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

像我这样平凡的人
创建于06-22
阅读 49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为促进我区信息技术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2024年3月,在师傅李燕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小组深入学习了《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

      2024年3月4日,李燕老师对《信息科技课程标准》深入学习,逐条讲解。

        学习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信息技术学科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必要性。通过培训和学习信息技术课标,我们受益匪浅。信息科技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这四个维度有各自的特征,同时又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共同促进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计算思维是指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涉及的抽象、分解、建模、算法设计等思维活动。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个体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通过选用合适的数字设备、平台和资源,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开展探究性学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信息社会责任是指个体在信息社会中的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应承担的责任。

       2024年3月17日,王庆英老师领学《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课程内容。

         学习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让我认识到,掌握信息化教育技术是适应社会发展、提高教学效益的需要。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教育信息化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将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中,有助于教师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是跟上时代发展步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标准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正确处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创新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人们的思维方式,启迪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的实质和核心。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勇于突破传统、习惯所形成的思维定势,重新组合既定的感受、体验,探索规律,得出新结论的思维过程。此外,新课程标准还强调了信息科技课程围绕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等六条逻辑主线开展,注重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提升知识迁移能力和学科思维水平。这表明信息技术课程不仅关注技术的传授,更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2024年3月29日,马兰老师领学《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学业质量。

         学习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还让我们认识到,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一个不断学习、反思和总结的过程。教师需要不停学习本专业的理论知识,用专业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合作探究学习有利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但需要合理使用,避免形式主义。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新课标,教师可以更好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的学习体验。

        作为一线教师要直面新课标的变化,积极学习、充分理解、适度运用。一线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解读就是用课堂教学的行为诠释课程理念,从自身的点滴改变做起,在教学坚持素养导向、强化学科实践、推进综合学习、落实因材施教。不断践行新课标理念,促进新提升。

  学习是最美的遇见,成长是最美的风景。通过本次新课标解读活动,我组教师受益匪浅,提高了教师解读教材、把握教学目标的基本技能,进一步加深了对新课标的认识、理解,为今后教学将起到实质性的指导作用。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我们将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

编   辑:   马    兰

审   核:   李    燕

阅读 49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