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花城 领航南粤——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初中名书记名校长培养项目(2024-2026)开班了

逐光而行
创建于06-22
阅读 227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六月广州,五彩缤纷;追梦教育,精彩不断。6月12日,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初中名书记名校长培养项目(2024-2026)第一次集中研修开班了。我们14位来自珠三角和粤东西北的学员在学术班主任廖博士和行政班主任王老师的高效组织下,带着满满的期待和满心的欢喜齐聚花城华南师范大学,开启了我们这个班的第一次研修之旅。

第一篇:岭南教育蕴味浓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重温这些天项目组给我们精心安排的专家讲座,真的是令人非常愉快的事情。

        6月12日上午开班仪式结束后,中国当代教育名家、中国教育学会原副会长、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首任会长吴颖民,为我们讲授了《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校长与教师成长》,他从四个方面(01高质量发展在教育领域的三种表述;02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03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学校使命;04弘扬教育家精神,努力争当“大先生”)娓娓道来,系统阐述了如何助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并为校长、教师提出了促进个人成长的建议。建议校长一要深刻理解世界格局调整和时代变迁对人才培养产生的影响,深刻理解党和国家对中小学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藉此重新思考学校的办学目标和育人目标,进而构建适应人才成长需要的课程体系,改革与优化育人方式;二要不断增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要清醒地意识到自身知识结构与思维方式局限性,从而增强扩充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改进思维方式的自觉性和紧迫感,提升校长领导力和胜任力;三要根据党和国家在新时代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和教育方针,重新思考学校的文化理念体系,重新审视学校的办学目标、办学理念、教学理念、评价理念、管理理念以及质量观,重新梳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适应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四要重新审视在过去工作中积累的“行之有效”的提高质量的套路和方法,深入研读新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核心素养、质量评价指南等重要文件,按照新时代质量观(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德才兼备、身心健康、轻负担高质量.…)不断优化与创新提升教育质量的机制与方法;五要以新的高度、力度关注并重视教师发展问题。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队伍的数量、质量、结构、活力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要加强对教师成长规律的研究,加强对本校教师群体和个体特点研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教师群体师德师风和专业素养持续提升;六要密切关注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的影响,密切关注教育技术的进步,积极引进教育新技术、新工艺,努力创新课堂教学形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不断关注和思考学校管理的体制机制及效率问题,积极运用新理念、新技术优化管理、提高效率。吴颖民教授的讲座让全体与会人员对“教育高质量发展”有了系统的认识,对自己肩上的使命有了更深的理解,获得了现场学员的一致好评。

        “从输入为本到输出为本”,6月12日下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学院院长、《中小学德育》总编王红教授的讲座让我们耳目一新,并深受启发。她以《变革教学范式 推动课堂形态转型:从输入为本到输出为本》为题,首先给我们抛出“灵魂三问”:1.课程改革那么多年,课堂形态真正发生变化了吗?2.我们的课堂教学把学生培养成我们想要的样子了吗?3.如果说现在的课堂教学不行,那么行的教学是什么样子的?接着以教育家精神的真谛引出,要我们直面问题,敢于坚持不懈追求和实践教育真理,认清我们所处的时代,教育智能化,智慧教育等等,我们的教育正面临一系列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教学范式变革迫在眉睫,时不我待。她认为,教学改革这么多年,课堂形态并未发生本质的改变,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教学范式未变。随后,王教授给我们深度阐释了范式以及教学范式的概念内涵、教学范式的基本要素、输入为本的教学范式与输出为本的教学范式的区别,强调输出才是目的,输入只是手段。要以输出效果来评价和倒逼输入的质量。强调输出的真实性,从解题到解决实际问题。许多观点和阐释让我们耳目一新,印象深刻,深感认同。接下来要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学习消化吸收,做好引领和示范。

        张倩博士硕导还给我们从操作层面讲述了输出为本教学范式的实施路径。进一步阐释了输出为本教学范式的核心主张,并重点解读了输出为本教学范式的实施路径。让我们不仅仅从理论上对输出为本的教学范式有了基本的认识,还从实践操作层面有了初步的框架认识以及一些可操作性强的方法路径了解。可以说受益匪浅。

       6月13日,帅气逼人、才气逼人的“湾区哥哥”张永刚教授以不一样的思政课讲法,给我们做了《以立德树人铸就教育之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题的专题讲座。他从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关于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谈起,引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主题,从五个方面阐述:一是为什么?——关乎“国之大者”;二是做什么?——落实立德树人;三是怎样做?——构建“大思政”;四是要做好?——争做“大先生”;五是做得好?——筑牢“生命线。张教授以其在电视台主讲的一档思政课节目为例,将思政课生动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深入浅出,让我们大家在深入学习的同时深受启发,陶醉其中。

