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起源:
唐钧泽:老师,你看桌子下面全是西蓝花。
师:是谁把西蓝花扔在地上了?
李景辉:是白亦菲扔的。
师:白亦菲你为什么要把西蓝花扔在地上?
白亦菲:我不喜欢吃西蓝花。
师:不喜欢吃就能把西蓝花扔掉吗?
唐钧泽:不能扔,不能浪费食物,西蓝花有营养的。
许心玥:多吃蔬菜多健康。
师:吃饭时遇到不喜欢吃的菜怎么办?
唐钧泽:那就少吃点。
王一灿:老师,我不挑食,我全都吃掉的。
陈志博:妈妈说不能挑食,蔬菜要多吃点,不能只吃肉。
幼儿大想法:
1.不喜欢吃西蓝花,把西蓝花扔掉了
2.不喜欢吃的食物少吃点,不能扔掉、浪费。
3.不能挑食。
分析与反思:
课程来源于生活,也来源于问题与发现。《蔬菜小组》来源于一次午饭的瞬间。有一次午餐吃的是炒西蓝花,饭后打扫卫生的时候发现,桌子底下到处都是被孩子们扔掉的西蓝花。班级内孩子挑食、偏食现象存在的普遍性和严重性时,《蔬菜小组》也随即诞生了。我们决定和孩子一起走进蔬菜的世界,让孩子在看看、做做、尝尝等游戏实践活动中,了解蔬菜的知识,探究蔬菜奥秘,逐步喜欢蔬菜和爱吃蔬菜。
蕴含的可能性:
1.认识常见的蔬菜,了解其外形特征。
2.知道蔬菜的营养价值,多吃蔬菜对身体有好处。
3.养成爱吃蔬菜的习惯,萌发对蔬菜的探究欲望。
小组成员
活动过程
场景一:
如何将蔬菜按一定的特性进行分类?
陈志博:这么多菜,都是绿色的。
胡槿瑜:不是的,番茄是红色的、辣椒也是红色的。菠菜是绿色的,青菜也是绿色的。
陈志博:生菜也是绿色的,你看好多菜都是绿色的。
胡槿瑜:菜不是只有绿色的,还有红色的。
陈志博:但是这么多都是绿色的。这些大的菜、小的菜都是绿色的。
蒋雯杉:绿色的菜它们种在泥土里的,你看这里菜上面还有泥土。
胡槿瑜:辣椒和番茄是长出来的,我没看见它的根。
幼儿大想法:
1.蔬菜的颜色。
2.蔬菜的根。
分析与反思:
《指南》中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蕴含的可能性:
1.在认识蔬菜的基础上,了解蔬菜的不同使用部分。
2.会将蔬菜按形状、颜色、味道等特性归类。
3.能形成基本的分类思维,提高观察力和辨别能力。
场景二:
如何将正确的择菜和清洗蔬菜?
梁梓熙:我们休息的时候去李景辉家采小番茄了,我刚想吃,我妈妈就不允许,妈妈说上面脏要洗一下才能吃。
白亦菲:我奶奶也会把水果洗一洗给我吃的,奶奶说上面不干净。
胡槿瑜:我妈妈说菜和水果都要先洗一洗才能吃。
白亦菲:我还会帮奶奶择菜,把不好的叶子摘掉,洗一洗,炒一炒就能吃了。
幼儿大想法:
1.水果蔬菜表面脏,要洗了才能吃。
2.我会择菜。
分析与反思:
幼儿洗菜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幼儿的健康意识。通过参与洗菜的过程,幼儿可以了解到蔬菜是如何生长的,以及它们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什么好处。他们也可以了解到蔬菜的重要性,并学会选择健康食物。
幼儿洗菜的目标是培养幼儿正确的洗菜方法,以及培养他们的耐心、细心、自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健康意识。这些目标可以帮助幼儿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并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宝贵的技能和经验。
蕴含的可能性:
1.知道蔬菜洗干净后才能吃,清洗干净泥土、农药残留物。
2.愿意了解择菜与清洗的方法。
3.能够主动帮助别人做事情,体会服务别人的快乐。
场景三:
如何区分蔬菜与水果的不同?
王一灿:小番茄也是菜,我妈妈会少烧汤给我吃。
蒋雯杉:也是水果,我们学校的水果就吃小番茄。
陈志博:水果也能烧成菜的,我奶奶会烧西瓜皮吃。
李景辉:西瓜皮怎么吃啊?
许心玥:又是菜又是水果怎么吃啊?不会吃坏吗?
