台分享教学思路
危:《小蝌蚪的成长(加与减)》
1、情境创设:出示“东、西池塘青蛙和蝌蚪苗数据”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取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计算。
2、生活实例与生活现象数学化:预设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赋予问题真实的生活情景,如“东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赋予情景“东池塘的青蛙妈妈想知道自己的孩子有多少只已经长大了”,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列算式、解决问题。
3、课堂与现实连接,科普“大约100只蝌蚪苗只有20只左右会变成青蛙”
4、多样化解题策略: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如数线图、计数器、拆数法、竖式计算等,不局限学生的思维方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
小组他评
小组自评
四.教学设计调整
小组成员上台分享后,再进行研讨,每个人提出改进完善的意见和建议,对教案和试讲方式进行进一步修改。针对讨论如何调整教学设计和活动安排,以更好地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这一系列的调整修改,我们的教案和试讲方式得到了显著的改进,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同时也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体现了我们小组团队合作、反馈整合、内容优化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确保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