        钟景迅教授的讲座《初中名校长专业化发展路径设计与探索:从校长专业标准谈起》,以非常亲和的态度向我们娓娓道来,从标准制定的背景、标准的框架和基本理念、标准的基本内容、标准的实施要求、校长专业化发展路径——校长要成为教育家等五个方面,具体解读了初中名校长专业化发展的路径设计和实践探索。并给我们提出了校长要成为教育家的路径,需要不断学习、反思写作,并加以丰富的实践。

        感谢项目组为我们精心安排的专家讲座,每一个讲座都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们定会不断深入学习思考,并加以实践运用。在教育之路上一路学习成长,让教育理想一路生花。

第二篇:风雨同行踌躇志


        6月14日,清晨的阳光洒满了大地,微风中夹杂着些许夏日的热情。早上9点,我们准时抵达了马克生态拓展基地,准备开始为期一天的团队拓展活动。这一天,我们将面对挑战,体验合作,感受集体的力量。

兴趣激发(Interest)

        一到基地,我们就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烈日当空,但大家的热情不减。首先是华南师范大学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黄道鸣作了动员讲话,他希望我们克服一切困难,都积极动起来,通过活动拉近彼此的距离,尽快形成合力,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紧接着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破冰行动。在炎炎烈日下,大家热情高涨,迅速拟定了队名“领航队”,寓意着通过三年努力学习,我们能够形成一股全力共同领航本市、本区、本校的初中教育高质量发展。高举队旗那一刻,我们仿佛已经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团队,充满了凝聚力和向心力。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了准备。


欲望刺激(Desire)

        活动的第一项是挑战NO1,这个环节考验的是我们的集体意识和分工合作能力。在穿针引线的环节中,大家各显神通,充分展现了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而在不倒森林环节,我们更是团结一心,共同应对挑战,展现出了领航队的气势和风采。在这个活动中,我们不仅仅是参与者,更是团队中的一员。每个人都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为整个团队的成功贡献自己的力量。在穿针引线的环节中,不管男女我们充分展示了大家身体的柔韧性,在班长李玉校长一声令下,呼啦圈飞快的在我们队友身体中穿行,这需要极高的配合和灵活性。我们每个队员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这个任务中,努力克服困难,争取最短的时间完成任务。而在不倒森林环节,我们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我们需要站在地面上,自己保持平衡的同时,还要让队员中的两名队员双脚离地高于膝盖,在大家还正讨论的时候,胡洁玲、段钦俩位书记就被我们四名男校长举了起来,摆出了领航队的气势。哈哈哈,这个环节对我们没压力。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就加强了大家的合作能力和默契度。我们也学会了如何有效地沟通和协作,如何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冷静和坚定。紧接着的“激情节拍”和“急速60秒”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了记忆力、速度和智慧的较量。在这些挑战中,我们不断地超越自我,激发出了强烈的团队欲望。

行动召唤(Action)    

        中午的野炊环节是我们最期待的。随着班长李校的一声令下,大家迅速行动起来,各司其职地投入到了这场美食盛宴的准备中。首先,生火的队伍迅速搭建起了简易的炉灶,他们熟练地点燃了木柴,火苗欢快地跳跃着,散发出温暖的光芒。火焰在微风中摇曳,仿佛在为我们的野炊增添了一抹生动的色彩。与此同时,洗菜的队伍也开始忙碌起来。他们小心翼翼地将新鲜的蔬菜放入清水中,用手轻轻地搓洗着,确保每一寸都洁净无瑕。水花飞溅,绿叶在水中舞动,仿佛在为我们即将享用的美味佳肴做最后的准备。切菜的队伍则拿着锋利的刀具,将蔬菜切成整齐的段、片和丝。刀刃与砧板碰撞的声音此起彼伏,犹如一曲欢快的交响乐。他们的手法娴熟而迅速,每一片蔬菜都被切割得恰到好处,既保留了食材的原汁原味,又增添了美观的外观。我们的大厨是班主任廖文博士、杨舜鸿校长和段钦校长三人组合,他们手持炒锅,灵活地翻动着食材。锅中的油热腾腾,食材在高温下迅速翻炒,散发出诱人的香气。他们准确地掌握着火候和时间,使每一道菜肴都能保持最佳的口感和营养。他们用文火慢慢炖煮,耐心地搅拌,不一会儿一锅美味的汤品就做好了。在大家的努力下一桌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就呈现在我们面前。色彩斑斓的菜肴摆放在白色的盘子上,散发着诱人的香气。红烧肉的鲜嫩多汁、清蒸鱼的鲜美可口、炒青菜的翠绿诱人……每一道菜肴都是我们团队合作的成果,也是我们对美食的独特追求。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团队合作带来的快乐。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互相协作,共同努力。这种团结和默契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满足和幸福。我们不仅仅是在品尝美食,更是在享受团队合作的过程和成果。我们将这份美好的回忆留在心中,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会更加团结一致,共同创造更多美好的时刻。

