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标志着夏季的正式开始。总的来说,夏至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与气候、农业和民间习俗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中医养生中非常重要的节气。
一、夏至的日期与特点
夏至通常在每年的6月21日或6月22日到来,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的点达到北纬23.5度,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夏至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逐渐缩短,夜晚逐渐变长。
二、夏至的气候特点
夏至时节,除青藏高原、东北和内蒙古大部、云南部分地区常年无夏外,我国各地的日平均气温一般都升至22℃以上。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处于梅雨期,黄淮平原处于雨季,这为农作物创造了水热共季的生长环境。同时,华南西部雨水量显著增加,需特别注意防洪准备。
三、夏至的农业意义
夏至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此时正是种植水稻、玉米等夏季作物的最佳时节。农民们会根据夏至这一节气进行相应的耕种工作。此外,夏至时节也是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和病虫迅速滋长蔓延的时期,因此田间管理尤为重要。
四、夏至的民间习俗
夏至时节,民间有许多传统习俗。如食面,尤其是凉面,以消暑开胃。在西北地区,夏至还有吃粽子的习俗。此外,一些地方还有夏至食狗肉的习惯,认为可以增强抵抗力。
五,夏至中医养生
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这句话是民间广泛流传的俗语。大概意思是说:夏至这天之后,白天的时间会越来越少。而且人们发现每天缩短的时间,大约是用一根线的时间,便有了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夏至吃面的习俗,不仅是为了庆祝丰收、品尝新麦,也是应节气养生。
夏至后紧接着就是三伏天,暑热渐盛,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夏季趋凉避暑的特性导致身体很容易生病。
夏至“三宜”
1、宜养心
天气逐渐闷热,中医叫作暑热耗气伤津,会出现心烦、意乱、气短,然后口干舌燥,同时暑热多兼湿,人会感觉头身困重。这个时候主要是调心养心、清心除烦,可以用一些应季的食材。
宁心安神首推荷花。荷花一身均是宝《本草纲目》中记载,荷花、莲子、莲衣、莲房、莲须、莲子心、荷叶、荷梗、藕节均可药用。
莲子性温,补益脾肾,具有养心安神的功效。白莲子补气,红莲子更具有补血养颜的作用。
莲子心归心经和肾经,临床中以清心火为主要用途。
莲藕清热生津、凉血、散瘀、止血,藕节具有非常好的止血作用,炒炭之后凉性减弱,止血作用增加,是古时常用的外用止血药。
荷花具有一定的止血、止痒作用。
荷叶清暑化湿、升发清阳、健脾胃、降脂降压。
2、宜食瓜
民间有句谚语:“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瓜类大多清热利湿,有效补充热天流失的水分。
推荐:苦瓜、冬瓜,都是消暑开胃、清火利湿的好选择。
注意:脾胃偏寒人群要少吃,或者煮熟一点食用。
3、宜吃面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南北各地吃的面条种类不一,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凉拌面,打卤面和炸酱面……花样繁多的面是许多人记忆最深处的乡愁乡味。比如,北京人夏至时就喜欢吃生菜、老北京炸酱面等。
为何夏至有吃面的习俗?因为夏至日恰好是麦收之后,人们在这一天吃面,一是祈求灾消、庆祝丰收,二是尝鲜。
古时,一般到夏至人们都会举行祭祀仪式,祈求苍天保佑灾消年丰。此时民间新麦方出,人们以面食敬神,自然就有了吃面的习俗。夏至新麦刚刚登场,所以吃面也有尝鲜的意思,人们可以从新面粉做成的口感较好的面条中汲取丰富营养成分。
面条以粗粮面和杂面为宜,其中绿豆杂面、荞麦杂面最佳。
绿豆杂面可以清热解毒;荞麦杂面中的B族维生素是小麦粉的3倍~20倍。其最大营养特色在于同时含有大量烟酸和芦丁,两种物质有助降脂。
夏至“三忌”
1、暑湿
夏日炎炎气温逐渐升高,如果在高温下出现大汗、头昏、胸闷、恶心等症状,就要当心可能出现中暑。平时要注意避免在阳光下暴晒,可以随身备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以解暑。
发觉中暑,需要立刻离开所处环境,到阴凉、安静、空气流通处喝水休息,松解衣服用冷水擦身。
2、油腻
夏至时,人的身体由于气血外张,脾胃机能相对减弱,饮食应以清淡、容易消化为主,避免大鱼大肉或高汤大补,以起到调理胃气、保养精气的作用。冰饮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
