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阿凉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大班班本课程——《你好,小学》

创建于2024-06-20 阅读375

《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中身心准备方面明确指出要让幼儿初步了解小学,对小学生活充满期待,并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小学生,愿意为入学做准备。因此,为了帮助孩子们做好准备,以一种积极、自信的心理面对上学,同时具备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社会适应性,轻松、自然、愉悦地走进小学,真正适应小学生活。

3~6岁是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的重要阶段,也是为幼儿做好入学准备的关键时期。而幼小衔接是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是幼儿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期,顺利渡过这个转折期,对幼儿健康的发展及顺利完成小学阶段的学习都具有重大意义。

课程缘起

  一次无意间的谈话,发现孩子们对小学生活充满了好奇,这个陌生而又充满新鲜感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小学”成了这个阶段孩子们最关心的话题。于是教师及时抓住教育契机,“你好,小学”课程故事就开始啦。

入学心情大揭密

王思诺说:我不知道在小学能不能交到好朋友

姚轶卓:上小学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回家

江霖泽:上小学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

佳桐:我想上小学,上小学可以交到更多的好朋友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班级里有 14个小朋友对上小学很有兴趣,有4个人小朋友对上小学有点紧张和担忧,还有4个人孩子对上小学有一点儿迷茫。为了缓解孩子们的入学焦虑,我们决定还是从了解小学生活开始,慢慢接近即将开启的小学生活。

我的困惑

对于小学,孩子们很好奇,也有着很多的问题与困惑。

小学会有很多作业吗?

上学要起的很早吗?

我好怕走错教室

一定会有很多的作业

教室会有很多吗?

老师会批评我吗?

跑步一定会很累吧!

玩的时间会很短吗?

书包会很重的

我心中的小学

一百个孩子心中就有一百种小学,孩子们对小学的已有认知,对小学生活的猜测和疑问正是本次探秘小学活动的出发点。

操场的观众席

高高的教学楼

严肃的升旗台

漂亮的教室

幼儿的经验与学习:孩子们的心中有许多关于小学的问题,小小的好奇心需要得到满足。他们通过观察、讨论、调查、比较、操作等方式,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了解小学,建立对小学生活的期待。

        教师的思考与支持:《指南》 中指出大班幼儿“对小学生活有好奇和向往”,在这个特殊的学期里,通过讨论,教师发现小朋友们对小学既满怀期待又隐隐不安。为了帮助小朋友尽快适应小学生活,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调查、操作、绘画等多种形式等,帮助幼儿消除对小学的陌生感、恐惧感,担心自己没有办法适应小学生活的不安全感,引导幼儿了解小学生活、学习,激发孩子们“我想上小学”的愿望,唤起了他们对小学的向往和期待,为顺利进入小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走进小学

  前期给孩子们做了充分的铺垫,他们对小学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只是停留在看小学,没有真正体验过。正如《指南》中所说:“幼儿学习是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获得。”

        于是我们借助地理优势,构建协同的有效机制,带着憧憬与向往,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带幼儿去参观楚侯小学。

原来小学是这样子的,有和蔼可亲的老师,有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懂礼貌的哥哥姐姐,有美丽的校园环境,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小学生的一天

  经过前期的课程与讨论以及后期参观小学,孩子们对小学的生活有了初步的了解,孩子们用绘画记录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小学生活的初步印象。

  幼儿的经验与学习:孩子们带着对小学的向往,跟随老师一起参观小学。在参观的过程,心中对小学的困惑得到了解答;通过了解小学生的一日生活,激发了孩子们想做小学生的愿望。同时,运用图文相结合的形式来记录小学与幼儿园的异同之处,更加深了对小学的了解。

         教师的思考与支持:参观完小学之后,从孩子们的对话中不难看出,孩子们对于小学的一天都有些浅显的了解和认知,对小学的一天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小学的一天能够更好激发幼儿对小学的向往之情,对于小学的疑问,我们给予孩子们放手的空间和时间,孩子们通过小组讨论、集体分享等方式找到了答案。最后,孩子们通过绘画的方式,将小学的一天记录了下来,对小学生活充满了期待。

学做小学生

1.整理书包

  小学生的书包里都放什么呢?怎么样才能让书包更整洁,找东西更方便呢?通过谈话讨论,我们运用表征的形式记录下讨论的结果。

书包里的书按课表中的课依次放好

大的和大的放,小的和小的放

相同种类放一起

2.端正坐姿

3.学系红领巾

红领巾作为国旗的一角,是小学生最自豪、光荣的代表。于是我们带了红领巾让孩子们在观察,看到小学生的红领巾时,很感兴趣,也很向往。

孩子们通过学习系红领巾的方法,尝试独立、合作等方式戴红领巾。当我们成功系上鲜艳的红领巾的时候,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4.课间十分钟

通过一年级语墨姐姐的介绍,千万别小看了这短短的十分钟,这其中包含了自理能力、对时间概念的把握以及计划能力等多种能力的体现哦。

小学生的课间十分钟会做些什么呢?

看了小学课间十分钟的视频,我们也有了心中想玩的活动…一起来看看吧!

课间十分钟的体验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小学生在课间的自主性,离开了老师们的全程关注,他们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游戏,并在自主上厕所、喝水中感受到小学生的生活。

幼儿的经验与学习:孩子们带着对小学的无限憧憬,开启了关于如何做好一名小学生的挑战赛,通过画一画,讲一讲,的方式,学习着如何整理自己的书包。通过观看视频互相整理的方式,学习正确的系红领巾方式。通过亲身体验梳理出了十分钟可以做的事儿,从提出想法到验证行动,对孩子来说是一次很大的提升。

教师的思考与支持: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梳理出了如何整理书包、怎样系红领巾、课间十分钟可以做的事儿。从提出想法到验证行动,再到尝试解决各种问题并得出结论,整个过程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探究能力都得到了提升。良好的习惯可以使幼儿终身受益。杰克·霍吉在《习惯的力量》里说过:“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以,一个人如果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可以造就良好的品行。通过让孩子们自由绘画,大胆创想,展现交流的方式,帮助孩子们了解书包对于小学生的重要性,培养其良好的自理能力和生活习惯,为即将踏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绘本故事《一年级,一点都不怕》

孩子们看了神奇的绘本《一年级,一点都不可怕!》后,想上小学的孩子更期待入学,不想上小学的孩子也努力克服了开学焦虑。亲爱的大二班的准小学生们,加油!

我们毕业啦

虞永平教授曾说过:“从幼儿园到小学,不是翻山越岭,不是跳跃大沟深壑,也不是进入天壤之别的生活,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

幼儿的发展是连续的,但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在师生角色、人际关系、主要活动、空间环境等方面有着诸多差异。本次活动支持幼儿多渠道了解新环境、多形式体验新角色、多角度理解新要求,做有目标的主动准备者。幼儿也在反复实践中逐步获得了适应新环境所需的多种经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一定能迈着自信、从容的步伐进入小学,成长为有准备的小学生。

阅读 37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