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课题研究能力,我校平和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科研课题县级课题《双减背景下聚焦“三会”发展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行动研究》(立项批准号:2022PHKYKT058 )课题组开展教学公开课汇报研讨活动。
曾文举老师《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这节课,听了之后,给大家留下很深印象的是:曾老师深度挖掘教材内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巧妙地选用学习素材,真正凸显从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的转变,使学生的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获得全面发展。
曾文举老师执教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节课,能感受到曾老师备课充分,较好地把握了教材的编排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例题进行改编。《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曾在三年级下学期学习过小数的初步认识及简单的一位小数加减法,四年级下学期学习这一内容之前学习了小数意义和小数的基本性质。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是比较轻松的。曾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较好地把握了学生学习新知的起点,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尝试归纳算法以及师生有针对性的讲解、评议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曾凡亮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稍复杂的排列问题》一课,隔着屏幕,大家已感受到常老师的课堂充满浓浓的探究味,以学生为主体,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把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曾老师在课堂上着力于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将之前学习的简单的排列知识迁移到今天的学习中,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的意识;学生的思维螺旋上升,也为将来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曾凡亮老师《认识面积》先让学生猜一猜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激发矛盾。再引导学生借助老师提供的学具,同桌合作交流,自主选择工具进行测量比较。让学生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初步感知用正方形进行测量比较的优点。这一环节是整节课教学的难点,这里放手让学生充分自由发挥,学生可以将两个图形重叠后,再进行观察;可以用方格子摆一摆数一数;还可以用长方形纸条摆一摆数一数。最后通过“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些”的问题的争论,让学生初步感知用正方形摆或画正方形格子的方法比较的优点。
曾锡东老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过程获得对法则的掌握,关注知识发生的过程,不压缩或省略学生思维过程,不让学生造成思维断层,不让学生出现“消化不良”,从而实现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学生真正参与了学习的过程,在学习中获得自信、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同时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曾锡东老师执教的《找次品》一课,在这眼花缭乱,令人窒息的教改浪潮中,如一缕春风,让人倍感清爽;如一抹阳光,照亮了我迷乱的教改心房。听君一堂课,胜教十年书!让听课老师深深地感受到一个真正的名师胸有成竹的风范,顺水推舟,水到渠成的韵味!整堂课朴实无华,简约而不简单,整个知识建模逻辑严密,过渡轻松、自然,如小溪潺潺,不拖泥带水;从感性到理性,然后揭示规律,浑然天成;教学环节设计巧妙搭配,悬念迭起,却又链接无缝……一堂充满教师睿智的数学课,体现数学价值的数学课,魅力无穷的数学课!
林学武老师《圆柱的体积》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过的圆柱,然后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圆柱体,这一环节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通过观察、交流、介绍,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由此导入新课,到课的结尾,展示圆柱体在世博会建筑中的应用,首尾呼应。特别是强调在生活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辨别圆柱的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李英丽老师的《找规律》一课主要介绍图形排列的简单规律,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发现规律的意识,为进一步学习有关数的排列规律作准备。本课教学效果很好,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突破了重难点。
蔡永强老师《稍复杂的排列问题》是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搭配(二)中的例1,在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学习中同学们已经接触了简单的排列和组合内容,在此基础上,《稍复杂的排列问题》的难度稍有提升,不仅数据加大了,而且问题情况也更加复杂。因此,我在教学中为了唤醒学生对旧知的掌握,开课时先安排了已学知识,然后由浅入深地过渡到新知,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寻找稍复杂事物排列或组合数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三角形的内角和》在整个教学设计上蔡瑞风老师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将教学思路拟定为“设疑导入—— 自学猜想——验证{自主探究}——展示交流——反馈训练——小结”,努力构建探索型的高效课堂课堂教学模式。
李小玲老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本节课的教学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自学中发现问题,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探索,发现分数单位不同,无法相加,想办法变成同分母分数再相加。上述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小组的学生都在进行合作,每一个学生都在主动的探究,异分母分数相加要先通分这一知识点完全是由学生自己发现的。而且,在整个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在整个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没有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中,而是以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张景裕老师上的《鸡兔同笼》的一课,教学的组织展开,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可操作的,具备良好互动的课堂学习的开展,更是教师智慧的设计体现。课前,张老师与师生就鸡兔的角色转化表演,趣味横生;正式上课了,先以较大数目的鸡兔同笼引出探究较麻烦,从而以转化的思想,从小数目开始,从小数目的研究中建立模型,从而以模型解决较复杂的大数目的解决;从鸡兔同笼的原型中引申到生活实际中的鸡兔同笼变式,让学生学一道而通百道,同时体会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思想的生活应用价值„„可见,如此细致的课堂设计,体现了张老师的教学智慧和理念。
卢惠荣老师执教的《轴对称》这堂课,使大家眼睛亮了,看得远了,真是收获多多.《轴对称》这堂课,教师能够充分理解教材,大胆挖掘创造使用教材.教学过程能够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本堂课武老师设计理念新,真正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和“学中做”等数学思想.采取“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说一说”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培养学生观察、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本堂课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课,它做到了扎实有效,流程自然,从中也反映出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强的课堂驾驭能力.
老师们积极参与线上、线下培训活动,认真聆听,用心记录,通过理论知识的内化,不断完善提升自我。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的成长离不开集体的智慧,集百家之长才能精益求精。每次教研活动为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是践行新课标教学道路上的又一有力举措,我们会不断求索,敢于创新,不断推动新课程改革前进的步伐,共促专业发展。
图文:曾文举、曾凡亮
审校:学校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