3、 倦怠
夏至时节高温高湿,人们体力消耗较大,常觉浑身乏力,提不起精神。
夏至以后尽量不要熬夜,避免心火旺盛。起居调养应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晚睡早起中午打个盹,每天晚上11点前入睡,中午睡会儿午觉,来恢复体力。
夏至养生别做这5件事
1、空调吹一整夜
空调温度开得过低、一开一整夜这些行为很容易使寒邪之气进入体内,损伤阳气,使身体的气血运行受阻,很容易出现感冒、腹泻、头痛、鼻塞等病症。
2、贪吃冷饮
夏季人体的阳气呈向外扩散的趋势,体内的阳气是相对不足的,如果摄入过多的生冷食物,会严重损伤人体的阳气,甚至容易出现肠胃问题。
3、口渴大口猛灌水
夏天出汗多,容易口渴,很多人口渴了就大口猛灌水。其实每一次出大汗都会消耗身体的阳气,这时如果短时间大量喝水,导致阳气短时间代谢不过来,人就会出现头晕、眼花等所谓“水中毒”症状。
建议:喝水时应少量多次,每次以100毫升~150毫升为宜,间隔时间为20分钟~30分钟。
4、爱洗冷水澡
夏季天气炎热,人的毛孔处于张开状态,如果刚出完汗洗冷水澡,寒气极易侵入人体,导致阳气受损。
建议:最好用温水洗澡,这样不仅利于消暑防病,而且能加快血液循环、降低肌肉张力、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抗病力。
5、常吃隔夜菜
夏天剩菜剩饭长时间放置,容易变质,可能产生亚硫酸盐等有害物质。轻者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情况,重则导致食物中毒等问题。
建议:最好每天做多少吃多少,吃新鲜的食物。
6、适量运动 早晚为宜
夏至运动大家要记住这4点,时间、地点、运动项目、注意事项。
时间: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
地点:场地宜选择空旷、空气新鲜的地方。
运动项目:散步、慢跑、太极拳等
注意事项:不要让身体出太多汗,微微出汗即可。
夏至吃什么
1、西红柿
西红柿所含的番茄红素是强抗氧化、抗辐射的生物活性物质,可有效防止自由基、紫外线及各种外部辐射对皮肤细胞的损害。
番茄红素还能发挥强大的抗氧化作用,保护皮肤。
2、苦瓜
中医有“夏吃瓜”“夏吃苦”之说,夏至后,有心火可适当吃一些苦瓜,能去暑热、增加食欲。
吃苦瓜有利于清热降火,其中含有的苦瓜苷和苦味素能健脾开胃;苦瓜的维生素 C含量很高,具有预防坏血病、提高机体抵抗力等作用。
此外,苦瓜新鲜汁液中还含有类似胰岛素的物质,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保健食品
3、荔枝
荔枝是温性食物,有健脾胃、补气血、养颜的作用,对于缓解脾虚导致的腹泻、呃逆、打嗝有一定的辅助效果。
4、橙子
橙子具有和胃降逆、理气宽胸的功效,如果是脾虚、湿气重引起的肚子胀可以适量食用。
5、龙眼
龙眼肉有益心脾、补气血、安神的作用,适合气血两虚、睡眠不好的人食用。
注意:水果多偏寒湿或湿热重,都不宜多吃。
6、红豆
古代李时珍把红豆称作“心之谷”, 既能清心火,也能补心血,消肿利尿、补血、强心、健脾样样都行。
夏至可做什么中医治疗
节气针灸
“冬病夏治”并非只有各大医院开展的“三伏贴”一种疗法,夏至的节气针灸也是很有效的 “冬病夏治”手段,对于冬季易发的呼吸系统疾病和骨关节病效果不错。夏至是人体阳气最旺的时 候,可以借助天地自然界的温热之气,祛散体内盘踞的寒湿病邪之气。患者可以在夏至前后15天适当开展夏至节气针灸治疗。
通过夏至节气针灸治疗可以扶正固本,提高免疫力。此外,有胃痛、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问题的人,通过针灸可以固护脾胃。而冬季里爱发作颈肩腰腿痛的患者,在盛夏针灸可以更好地驱散体内的寒邪。
中医药方
1、菊花
在夏至的时候菊花茶是非常不错的选择,菊花是有很好的降火、明目的作用,是很适合在夏季高温的天气饮用,尤其是对于一些长期面对电脑的人群来说,菊花的明目功效还能缓解电脑族的眼睛疲劳,同时还能有效地防辐射。
2、太子参
煮汤常用到的太子参,其体润性和、补气生津,对脾虚食少、倦怠乏力、心悸自汗、肺虚咳嗽、津亏口渴等症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太子参补气生津作用的效力比人参、党参、西洋参都弱,但药性十分平稳,且副作用比上述参种小得多,适合那些体虚又受不住滋养药物大补的人。在夏至的时候其他的人参是滋补是容易上火,而我们用太子参则是清补扶正,是可以很好的改善身体不适的 症状,而且在服用之后也是不会有血压升高的危险,而且也是适合青少年和儿童。
3、黄芪
在夏至的时候,很多人都是会因为出汗比较多,就是会感觉到身体气虚无力、肢体疲倦,而且 也是会出现咽喉痛、咳嗽等感冒的症状,我嗯在这个时候就是可以服用一些黄芪来补气,据药书等 记载,黄芪性甘微温,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生肌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