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读书分享会由课题组成语徐子文老师主持。分享者高一14班各小组成员。
红色经典读物是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瑰宝,其朴实的语言,典藏着我们党的历史文化;其有力的声音,演绎着不朽历史的风骨铿锵。
第一组
红色人物—陈树湘(1905年1月30日-1934年12月18日),湖南长沙县人,中国共产党员,曾任中国工农红军师长,革命烈士。
陈树湘1922年秋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马日事变”后,参加北伐军叶挺部,任班长、警卫团排长。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后又随团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红5军团第34师师长2009年9月10日,陈树湘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第二组
《红岩》,长篇小说,重庆作家罗广斌、杨益言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61年出版,被誉为“革命的教科书”。作品一经面世,立即引起轰动,先后被改编成电影《烈火中永生》和豫剧《江姐》等,从1961年出版至今51次再版,发行800多万册,是发行量最大的小说。
第三组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家喻户晓的纪实文学作品,让世界首次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真实面貌。这部经典作品多方位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做出的不懈努力,他们乐观向上又甘于奉献,在艰苦卓绝的困境中奋力拼搏,勇敢地探寻着中国前进的方向。
第四组
红色小说—《可爱的中国》
这篇散文主要体现方志敏两个方面的思想感情,首先是针对当时中国的国民党反动派认为中国的共产党人的革命“只顾到工农阶级利益,而忽视了民族利益”这一原则性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加以回答,打破那些武断者诬蔑的谰言;其次是寄语后人:人一定要有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不要被一时的困难所吓倒。
本书是中小学生阅读书目,爱国主义教育经典作品,一本反映方志敏伟大共产主义信仰的长篇小说,字里行间流淌着一个赤子对祖国无限热爱的深情,抒发了对祖国光明未来的坚定信心,展现了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和崇高品德,这些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光芒的不朽篇章,充分展现了他爱国,创造,清贫,奉献的崇高品格和浩然正气。
第五组
讲述了觉醒年代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的故事。主要以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创办《青年杂志》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以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经历为辅助。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背景,讲述了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从相识、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传奇故事,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光辉历程。
第六组
红色人物—赵一曼
在与日军的战斗中受伤被捕后,面对敌人的严酷刑讯和诱降手段,赵一曼始终坚守信仰、保守党的机密,表现出坚定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她痛斥日军罪行,直至牺牲前都未透露任何对党不利的信息。
第七组
红色书籍—《雷锋日记》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去。”“一个共产党员是人民的勤务员,应该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看成自己的幸福。”“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风雨中一一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仍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
第八组
红色书籍—《红色的起点》
本书作者以“地利优势”,在沪作了长时间细致采访,又专程赴北京及嘉兴南湖访问,历经十余年考证,以客观的笔调,创新的“T”字型结构,即既以写横剖面为主--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断代史,也写纵剖面-一中共“一大”代表们的后来命运,娓娓道来中国共产党之由来。
第九组
红色人物—黄公略
1931年5月,在第二次反“围剿”中,在中洞设伏,居高临下,一举围歼敌二十八师师部,为五战五捷首开胜局。9月,在第三次反“围剿”中,又于老营盘歼敌一个旅。15日,他率部行至吉安东固六渡场时,遭敌机袭击,身负重伤牺牲。为纪念黄公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以吉安、吉水两县的红色区域为主成立“公略县”,同时在东固和瑞金各修建了一座纪念黄公略的“公略纪念亭”,将中国工农红军第2步兵学校命名为“公略步兵学校。
认真聆听的同学们
分享的点滴
此次活动通过专题的形式让同学们对小说阅读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小说还可以按主题进行,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锻炼了表达能力,对于这一主题的小说有了系统的了解。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也助力学生不断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