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有舟可渡,山有路可行。弦歌不辍,芳华待灼,品读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位智者对话。6月14日下午,许昌市毓秀路小学全国教育名家张齐华名师工作室和宋慧贞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齐聚一起,共赴一场《社会化学习实践手册》读书分享之约。
老师们从不同角度,对《社会化学习实践手册》这本书进行了认真解读和分析,一致认为张齐华老师的这本书内容详实,方法策略实用、接地气,值得反复学习。
胡晓瑞老师从关于整本书、关于学习共同体、关于质疑深化环节这三方面进行了分享。整本书共有七个章节,每一章节的每一小节又有共同的书写路线,分别是内涵、价值(缘由)、路径、案例、问答等九部分组成。关于学习共同体张齐华老师明确说明“学习共同体在本质上就是一个小社会”。质疑深化环节的教师深化可以从澄清想法、追问过程、比较勾连、深挖本质四个维度展开,从提升质疑深化品质的教师7大追问来进行组织。
田苗苗老师分享的是《社会化学习实践手册》的第六章“如何组织质疑深化”,从如何梳理“核心问题”、如何设计“双重板书”和如何组织“质疑深化”三个方面交流。梳理核心问题按照问题分类、筛选、排序三个步骤展开。分类时可以将同类问题贴在同一列或同一行,在进行“质疑深化”环节时,可以按照中心辐射式或逻辑串联式进行编排。关于“双重板书”,可以按照预设初始板书、规划增量板书、预留生成板书三个步骤有序展开,体现老师对小组提问的深度思考。规划增量板书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基于核心问题、给出问题结论、整体彰显结构、展现学科本质和预留生成本书。组织“质疑深化”环节,通常可以按照理解问题,组织答疑,教师深化,完成板书,总结延伸五个步骤有序展开。
黄丹丹老师从如何有效提升组长的领导力、共同体制、群体性评价三个方面结合自己的实践分享了读书感受。提升组长的领导力是培育学习共同体的关键环节,观摩视频、经验分享都是我们常做的,黄老师收获较大的是跟岗学习、专题集训,我们欠缺的是把相关经验以文本的形式记录,这样一学期下来就能形成一个班级的问题库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这些成果将成为提升组长领导力的重要资源。如果我们都这样做,那么我们全校又可以形成一个资源库,非常有价值。黄老师还分享了班级共同体评价的方式是任务分摊、评价轮值,实现评价制度人人参与,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站在共同体的正中央,成为共同体的重要一份子。
酒林西老师分享的内容是如何组建学习共同体,她从组建缘由谈起,组建步骤有:组好队伍 建好文化 用好制度。组好队伍是首要任务,特别是均衡分组除了要考虑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保证各小组之间保持基本均衡,还要考虑让合适的人走到一起,可以有效减少学习共同体内不必要的阻力和损耗。建好文化三个步骤 :确定文化内容、设计文化名片、强化文化实践。除了做好前两个,重要的是强化文化实践,比如,定期组织共同体成员回顾温习共同体文化的每一个要素,增加文化曝光度,让文化的诸多要素从静态的名片中走出来,还可以在评价时,根据各共同体的文化设计,进行有针对性的、差异化的评价。如果说文化是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柔性黏合剂,那么制度就是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刚性约束力。文化凝聚团队的共识,制度约束团队的边界。用好制度有三个维度:编制制度文本、设计评价工具、开展评价奖励。
管明星老师结合最近上过的研讨课课例分享自己读《社会化学习实践手册》的感受。管老师谈到她不是按照章节有顺序的去读,而是在实践中遇到具体的问题时直接去书里寻求答案。比如在梳理问题环节,学生问题多样,怎样快速有效的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呢?管老师就直接翻阅书中第六章第一节如何梳理核心问题。社会化学习最关键的质疑深化环节怎样才能深入数学本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呢?实践时总是把握不好,于是管老师就重点阅读第六章《如何组织质疑深化》,从书中汲取智慧。这本书就像一本宝典一样,为迷茫中的老师送来及时雨。
张丽亚老师结合课例“圆的认识”一课分享了如何设计学习单中的“我的目标”,可以按照搬、选、改三个基本步骤展开。“搬”就是直接将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单元或课时目标搬到社会化学习单中来,作为原始素材。“选”就是对搬过来的目标进行遴选,保留下具体的、学生容易把握的知识技能目标;“改”就是把以教师为主体的目标转换为以学生为主体的目标,把目标从学术表达转向通俗表达,从描述性目标转向可测评目标。
时光漫卷书页过,只觉芳气满闲轩。此次读书分享活动,进一步点燃了工作室老师们读书的热情,丰富了老师们的教育智慧,也让老师们沉静下来,静心思考、反思,继续实践社会化学习课堂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