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花是闽南文化的传承,也是当下很流行的时尚。它是中国古代人头饰的一种,也叫戴花、插花。簪花的习俗在我国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簪花的盛装之美,予以惊艳,播撒芬芳。习总书记说: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因此我们将非遗元素引入活动中,开展簪花活动,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非遗文化,继而传承与创新非遗文化,树立民族文化自信。
课程起源
随着幼儿手工经验的不断发展,班级美工区重点投放了扭扭棒簪花,添置了一些发箍、绒球、假花等材料,孩子们看着新增的材料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了起来,子慕说:“这些是什么呀?可以做什么啊?”安安说:“我之前有戴过有很多花朵的发箍,可漂亮了。”
就这样,一场关于“花”的探索开始了。
:安安,你是说那个簪花吗?
:老师,什么是簪花啊?
:就是有很多花装饰的花篮呗。
:不是,我看过的就是戴在头上的。
链接·经验
《指南》中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感态度的独特方式。
从幼儿的对话中,我们感受到了孩子对感兴趣的偶发事件的关注,显然孩子们对于簪花的知识经验还不够多,与之相关的欣赏美、创造美的活动可以有效开展与延伸,把握教育时机,提升孩子们的艺术素养。
教师的思考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借此机缘,班级以“花”为线索,将“花”与“非遗”结合起来继而传承和创新,在探索——尝试——体验中提升认知经验的发展,激发孩子们对活动的参与热情。
初探——遇见簪花
追随着孩子们的兴趣,在圈谈活动中老师向幼儿介绍了簪花的来历。
蟳埔女的头饰具特色俗称“簪花围”,将头发梳好盘在脑后,绾成一个圆髻,再横着插上发簪,把一串串鲜花串成花环,将发簪装饰起来,色彩绚丽美观,展现了蟳埔人的朴素美与对生活的热爱。
链接·经验
《指南》中指出: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细心观察、体验,为艺术活动积累经验与素材。如,观察图片中簪花的排列、色彩等。在经验认知上拓宽幼儿对冷、暖色调的感知:暖色调的簪花使人感受到温暖、热烈,心情愉悦;冷色调的簪花让人看了心情平静,能感觉到凉快、轻松。因此在幼儿设计后的倾听中教师能通过画面与幼儿表达快速体会到作品的意思,给使幼儿在掌握色调与排列的特点后更好地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之中了。
:老师,那个小朋友的脸怎么红红的,像被太阳晒熟了,感觉好热呀!
:妞妞画的就很干净的感觉,脸上白白净净的,而且我喜欢蓝色,很舒服。
:是的,可能有的小朋友喜欢热情的红色,有的小朋友喜欢温柔的蓝色,你们喜欢什么颜色呢?
在师幼、幼幼的互动中感受生活中冷暖色带给我们的联想和体验,一起去寻找、分类与探索......
回应·支持
《指南》中指出鼓励幼儿尝试自己设计有规律的花边图案、创编有一定规律的动作,或者按某种规律进行搭建活动。于是,我们提供了扭扭棒、绒球、自然物等材料,鼓励孩子们有规律地排列出心中的簪花,加以色彩的搭配,给孩子们艺术创作的空间。
:选择扭扭棒的时候,颜色要搭配好,差不多的颜色可以放在一起。
:可以利用我们之前学过的ABAB或ABCABC式的规律来排列,这样肯定好看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然是最好的课程,孩子们通过设计簪花样式,兴趣愈发高涨,用彩笔绘制出他们心中最美的图案......
教师的思考
初识簪花,幼儿体验将花朵按照不同的颜色、色系、大小排列分类,以点、线、面相结合的形式设计“簪花围”,用对称的方法将一朵朵花有规律的排列,且巧用冷暖色的对比,展现鲜艳、强烈的视觉效果。在与同伴游戏、欣赏的互动中,幼儿感受到“簪花围”的魅力,提升了对色彩的感知与搭配。
实践——簪花之旅
孩子们仔细观察并记录不同花朵的特点,每一种花的花瓣形状、颜色、层次都各不相同。有小朋友发现,班里的扭扭棒和制作绒花的绒条非常相似,于是他们选择了用扭扭棒制作花 。
链接·经验
《纲要》中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
瑶瑶在扭的过程中,发现花瓣拧不到一起去,她看一下同伴的,就说原来是我的两个花瓣间隔太大了。说着她又重新扭了起来,不一会儿一朵简单的绒花就做好了。次日博博小朋友说,老师我不会扭怎么办?我看了看旁边的瑶瑶,说道:“你是怎么扭的呢?”说着,瑶瑶立马拿起一根扭扭棒在博博面前边演示边说:“你看清楚来,是这样的,先把它弯过来然后拧住。”博博很认真地观察着。
教师的思考
在制作簪花的过程中,幼儿巧妙地将自己学过的扭扭棒制作各种花瓣形状的经验融合在一起。陈鹤琴活教育思想之一:让儿童教儿童,可以促进孩子的社会合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初次制作的过程中虽然幼儿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通过幼儿教幼儿的方法,相互学习都完成了第一朵绒花的制作,在和小伙伴们讨论自己的作品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这么美的簪花我要带回家给妈妈。
:对,我要做紫色的星黛露兔子给奶奶。
:好呀,我们可以搭建一个走秀舞台。
链接·经验
《纲要》中指出因时、因地、因内容和幼儿的学习特点,灵活运用集体、小组、个别等活动形式,提高教育效益。教师在尊重幼儿个体的基础上,给与幼儿充分的探索与体验。
联动——传递快乐
随着簪花的成品在美工区越来越多,孩子们开始在班中的角色区——百货小店,进行过售卖。由于孩子们制作的花朵相对比较单一,很少有客人来购买。于是大家开动脑筋,积极讨论,想出了好办法:制作调查表了解客人的喜好,根据调查结果对花朵的种类进行丰富,制作出可以运用到买卖游戏中的作品。
一段时间后,孩子们对簪花的诠释更加丰满,品种更加丰富多样了。
经过不断探索与改良,小朋友制作的簪花从颜色单一或杂乱,到现在花型设计用心、颜色搭配有规律,并且能够用卷曲弧度制作出花朵盛开的样子,太惊喜了!
链接·经验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教师的思考
通过制作簪花,区域间的联动让孩子们拥有了对美的向往,对艺术的表达,教师应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引导。配合欣赏闽南歌曲《你啊你啊》,孩子们虽然不明白歌曲的语言内容,但是特有的闽南语腔调缓缓而来,让他们不觉随乐舞动!头戴簪花地参与到展示活动中,对中国的多元文化有了新的认识......
活动感悟
簪花不仅是非遗文化,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学的完美诠释。在充满爱意的五月中,孩子们不仅和家人一起体验簪花活动,更是用行动表达了对亲人的感恩和爱意。同时,簪花 也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表达和期待。孩子们在体验的过程中,感受着千年文化的传承,提升了艺术美感,沉浸于传统文化、非遗之美中,定格于甜蜜美好的生活时光中。虽然课程悄然接近尾声,但我们的创意“簪花”之旅还在班级中延续着......