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眼里,周围的一切都充满着惊奇,生命之间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惊喜。一片小小的树叶、一颗发芽的小草、一只迷路的蚂蚁、一条又一条蠕动的蚕宝宝……让我们惊叹于生命的伟大。在这个万物生长的季节,我们和孩子开展了一次大自然生命探索——蚕的奥秘,一起来看看我们的故事吧!
与蚕相遇
四月初的一个周一,大班曾老师带了一些刚出来的幼蚕放在了我们班上。孩子一早来到教室的时候,发现了这些黑乎乎的小幼蚕,瞬间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于是曾老师送了一些蚕宝宝留在我们班。孩子们都很高兴,你一言我一语开启了一场讨论。
针对小朋友的问题,我们对蚕宝宝进行了一场调查。
与蚕相知
幼蚕的出现,让孩子们惊喜不已,对“蚕宝宝”的一切充满了好奇。那蚕宝宝的身体结构是怎样的呢?它们怎么长大的呢?于是,他们开始阅读绘本《蚕,诞生了》、观看视频,了解更多关于蚕的知识。
孩子们通过学习发现蚕的身体由许多部分组成,分别是:头部、胸部、腹部、气孔、胸足、腹足、尾足等,看似小小的身体里,原来有这么多的构造。
蚕的一生要经过:蚕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一般需要45-56天。刚孵出来的幼蚕身体黑色很小像蚂蚁叫蚁蚕,蚁蚕吃了很多桑叶,慢慢地长大,经过四次蜕皮,身体一次比一次变白变大。最后,蚕开始吐丝作茧在茧里,蚕再蜕一次皮变成蛹,由蛹变成蛾,然后咬破茧爬出灰白色有翅膀的蚕蛾,雌蛾产卵后不久就死去。
与蚕相处
“蚕宝宝吃了吗?”“蚕宝宝长大一点了吗?”这些都成了孩子们每天的共同话题。他们都很期待着蚕宝宝快点长大,养蚕让他们担起了责任。
蚕宝宝的食物是桑叶,为了喂养它们长大,我们需要很多很多的桑叶,那桑叶长什么样子?孩子们利用户外时间在幼儿园四处寻找桑叶,他们找到了很多树叶,是不是桑叶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通过识别,我们发现虽然它们很像桑叶,却都不是桑叶。它们分别是绣球叶、朴树叶、樟树叶。于是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桑叶的特征,终于在幼儿园里,我们找到了桑树。
蚕宝宝很爱干净,所以我们要天天帮蚕宝宝清理粑粑,换新鲜的桑叶,清理出来的粪便,我们会倒在植物角当养料。
一天早上,小朋友们发现蚕宝宝爬到小房子开始吐蚕丝,大家都好奇地观察。为了避免蚕宝宝太多拥挤,大家为蚕宝宝换了个蛋托小屋。
看着朝夕相处的好朋友一个个都躲进了蚕茧里,大伙们还有点儿不舍呢!
蚕宝宝在我们的共同关爱下,终于破茧成蛾啦!看到脱壳而出的蚕蛾,孩子们兴奋不己。他们将自己陪伴蚕宝宝的过程进行了记录。
与蚕相绕
蚕丝有什么用呢?为此我们进行了探究和讨论。蚕茧变成丝后可以做成丝巾、蚕丝被、领带、旗袍等,蚕蛹可以做成药材,还可以吃。
我发现宝贝们对蚕丝扇十分感兴趣,于是我们决定一起来做一把蚕丝扇。可是蚕丝扇怎么做呢,而且我们的蚕茧破壳了,而且有些上面黑乎乎的,怎么办呢?
经过大家的商量我们决定将蚕茧弄脏部分剪掉,进行第一次尝试。
首先将蚕茧放入水中,将水加热烧开5分钟左右。用筷子轻轻搅拌蚕茧,抽出那根细细的丝头。
把丝头缠在扇面上,转动扇柄,晶莹的蚕丝一圈圈、一层层绕在了扇面上。
在制作过程中我们发现:
1.蚕茧煮的时间长短和抽丝有很大关系,煮的时间过短,蚕茧就不容易抽丝,容易断,反之,蚕茧的丝融在一起,不好找线头。
2.我们发现抽出的蚕丝刚绕几圈就断了,反反复复很难绕出完整均匀的扇面。所以破茧而出有洞洞的蚕茧是不能做蚕丝的,没有洞洞和没有飞出蚕蛾的茧才可以做成蚕丝。
吸取第一次的经验,我们用了一些完整的蚕茧进行第二次尝试。
经过大家几天的努力,均匀完整的蚕丝扇面终于做好了。
扇面完成后,再装饰一下,一把漂亮的蚕丝扇就完成了。爱美的女孩子们争相拿着蚕丝扇拍照。
蚕丝扇太好看了,我要回家和爸爸妈妈做一把漂亮的蚕丝扇!
飞蛾妈妈再见!飞蛾爸爸再见!孩子们特别想念我们的蚕宝宝,他们用画笔和纸巾制作蚕宝宝的外形,留住了蚕宝宝。
我们的养蚕故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