       午餐过后,我们稍作休息,便投入了热身舞蹈的环节中。大家踏着节拍,舞动着腰姿,仿佛回到了年轻时期。那轻盈的步伐、那灵动的身姿、那灿烂的笑容都成为了这个时刻最美的风景。

        最后一个环节是“鼓舞飞扬”。在李校的统一指挥下,我们齐声喊出1、2、3、4、5……从少到多,从慢到快,声音洪亮响彻云霄。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玩得兴高采烈、乐在其中。我们的节奏越来越一致,配合也越来越默契。这个活动让我们深刻体验到了沟通与合作的重要性。


 结尾(Closure)

        当夕阳的余晖洒满大地时,我们结束了这一天的拓展活动。虽然我们的衣服在汗水的浸润下干湿循环但我们的心却充满了甜蜜与满足。这一天的经历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团队合作的力量和重要性。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无论面对多大的挑战和困难我们都能够携手共进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第三篇:迷你“交响乐”队


        端午后的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14名学员、两名班主任、若干导师,三个小组构成一个高质量发展的学习共同体,我们称之为初中名书记名校长“交响乐队”,也是佐藤学对“学习共同体”的形象比喻。

        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组建2024广东省初中名书记名校长学习共同体,是希望在一种平等互助、共同学习的氛围中提升门名书记名校长的专业能力,希望可以通过自主的、协同的方式推进所有学员高品质的学习。希望学员之间真正展开思维的自由探讨,进入真思维、真探讨的深度学习,建设像“交响乐队”一样的学习共同体。

        带着这样的理解,2024广东省初中名书记名校长学习共同体,成为一个典型的学习型组织。14名成员被分成三个学习小组,在班主任廖文博士的带领下,开启了三年的学习之旅,学习任务的设计聚焦于提升学员学习能力上,并且是存在真实挑战的学习任务,促进学员进行深度的思维和学习。

        作为第三小组,我们只有四名学员,更是乐队中的“迷你乐队”我们有幸在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曾文婕教授及广州华侨外国语中学许昌良校长的指导下开展共同体建设,四名学员依次介绍了自己学校的办学情况,坦诚地提出办学的困难、疑虑,之后,两位导师针对学员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指点迷津。初次的导师见面会在一上午友好而融洽的氛围中结束。

        后期,第三小组学习共同体建设中希望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项原则:少则多(Less is more),即学习内容越少学习成果就越多;第二项原则:简则优(Simple is better),即课程越简化知识就越系统;第三项原则:小则精(Small is sensible),即规模越小就越精致。在此基础上,我们初步约定了第三小组学习共同体的基本活动内容。1.制定共同的价值观和愿景。2.保障一月一次的访校和交流活动。3.明确共同体的学习内容(共读书目等)。4.为彼此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跟岗学习,活动参与等)。5,共同体要保障足够的对话时间(校长思想碰撞)。

        基于以上的设计,我们相信高质量学习在第三小组中学习共同体中一定可以实现。我们也期待“迷你乐队”四人组在学习共同体中可以各司其职,充分发挥自己在共同体中的职能,各自绽放各人的精彩。

第四篇:一校一案精彩现


        在“百千万”遇见优质的专家资源。第一次集中研修转眼来至第五天,经过前期的充分酝酿,班级学员在团结一致的奋发状态中,找到了前行的共同基石,如约开启了个性化培养的“破土”工程。以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初中名书记名校长培养工作室为单位,班级学员在优质的专家资源指导下,启动名书记名校长办学思想凝练、主题引领的学校改革行动研究“一校一案”的汇报点评工作。

        整场汇报可谓“一校一案精彩现 转益三师指迷津”。学员们精彩的汇报,专家们精准的点评,无形中让本次集中培训上升到了带有无限期冀的学习高度,总结来讲有四点让我感触深刻。

 “拼”的劲头

        在一校一案的前期准备中,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拼向上的氛围,来自不同地区的学员们汇聚一堂,大家带着热爱与执着,都试图将最好的自己与学校完整呈现,有的学员汇报材料做到凌晨一两点,有的在博采众长中不断对汇报内容不断进行修改完善。汇报人争分夺秒,所有学员在聆听中也做到了竞相争先,现场氛围高燃集中,名言醒句频出,各学员聆听中一方面在力求汲取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同时也感慨于每一位学员身上蕴含的办学思想与文学素养,“拼”的劲头转化成了“冲”劲的涌动,这样一份学习的激情在校长班学员的日常工作中已经是鲜有发生了。

