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99%以上的学生都是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差,务工家庭多,留守儿童多,问题学生多,家长的素质普遍较低,对学生监管缺位。
沛县树人学校致力于“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理念,全力培植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触点,按照“全纳”的理念,开展“五育并举”融合育人,因材施教,科学发展,让每一个孩子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一)打造“因材施教”的资源空间
学校打造了徐州市公办学校最大规模融合教育资源教室、心理健康中心、生命体验教室等,总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创建融合教育资源中心以来,依托学校的书法、篮球、衍纸、版画、音乐等特色社团,借助现有资源,研究、开发特色课程。按照学生身体和智力特征制定一人一案,精准施策,将融合课堂和个别化教育有机结合,不断提升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和学生的素养水平,以合适的方式助力每个孩子健康成长。
(二)建构“五育融合”的特色课程。
基于学生的特点、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探索“适应儿童、适应未来、适应世界”的教育,就是要让核心素养在教育实践中落地。在跨学科融合课程构建中,学校打破泾渭分明的学科间界限,将语文与优秀传统文化、品德与安全教育、综合实践等学科进行主题整合。学生从查阅资料、写作创作、科学预防、体育锻炼、抒发情感等全方位体验了“五育融合”的项目式学习价值。将劳动教育融在课堂学习、班级建设、学校活动、家庭担当和社会公益活动中。例如“生活垃圾调查”这个课程项目,学生不仅学习了垃圾分类的方法,还绘制出了清晰的“垃圾处理流程图”,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和方案。学生在劳动教育中,提升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了环保意识和城市主人翁意识。
(三)开展“知行合一”的实践活动
沛县树人学校开展 “践行五育并举,体验知行合一”的社会实践研学活动。学校研学活动通过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的课程让同学们在知行合一的社会实践中接受生存的磨砺,挖掘思维潜能,感悟自然,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一是享阅读之乐·品文学之韵。孩子们根据老师推荐的本年级必读经典书目,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2~3本课外书,每天坚持至少30分钟课外阅读,认真撰写读书笔记,及时记录自己的读书收获和感悟;二是寻中国符号·添中华韵味。同学们利用假期研究年文化,通过请教长辈、阅读图书、上网学习等方式了解本地春节和元宵节的民俗,和家人一起贴春联、剪窗花、包饺子、捏元宵……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是展运动之美·强少年体魄。为了督促学生在家期间每天坚持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学生的体育技能,学校特增设此项体育作业。作业分必选项目和自选项目两个部分,必选项目包括一分钟跳绳、仰卧起坐、眼保健操以及多种形式的柔韧练习和耐力练习,自选项目则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两项运动坚持每天练习。孩子们积极参与,乐在其中。四是赏文艺经典·养艺术气质。一至三年级学生打破学科界限,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经典儿歌,画出自己听歌时想象到的画面;四至六年级学生欣赏一幅世界经典名画,了解画家及画作背后的故事;学唱一首少数民族歌曲,了解歌曲中呈现的民族特色。孩子们与艺术经典相伴,感受经典艺术的美丽,涵养自身艺术气质。五是学生活技能·承劳动美德。在家期间,劳动这一中华传统美德也不能丢,低年级的孩子们以内务整理为主,中年级的孩子将生活技能作为实践内容,高年级的孩子则要求参与复杂的家务劳动,每个人学习掌握生活技能,增强独立意识,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美化生活。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学习、感悟,在实践中收获、成长。每个孩子争朝夕、勤学习、多实践,让“五育”之花绽放更绚烂的光彩。
二、取得成效
(一)学生优质而个性成长
五育并举开发了学生潜能,促进了学生全面而个性成长,激活学生的艺术潜能、学科自信,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综合素质发展。在今年的读书节系列活动中,4000多名学生都展出了自己的作品,因学生踊跃参加,学校安排了一个月进行展示。
(二)学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批省市级课程基地——珠心算课程、特需生生长三维课程、“树·人”小初一贯制阅读课程、明德立行树人好少年培育课程;被评为全国首批“新教育”实验学校、首批国家级篮球特色学校、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节水型学校、徐州市篮球市队校办单位、徐州市融合教育示范校;被选为徐州市第二批四有好教师团队;创新发展成立中国共产党沛县树人学校融合支部,将学校、党员家长、社区支部形成教育合力。
(三)教师全面且专业成长
五育并举的实施,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三年来全校百余名教师在省市县各级平台以赛课、献课方式展示育人成果。10余项相关课题成果在市县立项、结题、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