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5E实验教学模式应用及创新探索成果推广—第三次“走出去”

芳草飞飞
创建于2024-06-23
阅读 52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在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辐射、引领、帮扶作用,推进区域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提升区域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育人质量,《高中生物学5E实验教学模式应用及创新探索》成果推广及应用团队于2024年6月20日在三亚市田家炳高级中学开展了第三次“走出去”活动。

一、活动方案

二、参与活动的专家组成员

三、参与活动的课题组成员

四、本次推广活动全过程记录

(一)林小红老师授课—《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林老师带领学生做了预实验,了解到制作肝脏研磨液存在的困扰,引导学生探究除肝脏研磨液外,几种富含过氧化氢酶的生物材料分解过氧化氢的情况,以找到与肝脏研磨液分解效果相似的生物材料。再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快慢,了解酶的作用和意义。学生分成五组进行操作,分别是常规组、二氧化锰组、胡萝卜组、马铃薯组和金针菇组。在实验过程中林老师引导学生注意按照步骤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好实验结果记录单,最后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解释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通过精心设置问题归纳出酶具有催化作用,酶的高效性以及酶对于细胞内化学反应的意义。

(二)殷会芹老师—《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殷老师通过一个小视频走进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过氧化氢的作用,再结合三则资料引导学生思考“哪些因素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通过分析提出问题“你认为哪种条件下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最快”,引导学生做出假设再设计实验。在设计实验过程中,殷老师设计问题串,层层递进,思路清晰,对实验材料和溶液,实验步骤设计,以及实验结果的衡量指标均进行来详细引导。让学生清楚了解到什么是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对照实验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如何设置,引导学生归纳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操作情况,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参与表达交流。在进一步探究阶段让学生思考是否其他常见生物材料中有过氧化氢酶,如何设计实验完成探究?并引导学生设计探究实验的基本思路。

(三)简丽萍老师—《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简老师在吸引环节通过“好脂肪和坏脂肪”的小视频引发学生对脂肪的关注,引出本节课题“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简老师给了学生三种检测方法,并准备了多种生物材料,指导学生分成切片组,撕取内表皮组,压榨组三组,选取合适的实验材料进行操作。在学生实验操作过程,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操作情况并提醒观察做好记录。最后用图片展示学生的实验结果,由学生来描述实验现象,对比分析,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在拓展应用阶段,简老师提出滴加法,创新检测材料如食用油、牛奶、脱脂奶,并简化操作。通过对生活中食品的脂肪检测,引发学生思考如何选择食物。

       

        

五、课后研讨交流

       在三位教师授课结束后,所有与会的教师就实验课堂教学进行了交流沟通。三所推广学校的教师代表分别进行了发言。

      陵水民族中学的张例老师表示林老师精心设计课堂,并对实验进行创新,准备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因为每组选择了一种不同的材料,实验缺乏对照。殷老师对整个实验过程讲授详细明了,从提出问题到做出假设,学生能清楚了解实验过程,若在进一步探究阶段能有时间给学生进行设计探究效果会更优,可在引导方面优化语言。简老师在视频引入中比较了坏脂肪和好脂肪,实验若能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如何选择好脂肪和坏脂肪会更贴合。实验中压榨组效果不明显,在显微镜下会更加清楚直观。

       三亚华侨学校的欧阳漾老师表示,林老师在实验中创新材料加入了无机催化剂二氧化锰是实验的亮点,由于实验本身反应比较快,最后解释现象时不太容易说明现象。殷老师的课能让学生清楚了解探究实验的步骤,什么是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能够促进学生探究思维的发展,以及对实验现象的检测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简老师设置的压榨组,有黄豆组和芝麻组比较创新,因为实验操作比较简单容易上手,可以和其他的组一起进行实验。

       五指山中学的何桂香老师提出林老师在授课时可让学生进行多组操作,有对照观察会更明显。殷老师对于5E实验教学的各方面落实到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有很大帮助。简老师小视频导入能够吸引学生兴趣,在授课中关于食物中脂肪含量高低来判断是否应该摄取食物的表述应注意语言的组织,语言表述应更加科学。

      

      陈坤老师表示,本次活动中教师讲授的这三节课的课堂效果均比较明显,学生参与度很高。教师都能将5E实验教学各个环节应用到实验课堂中进行授课。吸引环节都能以生活情境引发学生参与实验探究,在探究阶段也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吸引环节引发学生思考问题后,在实验过程中若能进一步解惑探究会有更好的效果。在迁移环节,授课教师均能够通过优化实验材料、对实验方法进行创新探究。建议教师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应先完成教材中的实验操作内容,先完成常规的实验操作。比如“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应先让学生依据教材在不同条件让进行实验,通过对照得出实验结果,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可增加一组实验进行对照。建议教师课前进行预实验,带领兴趣小组进行操作,以便了解学生的情况,为课堂上顺利进行实验做好铺垫。生物学科属于科学性的学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语言的组织和表述,注意科学用词。

六、活动感想与反思

      在本次高中生物学5E实验教学模式应用及创新探索成果推广活动中,三位老师分别从不同的方向给我们展示了5E实验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三位教师均能将5E实验教学中五个环节在教学中进行展开教学。从吸引环节的结合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到实验材料的创新,实验方法的创新,实验探究阶段的问题设置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核心素养,探究阶段学生积极参与实验中,并且团队合作完成实验,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表达,无不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三位教师对实验的创新也值得我们思考和反思,如何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既能顺利完成教材中的实验教学内容,又能优化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探究精神。

阅读 52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