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缘起
本次游戏源起孩子们晨间的一次谈话。周一的早上,孩子们热烈地交流,莫雨甜说“你们知道吗,昨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大草坪放风筝的时候,看见有人在外面煮东西吃,他们带了很多东西,很多食物。”他们在野炊吗?”嘉励问道。“什么是露营野炊呢?”很多小朋友好奇地问。黄文韬小朋友说:“就是带上工具,食物,然后把煮好的东西放在一个铺好的垫子上吃饭。”韦瀚清说:“我看见有的还搭了帐篷,感觉很好玩似的。”“我也想野炊,我没有野炊过。。。我也没有去过,我也想啊”。这时,辰辰说:“幼儿园里有一个甜圈乐园,那里有锅头、碗筷。我们可以在里面野炊啊。”“老师,我们去甜圈乐园玩吧。”孩子们说着。我说:“可以啊。现在是初夏,野炊的好时机呢”。
正如陶行知先生的那句话“爱游戏,爱户外活动,爱大自然是儿童的天性”。《指南》中指出“幼儿园要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从而形成受益终身的方法和能力。”让孩子们感受周围环境,亲近自然,对环境中的事物与现象感兴趣。大自然也是孩子们最广阔的教室,赋予孩子们取之不尽的源泉。我们的“野趣盎然,乐享野炊”也由此拉开了序幕......
二、游戏前准备
在游戏前孩子们和家长们一起进行关于露营的调查问卷,露营需要准备什么东西呢?
甜圈乐园里有什么?
老师:你们在户外区域时选择玩过野炊区吧,有没有认真仔细的去观察过 甜圈乐园吧?那这次我们好好去参观一下,看看甜圈乐园里有什么呢?
教师思考
这个游戏的话题是由孩子自由发起,孩子们对露营的兴趣很高,但是孩子们露营的经验是零散的,不完整的。教师在支持幼儿的兴趣前提下,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出发,以自发交流和积极主动的活动形式,让幼儿有计划有目的进行游戏主题。充分尊重并满足幼儿的内在需要,创设幼儿游戏的良好氛围,激发幼儿的主体能动性。教师在幼儿即将展开的游戏中提供必要的帮助指导,以推进游戏进程。
三、搭建灶台
孩子们期盼的露营活动开始了。一路愉快的唱着歌,一路欣赏着幼儿园里初夏的美景,带着激动的心情兴高采烈的进入了甜圈乐园。一个个就像是脱缰的小野马,快速的拿着材料跑向小桌子,还有的拿着锅、铲子,就要开始煮饭了。
李秋霖蹲在地上炒菜,黄文韬说:“不是这样的,妈妈在家煮菜的时候是在灶台上煮的,下面的灶台还有火呢。” 李秋霖说:“这里又没有灶台,我只能放地上煮啊。”这边话刚说完,那边又发生了争执,“老师,这凳子是我先拿到的,她又抢我的。”“那我没有凳子坐着吃饭啊。”
这是一场看似热闹但是比较无序的游戏,面对这样的现象该如何解决呢?我把孩子们聚集过来问道:”在刚刚的游戏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孩子们纷纷说道。黄文韬:“他们在地上煮菜,这样很不卫生”。瀚清说:“这里的凳子都很少,很多小朋友都抢凳子坐。基于孩子们的讨论与问题反馈,我梳理了孩子们的问题,通过孩子们思考和表述,大家认为要想进行野炊,首先要把灶台和凳子的问题先解决好。
教师思考
在不影响幼儿兴趣和游戏的发展情况下,老师集中幼儿一起回忆,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回忆游戏场景,寻找不合适的地方,让幼儿自己去思考,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的游戏行为。通过询问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引发幼儿再思考,把疑问抛给孩子,愿意相信幼儿,促进他们独立思考能力,这样的集中讨论,并且在这个讨论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解决了场地问题和材料的归整与筛选。鼓励孩子们寻找自然材料进行游戏,我们去除了一些仿真食物。教师和幼儿一起发现和思考,引导幼儿更有意义的游戏。
(一)搭建灶台--1.0
孩子们去幼儿园里找到了自己的想要的材料,有的孩子觉得泡沫积木很好看,选择了泡沫积木;有的选择了石头作为材料;有的则是选择了平时用的木头积木。
搭建的过程很顺利,三种材料的灶台很快就搭好了,问题出现了。
回到班上,孩子们开展儿童会议,共同讨论灶台倒塌的原因。
会议总结出:
1.石头材料太少了,搭不了灶台。
2.圆弧形的木头积木顶端是圆的,固定不了锅头。
3.三角形彩色泡沫积木和圆柱形都不适合搭灶台。
(二)搭建灶台--2.0
孩子们在第二次搭建的时候对材料的形状和材料的数量上有所调整。彩色泡沫积木和木头积木都圆选择用长方体的积木块,石头则是去了幼儿园水池边上找了更大更多的石块。
在第二次搭建中,孩子们发现灶台依然不合适,于是我也动动手试了一下,和他们说这个锅的大小和搭建灶台的尺寸好像不太合适。于是他们再次回到教室开展会议。
经过第二次失败,孩子们又展开儿童会议讨论失败的原因,他们得出的结论是:
1.石头不适合搭建灶台,因为石头表面太滑了。
2.长方形积木搭建后中间的空隙太大了,积木搭建起来也不是很稳固。
3.长方形泡沫积木很轻,锅头太重了支撑不了。
他们的办法是找砖头来搭建灶台,这样会比较稳。
教师的思考
在搭灶的过程中,我没有急于否认孩子搭的灶台是否适合,而是操作示范让孩子们自己来评价,孩子们也发现了锅具与灶台的关系。在活动中,关注幼儿的兴趣点,尊重幼儿的的想法,充分关注幼儿在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解决存在的问题。《指南》中指出:“当幼儿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挫折、难以实现游戏愿望时,教师可适当的介入。”
(三)搭建灶台--3.0
