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玉须切磋,玙璠就其形--琼西中学省级“读引”成果推广运用类课题开展第二次“走出来”活动。

Nothing
创建于06-20
阅读 26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确保三校“读引”成果运用类课题顺利结题,搭建教师队伍良好的交流平台,将“读引”法落到实处,为学生所用。2024年6月24号下午,省级“读引”课题成果推广应用第二次“走出去”活动在东方中学开展。

一、活动出席成员

参加本次活动的成员有省“读引”成果推广专家谢芳、王龙伟老师以及课题成员新州中学、琼西中学、板桥中学应用团队全体成员。

 二、活动部署

      本次活动由“读引”课题专家组成员王龙伟主任主持,王龙伟主任介绍了本次出席的专家以及各个学校的推广人员,并对本次诗歌授课活动安排以及注意事项,重点强调了“读引”法在诗歌教学中的贯彻使用。

三、课题组教师课堂风采展示

《卖炭翁》   张昌珍  板桥中学

    张昌珍老师以诵读为基础,以品读为步阶,以美读为桥梁,最终通过审读深入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主题。

    1、在诵读诗歌过程中把一些重点字标红,检查学生在初读的过程中是否把握了情感,再通过范读给重难点字正音。

    2、通过解读文本,巧妙地以“炭”为线索,让学生写出小标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参与感。

    3、通过再次朗读实现美读目标,读出诗人的无奈和现实的残酷。

    4、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对比手法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以此完成诗歌文本的审读。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 

琼西中学   唐巧丽

    唐巧丽老师通过抛出问题,设置悬念的方式引导学生勾勒苏轼的形象。层层引导,循循善诱,明确了苏轼的多重身份,多面形象进而进入诗歌正文。

    本堂课通过“四读”,以时间空间为框架,以虚实景为点衬,书写了一篇字字含泪,句句泣血的旷世名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与妻子的缱绻情深。

1、通过初读,注意轻重音节,初步把握词作情感。

2、通过正音、听范读再次明确情感,并且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品读文本。

3、以凄美独特的文本意象烘托作者沉痛悼念亡妻的情感。时间空间的交叠、虚幻与现实的交织体现出了作者内心万分的痛苦和无奈。

     《归园田居(其一)》       

 新洲中学  邢丹丹

      邢老师以选择为话题,以历代文人为例,有的人选择积极入世,渴望建功立业,实现人生抱负。有人选择退出仕途,隐居田园,寻找属于自己的悠然生活,话题一出,同学们纷纷“对号入座”,这不仅调动学生的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1、通过范读注意字音节奏以及情感的变化并找出诗眼。

     2、通过小组讨论并让四个小组的代表分别上台展示了讨论的成果,即用诗句来回答关于归的四个问题,分别是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

     3 、诗歌美读:学习陶渊明呢最大的意义不在于他的选择,而在于他的舍弃,他选择归隐就舍弃了名利,选择归隐也就是不汲汲于富贵,能够不以躬耕为止,不以无才为命,这一点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都是需要足够的勇气,足够独立思考的精神,足够独立人格的支撑才能做到的。所以无论时代怎么变迁,陶渊明和他文如其人的淳朴诗作一样永不会褪色。

《望岳》  板桥中学   文香珂

   文香珂老师以解题导入新课,同时还补充了五岳的知识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紧接着知人论世,让学生在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的基础上朗诵诗文,帮助学生对诗歌进一步理解。

     1、诵读,通过学生初度和再读比较、评价,明确诵读不是这一次比上一次读得更大声,而是要准确把握诗歌重点文字的情感。

     2、品读,全诗无一“望”字却都在紧扣“望”字既有宏观概括又有细节描绘,最后都落笔于诗人的主观心理活动。文老师以课堂任务的形式来探寻诗歌整体的写作特色,真正地体现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

     3、美读,文老师通过文字填空的活动形式来明确学生的感受,将这堂课的美读教学落到实处,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悟。