陈志博:我没有吃坏啊。
胡槿瑜:大概能一起吃的吧,发明出来就是能吃的。
梁梓熙:蔬菜和水果又不一样。
幼儿大想法:
1. 小番茄是蔬菜也是水果。
2. 西瓜皮烧菜有分歧。
3.蔬菜水果是不一样。
分析与反思:
孩子对蔬菜瓜果十分熟悉,但是由于农村家庭对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比较少,所以很多幼儿只能说出蔬菜瓜果的名称,对于他它们的特征了解很少,为了激发和培养幼儿的兴趣和观察能力,结合我班幼儿的实际,决定设计这样一个活动既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又能养孩子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幼儿通过认识蔬菜,了解蔬菜的来历,体会父母劳动的辛苦,通过各种活动区分水果和蔬菜,了解蔬果的基本特征。
蕴含的可能性:
1.区分水果和蔬菜,了解蔬果的基本特征。
2.认识蔬果,了解蔬果的来历,体会种植人劳动的辛苦。
3.主动探索蔬果的不同,体会活动的乐趣。
场景四:
如何探索蔬菜拓印画?
胡槿瑜:我发现青椒切开之后像一朵花。
白亦菲:不会吧,青椒怎么变花啊。
师:胡槿瑜你仔细说一说呢。
胡槿瑜:就是青椒切开之后的样子,形状很像的。
李景辉:怎么回事?我想看看。
师:可是我们现在没办法看,没有那些蔬菜。
李景辉:那我明天带点来,要带哪些蔬菜呢?
幼儿大想法:
1.蔬菜切开之后的形状。
分析与反思:
《纲要》在艺术领域中,强调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生活中美的事物,引导幼儿感受大环境中的美,引导幼儿利用大自然中的事物进行制作或开展其他活动。蔬菜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食物,而利用蔬菜的横截面也可以创作出美丽的美术作品。这让幼儿非常有新奇感。因此,我以蔬菜为主要工具,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其发展情况,设计了本次蔬菜印章画这个活动。通过在看一看、做一做、玩一玩等形式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增强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从中体验到蔬菜印章画的乐趣。
蕴含的可能性:
1. 认识用藕、秋葵、胡萝卜、花菜、苦瓜、甜椒等蔬菜的横截面。
2. 尝试用蔬菜印画,感知不同蔬菜印画的效果。
3.体验蔬菜印画的乐趣,感受这种特殊画法的乐趣,丰富想象。
场景五:
如何了解食物与健康的关系?
陈志博:老师,现在我喜欢吃蔬菜了。
师:陈志博你刚来上学时不喜欢吃蔬菜,老是挑食,现在怎么喜欢吃蔬菜了?
陈志博:因为我现在会先尝一尝它的味道,味道好的,我就会吃那个蔬菜。
师:要是尝到味道不好的蔬菜怎么办?
陈志博:那我不吃。
蒋雯杉:不能这样的,味道不好的你就少吃点,不可以不吃,那是挑食。
胡槿瑜:对,不能挑食,每个事物的营养都很好,我们要多吃蔬菜。
陈志博:可我比较喜欢出肉,吃一点蔬菜就好了。
师:如果只出肉,只吃一点蔬菜会怎么样?
李景辉:那会生病的。
幼儿大想法:
1. 吃味道好的蔬菜,不吃味道不好的蔬菜。
2.不能挑食,每种蔬菜都有营养。
分析与反思:
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习惯,习惯养成得越多能力就越强。幼儿时期恰是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注重这一时期各种好习惯的培养,是为他将来成功地走向社会垒下的第一块坚实的基石。”因此,孩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十分重要。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责任感和良好品质,这将是孩子后续学习的“发动机”,能为他们终身的发展和学习赋能。幼小衔接,让小班的孩子从不挑食的好习惯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
蕴含的可能性: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努力做到不挑食,不偏食。
2.初步了解食物与健康的关系,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3.珍惜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反思小结
蔬菜小组一路走来,我们一起认识蔬菜,种菜,制作蔬菜美食、蔬菜拼盘,小朋友和蔬菜亲密接触,发现与蔬菜有关的乐趣,从而做到爱吃蔬菜,不挑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活动中,从孩子的身上挖掘了多种的潜能。原来,活动就存在于孩子的观察、动手能力和游戏中。在他们不断的探索中,老师不仅是观察者、记录者,更是和孩子一样是受教育者。我们也将跟随孩子探索的脚步不断前行,将课程游戏化的理念进一步深化,让孩子在自由、自主、愉悦、创新中发展,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发现、成长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