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

🕶
创建于2024-06-21
阅读 24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西部地区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举足轻重,在国家安全与长远发展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2024年是党中央对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作出部署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4月23日在重庆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时强调,要一以贯之抓好党中央推动西部大开发政策举措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提升区域整体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西部引擎”,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指明了方向。

西部大开发是云南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

    西部地区涵盖六省五区一市,拥有全国72%的国土面积、3亿多人口,资源丰富生态多样,发展潜力巨大。云南是我国西南方向重要开放前沿,是衔接内外两个大市场的重要枢纽,西部大开发是国家区域发展重大战略之一,对云南来说是一个重要机遇,有助于提升云南的国际地位、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对外开放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2023年,云南省经济总量首次突破3万亿元大关,在西部地区中排名第4,经济发展提速增效为推进西部大开发打下了扎实的物质基础。但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云南尚需克服科技水平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发展质量不高、发展动能转变等诸多挑战,发挥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资源比较优势突出、区位优势凸显、生态优势明显等众多优势。在营造国际环境方面,“以邻为伴、与邻为善”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方针,为云南广泛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在区域发展方面,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为云南省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和区域竞争力注入强劲动力,使云南省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在对外开放方面,云南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是“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两大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交汇点。云南对内连接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对外连接南亚东南亚及环印度洋地区国际大市场,可从中老泰、中缅、中越三个方向直达印度洋和太平洋,联通14亿多人口的国内大市场和24亿多人口的南亚东南亚国际大市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对于云南加强国际综合运输通道、国际航运、国际物流体系、口岸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起到重要作用,推动云南向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新局面扎实迈进。

云南抓住西部大开发重大机遇的实现路径

    发展特色优势与新兴产业。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产业。聚焦粮食、茶叶、花卉等重点产业,抓实种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等重点工作,全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守好旅游“金字招牌”,推进旅游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推进“旅游+”“+旅游”等发展模式,打造农文康旅融合发展新引擎。围绕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等云南工业“新三样”延链补链强链,完善产业配套体系,做强精深加工、终端产品的设计研发和制造。

    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打造国家生物安全建设示范区,探索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化体系,推动生物多样性跨境联合保护。深入推进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抓实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补齐“两污”治理短板。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切实守好祖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加强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广西北部湾等区域合作,深化沪滇、闽滇、粤滇等省际合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主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合作便利化水平,大力发展跨境物流、跨境旅游、跨境金融等。

    提升重点领域安全保障能力。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升能源资源等重点领域安全保障能力。推动“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发展,加快绿色能源体系建设,优化能源开发利用布局,提高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有色金属、钢铁、化工等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和补链延链项目的电力保障水平。统筹高比例新能源发展和电力安全稳定运行,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

    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坚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区域中心城市和县城提质发展,提升产业人口集聚能力和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推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吸引人才到乡村发展,积极稳妥推进“三块地”改革。依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相关权益,加快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统筹户籍制度改革和配套改革,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县城。

    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切实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坚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的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故事。高质量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结合口岸建设和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积极规划建设沿边城镇带和兴边富民中心城镇,打造村镇城立体支撑的强边固防新格局

阅读 24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