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以潜心,研以致远— 海口市苍西小学课题推广校听评课教研纪实

邢增哲
创建于2024-06-20
阅读 46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推动工作室“基于学教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策略研究课题的深入开展,朱文武工作室成员邢增哲、刘丽丽老师,于2024年6月20日,前往课题实验校苍西小学进行听评课教研活动。

     张肇莎老师带领三(1)班的孩子,给我们带来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我们的奇妙世界》第二课时。

     

       张老师播放视频开始导入,创设情境,让孩子们认真仔细观看视频,初步感受“奇妙”、说“奇妙”,从而进入文本的学习。

    张老师引领孩子们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导图梳理、整合信息,探究课文围绕着中心句,讲了几方面的内容,是如何讲清楚的。

      任务一:寻找天空珍藏和任务二:寻找大地的珍藏,孩子们在阅读课文,搜索关键句和圈画关键词中,很快就梳理出来了,完成了任务一和任务二的目标。

 老师们关注课堂生成,并注视着学生的活动

       时不时得站起来走动走动,看看孩子们的学习状态,是不是听清楚了指令,将教学的活动环节真正落实了。

张老师在进行提问  

    孩子们也将自己的学习内容进行交流汇报

       孩子们在任务三这一环节中,查找有关奇妙而富有生命的句子,进行品读。

00:50

      孩子们在交流探讨生活日常中普通平常的事务,为任务四写奇妙这一环节做准备。

 写奇妙,看!写的多认真啊!

      在孩子们笔尖下,由例句仿写而来的精彩段落一步一步变为成品输出。

  听课结束后,我们马上进入到评课环节中。

   本堂课的亮点:

    1、体现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任务群理念

    2、有单元整体教学的意识

    3、有任务作为驱动

    4、利用思维导图有效梳理整合相关信息,带领学生把握文章内容

     5、教学评一致性的教案,以及上课课件和理念等,看得出老师是认真备课和准备了,这个值得赞赏点赞。

    

     本课不足:

          1、课堂容量大,主次不够清晰,前松后紧,围绕以读促写的意图很牵强,像是为写而写,不是由读到写。

         2、读的不够。没有读出层次,读出感悟。让学生找出奇妙而富有生命的句子,没有给梯度,学生没有明白“有生命”在文中的意义,什么样的事物才叫做“有生命”,怎样写才能写出“有生命”;有学生谈体会,但不深刻,这里老师应该给梯度慢慢引导,让学生发现;最后在感知“有生命”的意义后,才能总结“奇妙”。

       3、要关注课后习题,围绕课后习题设计教学活动,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重难点。

       4、写作评价太琐碎,不要太聚焦,围绕写清楚,写到“像”的比喻句,把生活中普通事务写美好,就做到了有效的读写。

       5、是否将思维导图梳理内容这一环节放在第一课时,将时间放在品读段落句子上,将品读段落句子做透,才能为写做准备。

       最后,邢增哲老师还围绕了本节课的“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并点评,应该从什么样的角度去修改评估要点的表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需要掌握什么,在什么样的条件和情境中去获得学习力;这些问题要表述清楚,只有表述清楚了,“学教评一致性”的教学才显得有意义,才能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标准,让学习过程可视化、可监测。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就其大;河流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只有在课题实验中善学习、勤反思,才能汲取养分,不断成长。

阅读 46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