孩子们在学校寻找材料,在美艺馆内发现施工剩下的砖头,他们齐心协力把砖头运到了甜圈乐园,成功的灶台搭建好了。
灶台虽然搭建好了,但露营野炊还未开始,为了防止其他人进入未完工的场地,孩子们制作了“禁止触摸”的警示牌,并拉了一条警械线,提醒大家不要到该场地内玩耍。
教师思考:
《指南》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条件。”之后,把问题抛给孩子,引发幼儿的深度思考,让他们去讨论,去交流分享各自的智慧想法。在搭灶的行动中,孩子们有的负责搬砖,有的负责搭建。不仅合作意识的提高,还掌握了规律垒高,围合等搭建技能,提高了自身能力的同时,也让小朋友感受搭灶的快乐。放手让孩子去玩,玩出了乐趣,玩出了新意。
四、搭建凳子
经过一次自“煮”游戏,他们发现没有凳子坐着煮饭非常辛苦,于是提出再做个凳子的想法。
(一)搭建凳子1.0
回到教室,沁妤说她知道怎么搭凳子,于是到班级的建构区用积木搭出了简易的凳子,她成功搭建后试试看凳子是否稳固,刚坐下,凳子倒了。
岱禧说你的凳子倒塌一定坐的时候太用力了,我来试试看。岱禧刚一坐下,“啪”的一声,凳子又倒了。
最后大家决定去二楼的积木平台搭建凳子,那里的材料多一定能做出更稳固的凳子。
积木长条凳
孩子们想做更结实的凳子,于是他们找了更粗的积木做凳子的腿,上面了用了很宽的长条积木做凳面。不过这样的凳子还是容易倒塌,于是我搭建了一个中间有支撑的凳子,他们看到后也找了一些积木放在下面做支撑,这次他们的凳子非常稳固,可以同时坐几个人都没倒塌。
(二)搭建凳子2.0
纸盒凳子
因为之前沁妤在班上搭的积木凳子倒塌后,她这次选择了纸盒来制作凳子,可是她刚一坐下,纸盒塌陷了。我告诉她纸盒塌陷是因为纸盒中间没有支撑,于是她找来了一些圆柱形积木放在中间,她坐上去试了试,发现纸盒没有下陷。
宇辰说准备做一个像妈妈办公倚一样超级舒服的凳子,他发现旁边的泡沫积木坐起来很软,于是拿了很多泡沫积木垫在原来的凳子上。其他小朋友看到了受到启发,纷纷效仿,做了一张舒适的凳子。
教师的思考: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了小班幼儿经验持续发展的过程。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关于小凳子形状、结构、功能的经验,在这个游戏中,他们通过设计喜欢的小凳子将这些经验再现,通过制作小凳子将这些经验进行利用和改造,实现了由个人到群体、由模糊到清晰的经验转变。其中的多元感知、丰富想象、自主表征、动手操作、问题解决、同伴讨论等等都助力了新经验的建构。
当孩子们想把搭建好的凳子搬到甜圈乐园时,发现了问题。于是开展儿童会议解决办法,遇到的问题是:
1.凳子搭建好了带不走,凳子各部分是分散的。
2.凳子太大了放在甜圈乐园不合适。
3.凳子太重了不好搬运。
解决办法是:
1.选择轻的、稳固的材料制作凳子。
2.用胶带固定凳子。
3.搭小一点、轻一点的凳子。
于是孩子们设计了很多轻便小巧的凳子。
(二)搭建凳子3.0
我们又来到了二楼平台,这次孩子们按照设计图来制作凳子。
圆圆选择用泡沫积木来制作凳子,韬韬用体积小的积木制作凳子。
凳子制作完成,为验证凳子是否方便携带且牢固,韬韬和昀翊试着坐上,“嗯,这两个凳子又稳又方便携带。”
五、露营游戏正式开始!
凳子和灶台都搭建好了,一起来看看我们的露营游戏吧。
六、游戏价值
教师的反思与总结:
在这次露营野炊活动中,让幼儿亲近大自然,体验了野炊的快乐,收获了搭灶和搭凳子的技能,也收获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快乐的成长记忆。在和幼儿共同游戏时,我也梳理出幼儿游戏的一些指导策略:
1、让幼儿自主、自由的游戏
在游戏中,幼儿自主、自由活动,老师不做硬性安排,由幼儿自己选择,玩什么,怎样玩均由幼儿自己做主。在活动中做到尊重幼儿的活动意愿、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并以饱满情绪感染影响幼儿,对幼儿的活动表示支持、赞许。为幼儿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游戏氛围。
2.正确把握自己在游戏中的角色
幼儿在游戏中需要教师参与或教师认为有介入指导的必要时,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参与幼儿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即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活动目标的主人,主动学习的主人,活动环境的主人。教师应成为幼儿游戏的观察者、倾听者、支持者、扶持者、提供者、咨询者、指导者。
3、学会等待
在活动中教师要从始至终关注幼儿的活动,当幼儿出现困难时,不要急于介入,而应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让幼儿通过充分的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如果不耐心等待,过早介入幼儿的活动,就可能导致幼儿原本富有创造想象性的游戏因一个答案的出现全面告终。
4、多鼓励,接纳,少提出建议
幼儿在游戏时,老师要学会接纳,欣赏幼儿的想法,引导幼儿大胆,自主地在游戏中探索、尝试。
总之,在今后的游戏活动中,我们还要不断的深入实践,反思和改进,让每位幼儿自由选择,自由结伴。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各方面得到发展和提高。同时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和社会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