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升高“6+1”衔接课程
初升高衔接培训,由专业教师团队运作,学校资深高级教师担纲任教。经过几年以来的培训和研究,从初升高衔接的实效性和学生综合学习力提升出发,首创了“6+1”课程模式(即每天6节知识课+1节高中学法指导课),在初升高衔接培训方法上不仅仅是初升高知识层面的衔接,更注重高中学习方法的引领和学习能力的培养,着眼提升每一位学员的综合学力,为即将到来的高中三年的学习作了无缝对接,提前适应,全面规划!
早读: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读是高中学习的重要环节,初升高衔接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序组织每日计划详细,一日之际在于晨,学生早读,明确读书目标,为学生们进入高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课堂教学:初升高“6+1”衔接班由来自省丹中及城区高中资深高级教师担任教学,老师们课堂上与同学们积极互动,同学们认真听讲,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日常默写展示:每天早上半小时的背诵时间贴合了高中早读时间,每天早上自主读背后进行默写任务,学生在这里能够提前熟悉高中的早读流程,培养好大声读书和默写的良好习惯,并且提升了自我布置读书和默写任务的主动性,以此来随时检验自己的学习情况!
初升高衔接“6+1”、“双师”型课程设置,属丹阳首创
初升高衔接“6+1”课程
高中学法指导课教师由优秀的应届的高三毕业生担任。具体分享高中三年学习经验和方法,学法指导涵盖高中九门学科。学法指导教师重在学法指导、学习陪伴、互动交流、学习过程和学习质量的跟踪与监管以及学习主动性、良好学习习惯培养。
将学员分成若干个学习力提升小组,由专任教师担任各组学法指导的老师。指导教师具体负责各组学员各科课堂学习的跟进,检查学员作业完成情况,答疑互动,一对一检查指导本组学员的课堂听课笔记。真正做到“教”与“学”合一,激发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学员的学习能力。双师相辅相成,共同为新高一学员加油助力!
学法指导课程——由省丹中及城区高中的优秀毕业生分享各科学习经验并回答同学们好奇的关于高中的各种问题。
在学法指导课上,我们请了应届高三优秀毕业生为同学们介绍高中各科的学习方法,科目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生物、地理;同时还涉及了高中生活时间安排、高中如何学会自我管理、高中如何处理同学关系、高中如何调节心态、如何规划、如何应对偏科问题等一系列同学们感兴趣的内容。同学们在学法指导课上与学长学姐们积极互动,收获满满。
(学法指导课程表与课堂场景展示如下)
高中九门学科学法指导专题展示
笔记分组指导
学员优秀笔记展示
数理化答疑:
初升高衔接课程会在学习课三天左右安排学长答疑时间。特邀优秀应届毕业生对数理化三门学科进行了集中答疑,我们会在每天的自主学习时间中下发答疑纸统计听课中遇到的问题,然后整合进行一阶段的集中答疑,这是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提问的能力,因为高中的课程量大,进度快,需要学生自己紧跟步伐,积极询问老师!
教学管理
初升高学员一日学习要求
每日学员考勤
学员代表发言
班主任寄语:
同学们:13天的衔接学习时光转瞬即逝.大家相处在一起学习的时光虽短暂,但却收获颇多,乘坐着丰收的帆船步入高中生涯。
在这里,各位老师和我携手营造出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共同带领大家提前适应高中学习生活.从早上进班,我们便安排大家进行20min的自主早读,随后限时10min进行默写检查,这是为了提升大家的读背记忆效率以及即时检验读背内容掌握情况,这13天内我们对《劝学》《师说》以及Unit1中的部分单词进行了滚轮式背诵及默写,同学们从一开始的不适应到如今已熟练掌握,这说明各位对于单读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同学们一定要把"一日之计在于晨"牢记于心,早读课的状态决定了一天的学习状态,并且要把早读课的内容充实满,比如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后可以拓展背诵语文作文素材、英语课外单词等,这是你能否超越他人的关键。另外,我们特意邀请了应届优秀毕业生来做学法指导以及容疑,希望大家能将学长学姐的学习经验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去!答疑的目的是培养各位主动思考问题、积极提问的习惯,高中的学习不仅仅是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更加要对知识进行一个问题的反馈.不懂装懂糊弄自己是大忌,高中的课程量大,进度快,难度大,尤其是数理化,一环扣一环,将问题囤积只会拖害学习进程,变得一身包袱。
你们既然选择了高中这条道,注定这是一条崎岖、陡峭的登山之路;既然选择了高中,你要懂得“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森林法则。高中三年你需要有志向,有目标,有方向,这是你前进的动力,学习的动力源;高中三年,你需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和汗水,这个是你前进的底气,“根深才能树大”,要静得下来,脚踏实地!高中三年需要你主动,主动,更主动!学习越主动才会获得主动权,才会有你的一席之地!高中三年,要学会改变,懂得“舍得”,摒弃以往学习中的陋习,改变被动学习的状态,舍弃游戏人生的时间,有舍才有得!你们正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勃!“既然选择了远方,我们只顾风雨兼程!”
给新高一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