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而有行,行稳致远—2024年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阳江市(阳春市、阳西县)专兼职教研员培训

用户15741378
创建于06-21
阅读 232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在绚烂的2024年,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中小学教研领域迎来了一场盛大的全员轮训盛事——阳江市(阳春市、阳西县)专兼职教研员培训项目。此次活动吸引了共计68名充满激情与智慧的专兼职教研员踊跃参与,共同追求教育教学的卓越与创新。

今天是第一阶段理论研修的第三日,参训人员们依然以极高的学习热情投入其中,他们全神贯注地聆听每一堂课,如海绵吸水般吸收着新知识,期待在未来的教育道路上能够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丁玉华,江门市教育研究院教研员,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教育部中小学领航名师,教育部国培专家,连任五届广东省丁玉华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连任两届广东省基础教育学科教研基地项目负责人,东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华南师范大学、韩山师范学院兼职教授,两次荣获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两次荣获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一等奖,发表论文68篇,出版论著共5部。

6月21日上午的讲座是由江门市教育研究院丁玉华教研员分享。

丁玉华老师讲述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面临着政策困惑、理论困惑和实践挑战,本次培训将深入探讨如何明晰建设背景,提升基地发展之效;锚定建设目标,掌准基地发展之舵;创新建设举措,夯实基地发展之基;捣实建设成效,增强基地发展之力。

丁玉华老师指出在明确建设背景的基础上,项目负责人需要扮演五种角色:耕读者、三好教研员、排头兵、小宇宙和引路人。同时项目负责人需要具备四大能力:解读政策、操作性转化、提炼典型成果以及知行合一。其中特别强调了教师读书的重要性,它不仅能够丰富知识和提升教学水平,还能激发思维活力和创新意识。通过阅读,教师能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专业素养,更好地引领学生成长。

除此之外,丁玉华老师还提出教研员要修炼自身的“四力”,即学习力、思想力、研究力和精进力。除此之外还要培养“三读”、“三耕”、“三立”的能力,鼓励学员会观察、会思考、会表达,她以自身经历给学员们分享其用课说话、用笔表达、用力成长的教研发展过程。

丁玉华老师结合江门市教研的新局面、新建设与成果分享给我们指出教改的思路与方向,分享她带领的团队一起取得的各项成果,让我们深感教育的责任。教育科研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活动,要常学常新、常思常悟、常修常练,不断超越自我。

最后,丁玉华老师勉励参会的学员们,争做一名“有想法、有做法,有说法、有落地”的“四有”教研员/兼职教职员。 

        2024年6月21日下午,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科学教育研究所所长胡继飞教授为我们带来了题为“例谈教育教学成果的提炼与申报——以我省两大权威奖项为例”的专题讲座。

专家介绍

 胡教授学识渊博、言谈亲切,以我省基础教育类两项权威奖项:“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奖”为切入点,并结合自己的评审经验和获奖项目进行讲解和分析,从如何理解教学成果、如何提炼成果的创新性、如何表达成果的实效性、如何组织申报材料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指导。

胡教授解析教育成果的内涵特点,强调注重教育成果的创新性与实效性,并指导如何撰写报告,要注意以严谨贯彻始终,注意点面结合,内容里涉及的数据都必须要有实证,为学员们今后做教育教学成果的凝炼和申报,指明了方向和思路。

  通过本次学习讲堂,学员们收获满满,对课题研究设计、研究过程,特别是教育创新成果的提炼与申报的方法和技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最后,胡教授还鼓励老师们积极参与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为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更加明确了教研的方向,坚定了教育创新的决心。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创教研新篇!

图片文稿:陈宜锦、张丽茵、江文宇、黄予楠

校对:蓝畅、王盈栋

审核:张碧月、林晶晶

阅读 232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