《拟行路难》   

新州中学     何杨慧

      何老师开门见山,通过知人论世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鲍照,以读音法、讨论法、探究法、对比阅读法与“四读”法互相交融,互相成全。

    1、诵读,通过评价学生初读,解释强调诗歌重点字词渗透的诗人情感,准确把握诗歌情感的起承变化。

     2、品读,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思考作者为何而愁?如何消愁?愁的结果又如何?最终请每组同学派一位代表用原句中的字词回答问题,该环节不仅训练了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还能增强小组之间的凝聚力,可谓一举两得。

    3、美读,由诗歌内容联系当下社会,引发深刻的思考,千百年来多少文人雅士才秀人微,多少英雄无用武之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是千古的悲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生在一个可以自由施展才华的大好时代,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德美才秀的人,成为这个时代最耀眼的星。

专家点评

    谢芳主任基于“读引”角度谈谈这几节课呈现出来的共性。

    1、巧妙的情境导入,比如唐巧丽老师抛出问题,问学生苏轼是个什么样的人?以此引发学生思考,邢老师以“选择”为话题,调动学生积极性等等。

    2、活动设计明确,比如说《归园田居》

    以“归”为核心,设置了几个非常简单却非常有分量的问题,在这些任务的驱动下就能有条不紊完成各种教学任务。

    3、注重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这样的评价体系可以是师生评价,也可以是生生评价,比如新洲中学的吴老师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他将美读研读设置成一个框架体系,极具创新性,扎根文本,生本意识强烈。

    不足之处:

    “读引”法中读的部分不够,忽略“读”的层次感,显得教学任务头重脚轻。

    大部分老师的教学设计缺乏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

    王龙伟主任就今天说课内容谈谈自己几点看法和思考。

1、老师在教学设计上做到了关注课标,确保了教学的方向性和针对性,在教学设计方面都能够做到读写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

2、教师教学技巧丰富,比如邢丹丹老师的情境导入、唐巧丽老师通俗易懂的讲解技巧等,这些教学技巧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并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3、明确读写的重要性,很多老师的教学设计都做到了读写结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大多数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合适的训练计划和方法,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读写能力。

三点思考:

    1、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做到了有依有据?

    我们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要依据课程标准、文本内容以及助读体系,所以说教学目标的设定绝不能是由自己想当然决定的。

     2、授课过程中“读引”法是否贯穿始终?

     王主任认为在一些老师的这个课堂授课过程当中发现他并没有非常明显的体现出“四读”和“四引”,有些老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没有把握好是“四读”的层次性以及对“四读”的理解停留在表面。

     3、在大单元教学背景之下,我们将如何取舍?

     大单元教学的取舍是一个系统且关键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在深入理解教材和课标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根据现有的学生水平我们可能很难完完全全做到大单元教学,哪怕我们不能做到大单元教学,但是我们可以考虑一些归类问题,比如说一些抒情诗、叙事诗的诗歌特点,解题技巧等。

活动小结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本次省级“读引”课题成果推广应用第二次“走出去”活动圆满结束,与会者积极分享教学经验,深入探讨语文教学改革。活动期间众老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边向师生展示自己的优质课件,边简要说明自己的上课思路,课后谢芳主任级王龙伟主任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此次交流不仅增进了同行间的了解与合作,更为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提供了宝贵思路。我们将继续深化研究“四读”“四引”诗歌教学法,推动语文教学不断创新发展。

活动留影

    (由下至上)第一排左起依次是:李圣杰(八一中学主任)文香珂、符苹琳、马佩佩(板桥中学 课题主持人)王龙伟(课题团队专家成员)谢芳(课题团队专家、主任)、胡忠礼(新州中学 课题主持人)

     第二排左起依次是:何瑞琪、宁雅萍、张昌珍、毛志静、高芳玲、刘柏君(琼西中学 课题主持人)戴雄燕、唐巧丽、吴英红、邢丹丹、何杨慧

阅读 26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