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疾病,“夏治”是指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趁其发作缓解季节,辨证施治。“冬病夏治—三伏贴、三伏灸”选择夏季三伏天进行贴敷及艾灸,利用此时机体阳气充沛,代谢旺盛,药物更容易渗透吸收,从而起到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使冬天易诱发或加重的疾病得以治愈或减轻。
什么是三伏贴?
三伏贴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多用于治疗因感受寒邪、易于冬季发病或加重的疾病。中医认为一年四季之中春夏阳气较盛,因而护养体内阳气,使之保持充沛很有必要。而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天气最热时候,这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皮肤也容易吸收药物,此时贴敷治疗效果最好。
三伏贴的功效
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
三伏贴”优势
三伏贴,是一种纯中医外治疗法,具有操作方法简便、价廉效优、安全无毒、无创无痛的特点。由于不经过消化道,治疗期间不妨碍其他药物的正常使用,避免了对胃肠道及肝脏的影响,易于接受。
三伏贴贴敷时间 : 伏前贴、初伏、中伏、中伏加强、末伏。
2024年“三伏贴”贴敷时间表
第一帖 伏前贴 07.05—07.14
第二帖 初 伏 07.15—07.24
第三帖 中 伏 07.25—08.03
第四帖 中伏加强 08.04—08.13
第五帖 末 伏 08.14—08.23
贴敷时间,建议收藏,不要错过。
三伏贴贴敷的时间:
一般贴敷时间小儿0.5~2小时(2岁以下的婴幼儿因皮肤娇嫩,不宜贴敷),成人2~4小时,根据病人个体差异也可适当调整延长,如果贴敷部位出现痒、疼,应停止贴敷。
三伏贴温馨提示:
①贴药者请穿宽松衣服,女士避免穿连衣裙和紧身长裤。
②贴药当日戒酒、辛辣、海鲜、蘑菇、牛肉等易致化脓食物。
③有感冒发烧(体温高于37.3℃)暂时不贴,体质实热型以及患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者不宜进行。
④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瘙痒为正常反应。
皮肤局部出现刺痒、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清除局部残留药物,避免抓挠,一般可自行痊愈。少数病人因皮肤太敏感或胶布接触的局部皮肤会出现红肿、水疱,出现此类情况请及时就医。
⑤贴药后当天2-4小时内禁止沐浴和剧烈活动,避免出汗过多导致胶布粘贴不稳。
三伏贴义诊:
为让更多居民了解三伏贴,体验三伏贴的优势,此次园山院区开展三伏贴义诊活动,前200名免费体验。
活动有效期:2024年7月5日-2024年8月23日,本次贴敷最佳时间:2024年7月5日、7月15日、25日,8月4日、14日。
活动提示:
取号----医生评估----开具治疗单治疗(前200名免费) 成人凭治疗单门诊3楼分诊台登记治疗,儿童凭治疗单到2楼儿科治疗室治疗。
推荐贴敷时间:早上8:00-12:00。
以穴位贴敷的方式治疗的则为三伏贴,以灸法方式治疗的则为三伏灸。
三伏贴配合以下治疗事半功倍哦
1、三伏贴+艾灸
点燃艾绒产生热量,灸疗病变部位或穴位,刺激局部的中医外治方法。
【功效】温经散寒、消瘀散结、引热外行、扶阳固脱、防治保健。
【适用人群】脾胃虚寒、肩周炎、颈椎病、盆腔炎、肿胀酸麻、咽炎、风寒感冒。
2、三伏贴+平衡火罐
平衡火罐法,运用不同的拔罐手法作用于人体的一种非药物治疗的自然平衡疗法。。
【功效】疏通经络、调理全身脏腑、平衡阴阳、治疗慢性疾病。
【适用人群】失眠、感冒、肥胖症、肩周炎、颈项、腰背疼痛、消化系统疾病、湿热体质的健康人、慢性疲劳综合征、脑梗塞恢复期、脊髓损伤恢复期。
3、三伏贴+督灸
在督脉脊柱及附近腧穴进行隔药灸的中医特色外治技术。
【功效】益气温阳、祛风驱寒。
【适用人群】气虚、阳虚证及因风寒、湿邪所致的颈、肩、腰、腿疼痛和脊柱相关疾病。
哪些人适合“三伏灸”治疗?
1.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望、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喉炎、虚人感冒等;
2.消化系统疾病:胃痛、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胃肠功能絮乱、消化不良等;
3.运动系统痛症: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腰腿痛等;
4.儿科疾病:调节免疫、增强体质、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反复咳嗽、体虚易感冒、厌食、腹泻、遗尿、腹痛等;
5.妇科疾病:慢性盆腔炎、月经不调、痛经、产后关节痛等;
6.老年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辅助治疗;
7.亚健康人群;阳虚体质调理:体虚怕冷、手脚冰凉等;过敏体质调理:过敏性鼻炎、哮喘、支气管炎、慢性咳嗽等;气虚体质调理:体质虚弱者,乏力、懒言,容易感冒等。
哪些人不适合“三伏灸”治疗?
1.贴敷部位的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者;
2.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高度过敏者;
3.皮肤过敏期间;
4.瘢痕体质、皮肤易感染体质者;
5.急性发热性疾病、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热期及活动性肺结核者;
6.咯黄色浓痰、咯血、衄血或易出现口腔溃疡等内火较重者;
7.孕妇及糖尿病患者慎用,2岁以下儿童请在专家指导下治疗。
编辑:张小琴、胡金红
初审:彭晓洪、徐银银、刘庆泉、张小琴
终审:张远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