“冲”的展望

        一校一案汇报环节高度凝聚了各校长久的办学积淀,在不同校情中各位学员延展出的教育思想与办学情怀是本次集中培训的思想碰撞精华。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形似但神不同的教育运作,也可以听到共性但法不同的办学智慧。其中,思想的拼搏与努力形成可改旧颜发新力的力量,困难与挑战激发出的更大斗志;每位学员在汇报尾声都会提及自己的办学困惑,但汇报过程又在隐隐展露自身创新解困的创新魅力。学员们敢于尝试新的理念、新的方法,不断推陈出新,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新时代背景下办学,也只有敢于突破常规,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脱颖而出;相比较方式方法,学员对教育的执着与热爱也更容易让人为之动容。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学员们倾尽全力,不计回报,哪怕“八零”的青年已生白发,大家都在坚定教育事业的追求,以全力“冲锋”,毫无保留的奉献自己的热情与智慧。

 “新”的启发

        有感于各校展示的办学文化!这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更有甚者要经历几代校长的不断融通,也只有在今天这样的活动中,校长队伍的“新人”们才能感受如此之深,启发如此之系统。从南国的风貌中来,沾身于银黄风韵的点滴,一校一案,一篇一情,聆听中声音形成的画面,其实给了所有学员最为平凡真实的启发:教育是个美的创造过程,不论是哪种类型的教育,普通教育、特殊教育乃至专门教育,都是在办学中以学生为对象创造美好未来的过程。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使命,而我们有幸成为了这个伟大使命践行队伍中的领路人,这份启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能;启发还在于方法,作为新开办的学校,对上述美的目标感悟不深,过程感悟不足,但却有了亘古不变也就是“新”的启发,那就是思考与实践:不断的阅读思考,不断将想法在实践中创造,从这一代融合,到下一代通达,融通的未来就是属于现在创造的目标,其实也是教育的目标。

“实”的点拨

        来自华南师范大学雷丽珍教授以及东莞、佛山的两位名校长共同组成了本次一校一案专家组。她们的点评恰似熠熠生辉的明灯,为我们照亮了砥砺前行的道路。专家们在每位学员的汇报后都给予了针对性的点评,从点评中展现出了令人折服的专业素养以及积淀深厚的教育经验,每一个方向的评论,既精准犀利又极具前瞻性和引领性,每一个观点皆是深思熟虑的结晶,每一条建议都满溢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与坚守。凭借敏锐非凡的洞察力,专家们迅速且精准地捕捉到了学员汇报中的办学闪光点与独特之处,对于那些新颖的办学理念和行之有效的治学方法,专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种认可,毋庸置疑是对我们一线书记校长们的莫大鼓励,是我们愈发坚定自己所追寻的教育初心。

        与此同时,专家们也毫不讳言地指出了现存的问题与不足,而这种指点绝非苛责,而是一种包含关怀与期许的鞭策。她们秉承建设性的态度,提出了切实可行且极具操作性的改进策略,具有理论的高度、办学的广度和操作的深度,为我们开辟了珍贵的思考路径和行动指南。譬如,学校育人体系的建设逻辑、书记校长办学在品牌建设中应该坚持的勇气、基于课程载体的教师成长规划以及如何高效稳固教师队伍等,这些具有高度、广度、深度的建议,让我们一目了然地明晰了改进的方向以及可能催生的积极成效。

        正所谓“每一任书记校长有每一任书记校长的使命”!对于所有聆听的学员而言,我们有的手持接力棒刚刚接过前人的传承,有的刚刚起跑想给后人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有的承前继后正在努力奔跑,但在今天的汇报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停下来再好好想想,作为一名教育人最核心的初心与使命,是否还在以教育人的身份自居,站立在学校中央,实践着更高层面的教育理想。

       下图为专家组进行对一校一案进行了精彩点评。

        随着一校一案汇报点评的结束,初中名书记名校长培训班第一次集中研修也进入了尾声。

        在培训中收获的丰富知识、宝贵经验和深刻感悟,不觉间已转化成了我们各自接下去的工作动力。在为期三年的学习中,凝练办学思想、推动行动改革、加强教科研研究、走出校园辐射自身的教育影响等等这些原本“高大上”的个人发展目标,已在培训项目第一次集中研修的背景下,缓缓拉开了“行则将至”的帷幕。

        随着各小组的总结汇报和班主任廖文博士的精彩总结,本次研修就暂告一段落了。

       借用张永刚教授的话:“愿每次在场都有收获”,让我们共同期待往后教育路上一次又一次最美最精彩的遇见!

图片:班主任廖博士、王老师和全班同学(班主任:廖文博士、王静老师;学员:林传生、谢浩军、段钦、李相伟、李铭、杨昌柳、谢晟、胡洁玲、杨舜鸿、余振江、苏文杰、孙强、叶树胜、李玉)

图文编辑:第三小组(苏文杰、孙强、叶树胜、李玉)

阅读 227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